中国到底有多少精神病患者老左聊心理健

参考消息网曾经报道,据外媒称,中国官媒也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将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6种疾病,列为严重精神障碍进行在册管理。目前,全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达1亿人以上,重症者超万人。截至年底,中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万人。

  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严重短缺;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年11月18日报道,据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1.71张/万人口,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且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市级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根据规划,到年,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4万名,缺口近2万名。医院属于公益性机构,缺乏造血功能,主要靠政府的拨款生存。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栗克清认为,精神科医护人员收入低,根源在于补偿机制不合理。医院的投入集中在基础建设上,医院的收入主要依靠医疗设备收费和医生开药,由此导致精神科医生的收入普遍偏低。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指出,中国将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的整合保障机制,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治等制度衔接,发挥整合效应,不断提高贫困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康复服务。

  绝大多数精神病患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据《日本时报》网站年5月25日报道,《柳叶刀》周刊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平均每8.3万人才有一名精神疾病医生——这个比例大约是美国的1/20。

但对精神疾病医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柳叶刀》周刊说,年至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增长了50%以上。大多数病例源于生存压力增大。这些精神疾病可能是实施暴力犯罪的人数日益增加的原因之一。在中国精神疾病人数增加的同时,扩大医疗保险范围的举措并未跟上。根据一些统计数据,近年来,享受免费门诊治疗的只有4.5万人、享受免费住院治疗的仅人。在北京,近90%的精神疾病患者未住院治疗,一是费用太高、医院没有足够的床位。由于精神疾病治疗需求巨大,未注册的、未接受过足够训练的心理医生日益增加,但他们无法为病人提供适当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许多病人症状日益严重。(.11.19)截至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达万人。目前我国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1.71张/万人口(全球平均4.36张/万人口),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全球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平均2.03名/10万人口),且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市级城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精神病人救治难,主要体现在患者入不了院、出不了院、回不了社会。入不了院。我国县级医疗机构普遍没有精神科,然而,即使精神病院就在身边,也不一定能住进去。“精神病院一般只有1/3的床位可以周转。由于进得多、出得少,医院每隔几年就要增加床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说。

呼吁加强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与援助;出不了院。住进了医院的患者,治好了也不一定能回得了家。主要是因为社区康复体系还没建立起来或没有完善,无法让患者在院外得到有效管理,并通过康复训练逐步恢复生活技能、社会技能,从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谢斌认为,社区服务尤其是康复服务网络的建立,不仅需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从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加强投入,也需要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和机构之间密切配合与协调,还要有公卫医师、社区护士、专业社工师、康复治疗师等不同专业人力资源的补充以及服务团队配合。按照《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年)》,对于救治难的问题,推行“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基层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要协同随访,设立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威胁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医疗处置“绿色通道”。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健全省、市、县3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在符合医院设立精神科,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加快精神科人才培养,同时提高其待遇水平,稳定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到年,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4万名。

赞赏

长按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那所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8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