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危及上亿中国人,抑郁焦虑失眠列前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无疑加大了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每个人的切身问题。

中国人到底有哪些心理问题,情况严重到什么程度?

据卫生组织统计表明,精神问题和自杀(通常为精神疾病的结果)是中国地区最重要的一类疾病。中国人心理问题的范围实际比自杀要广的多,如失学、下岗、婚姻问题等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等,其人数是精神疾病和自杀人数总和的10倍以上。

根据以下一组数字来看,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年,卫生部的调查表明,中国有万重性精神病人,但实际上,保守估计,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是患有心理疾病人数的10倍以上。也就是说,有心理问题的人数至少有1.6亿。

年举行的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披露,中国抑郁症超过万,但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治疗。

目前有超过5%的中国人口(万)患有精神障碍(心理疾病),医院急诊治疗的、企图自杀的病人至少万;他们中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心理评估或精神科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字是: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3亿。他们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到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

10年来,困扰中国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医院张蓓主任说,中国的情况与世界其他地区没有显著差别,名列前三位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忧郁)、焦虑、失眠。中国人患抑郁症、焦虑症的人数分别占到总人数的5%,而在抑郁症患者中,会有10%—15%的人自杀。患失眠症的占到总人数的4.2%。至于患有普通抑郁、焦虑和失眠的人,就更可观了。张主任给出了一组合理的估计数据:中国人一生中有过抑郁的人占到30%以上,焦虑的占到30%以上,失眠者则在42%以上。台湾所做的一次权威调查则表明,仅台湾一地,一生中有过抑郁情绪的就占到台湾地区总人数的30%。

在地域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有南北差异,北方人主要是饮酒问题,南方人是吸毒问题。北方人酒精成瘾问题严重,与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养成了饮酒御寒的习惯有关,也与酒文化有关。日本人、韩国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上下班去饮酒的文化,酒精成瘾的现象比中国还严重;相比之下,我国白领压力大、失眠时,多选择吃些安定药等药物,造成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的不良后果。

而南方由于距离金三角等毒品集散地近,吸毒成为典型的心理问题。

张蓓主任认为,中国患心理问题的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国经济正在转型,给社会带来巨变,人口流动、都市化、紧张的工作环境和独生子女家庭等,都会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

陈教授分析了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三类人群的情况,即:农民工、白领、独生子女。

中国的农民正在大规模从贫困地区进入相对富裕的城市工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以北京为例,北京很多问题是外来人口造成的,比如难管理、偷窃(自行车、井盖等)、破坏厕所、公园等公共设施。许多只是发泄性的破坏行为。所以,政府强调要靠法律、道德、心理卫生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张主任说,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培养他们“做一个有志气的人”,“我想要,我自己挣”、“我有我的尊严”、“我要人家尊重我,我先要自重”。

都市化造就了大批白领,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忧郁。面临激烈的竞争、业绩的压力,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总是有不愉快的时候、有时缓不过劲儿来、失眠、女的月经紊乱、男的出现性的障碍、以前爱好的活动现在却提不起精神等。这都是忧郁(抑郁)的表现。张主任说,对此,要学会自我心理按摩、自我解脱。本来工作效率已经很高,压力已经很大,那么不妨安慰自己,“我已经做了该做的,就歇一歇吧”,“别人处处设防、跟我过不去,我一定不要再跟自己过不去。”不要让自己总处于恶劣情绪中,那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恶劣情绪对自己是有害的。

独生子女已经长大,正在进入社会。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过分自我,不懂感恩。张主任说:“现在大家都说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这是对的,但只谈个人的需要,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需要。病人被治好后,觉得这都是应该的,而不知感恩。独生子女把得到爱当作自然的事情,不知道自己的责任。长大了,需要与别人竞争与合作时,出现不适应。有的心安理得地退回到父母身边,成为‘啃老族’。所以,我想送给孩子们一句话:要想人人为我,须先我为人人。爷爷奶奶给我爱,我给他们爱没有?”

