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利培酮,左美丙嗪、氟哌啶醇、珠氯噻醇及氯普噻吨可升高老年患者的死亡风险,故应尽量避免应用于老年人群。
抗精神病药通常用于重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等。然而在老年患者中,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则更为广泛,包括帕金森病相关精神症状、焦虑障碍、失眠等,以及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如激越、攻击等。
在德国,新诊断为痴呆的≥65岁老年患者中,有大约25%接受了抗精神病药治疗。尽管人们已经发现,老年人群抗精神病药使用与死亡风险升高有关;然而具体到某一药物,安全性数据仍很稀缺。
为了比较各种抗精神病药对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德国的研究者NiklasSchmedt等日前开展了一项流行病学队列研究,结果发表于EuropeanNeuropsychopharmacology:
研究方法研究数据来自于德国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库,共纳入了,名抗精神病药新使用者(女性49.4%),时间跨度为年1月1日-年12月31日。纳入标准包括:研究开始前至少连续1年未使用抗精神病药、年龄≥65岁、未罹患癌症等。
研究以患者开始抗精神病药治疗为开始,随访期90天,随访期结束或受试者死亡时为研究期结束。
研究共涉及15种抗精神病药:美哌隆、利培酮、匹泮哌隆、氟哌啶醇、喹硫平、丙硫喷地、奥氮平、左美丙嗪、泰必利、氯普噻吨、氯氮平、甲哌丙嗪、氟哌噻吨、氨磺必利及珠氯噻醇。
每种抗精神病药的死亡风险通过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评估,以相对于利培酮的调整后风险比(aHR)表示。敏感性分析中,采用高维度倾向评分(HDPS)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主要结果,名受试者中,美哌隆处方比例最高(41.3%),其次为利培酮(19.3%)、匹泮哌隆(9.5%)、氟哌啶醇(9.4%)、喹硫平(8.3%)等。90天随访期内,使用氟哌啶醇患者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珠氯噻醇、美哌隆。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发现:
(点击可查看大图)
图1各种抗精神病药与老年死亡风险的关联(相对于利培酮)
(SchmedtN,etal.)
▲相对于利培酮,死亡风险更高的抗精神病药包括:
氟哌啶醇(haloperidol)(aHR:1.45,95%CI:1.35-1.55);
左美丙嗪(levomepromazine)(aHR:1.34,95%CI:1.16-1.54);
珠氯噻醇(zuclopenthixol)(aHR:1.32,95%CI:1.02-1.72);
美哌隆(melperone)(aHR:1.13,95%CI:1.07-1.19)。
▲亚组分析发现,氟哌啶醇与痴呆及非痴呆老年患者死亡风险的升高均显著相关;左美丙嗪及氯普噻吨仅与年龄≥80岁伴痴呆患者的死亡风险升高相关。
敏感性分析支持以上结果。
启示研究之所以将随访期设置为90天,原因在于此前有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起始治疗后即观察到了死亡风险的升高,且此前针对老年人的抗精神病药研究随访期均较短(中位时长14-69天)。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利培酮,左美丙嗪、氟哌啶醇、珠氯噻醇及氯普噻吨与老年患者死亡风险的升高相关,因此应尽量避免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
研究