目前,有几个问题,影响着人们寻求心理帮助。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问题一直被作为政治思想问题来对待,精神医院药物监禁法来治疗。结果民众的精神心理问题被断裂成两截,严重的精神病成为羞耻的代名词,心理问题则被认为是道德问题而被广泛压抑。

这两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尤其是弱势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政府实施了干预措施,如,政府开设了自杀干预热线;医院被要求开设心理科;心理咨询师培训正在加紧进行;学校、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也在大力推进……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付心理问题的途径。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所成立的医院,就是专业治医院,医院自成立以来,治愈患者无数,应的广泛赞誉,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咨询室里非常常见的,就是焦虑和抑郁这一对儿兄妹。焦虑是哥哥,他总是坐立难安,夜夜失眠,手心出汗,面色潮红。有些场合,焦虑会觉得自己胆战心惊,小手儿直抖;有些场合,焦虑会心肝乱跳,严重点儿,还会拉肚子!哎,焦虑总是有很多很多担心,有时候他甚至会担心自己的担心太多了……

我想象,假如焦虑是这样的一个小人儿,他一定是满面惊悚,时常左顾右盼,担惊受怕的。

现在的社会,焦虑成了一个非常常用的词儿。经常都会听到有人说哎呀焦虑死我了!社会学家也认为,当下我们整个的社会都是焦虑的。那么我们从心理的角度看,焦虑到底是什么呢?

一般来说,焦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性焦虑,一种是扩散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指的是那些由特定现实情境所引起的焦虑。比如说,明天就要参加高考,那么今天肯定特别焦虑;又或者马上要去和心爱的女子求婚,睡不着是在所难免的。

现实性焦虑每个人都会有,这是面对内心在乎事情的正常反应。应对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总的来说就是学会放松的方法。放松的方法有很多,但可能萝卜青菜,对个人有用的方法就不尽相同。这里我就介绍一个在我工作中,我用的比较多的自我放松方法:提前预演法。

尝试在想象中,提前构建这个尚未发生的现实事件场景。要尽量想象这个现实场景的细节。以求婚为例,要想象你穿什么衣服、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姿势、周围都有什么人、天气是怎样的等等。完成一次想象后,尝试总结在这次想象中自我不满意的部分,然后寻求解决办法,再次进行想象训练,周而复始。这种训练可以帮助你提前在心中建立起对现实事件的情感适应,同时帮助你提前思考和准备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从而达到降低焦虑情绪体验的目的。因此想象越详细、越具体,帮助效果就越好。

另一种焦虑是扩散性焦虑,这种焦虑是由于现实事件,激发了我们内心曾经经历过的焦虑体验,或者激活了我们内心对某种特定情境的担心和害怕而产生的。它一部分由现实引起,一部分由我们内心过往经历的隐性记忆引起。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杯弓蛇影,这个成语中的可怜人儿就是被酒杯中的影子引起了内心对蛇的恐惧,进而一蹶不振。

扩散性焦虑常常是伴随着现实性焦虑出现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扩散性焦虑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情绪体验,它不仅会让你担心这个现实事件的结果,更会激发你对自我未来各个方面的担心。它像一个移动的幽灵,把你从现在、当下抓到那个让人无法预期的未来中去,同时用各种负面的暗示,把你的目光紧紧的吸引在未来之中,让你无法看到当下的实际情况以及资源。

因此我认为缓解扩散性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把你的焦虑记录下来,区分扩散性焦虑和现实性焦虑。

正如前文图中所示,扩散性焦虑和现实性焦虑往往是同时出现的。现实性焦虑会让你聚焦于事情,而扩散性焦虑会把你的注意力禁锢在对未来的担心中。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看上去很小的小事会使我们内心会特别焦躁不安。因此我们首先要区分这两者,理解哪些是需要担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哪些是我们内心因此而被激发的扩散性焦虑。

一个我常用的方法叫做“情境控制”。

每天晚上用一张白纸,按照下面的表格,回溯并记录你一天之内出现焦虑情绪的情境。

这个记录能够直观的让你看到,你的焦虑到底是什么样的情绪体验,它是否全部由事件引起,我们到底是如何应对的。这能够帮助你逐渐地把内心焦虑体验具体化,增添掌控感,并为下一步工作准备材料。

1、松动焦虑在你心中的思维印记

扩散性焦虑,往往源自于过去经历带给自己内心的思维印记。比如说小时候的自己经常因为外貌而被同学欺负、嘲笑。这些经历很可能会在内心产生一个关于因表现不好而被人嘲笑的思维印记。在这种隐性记忆下,你会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zlyy/98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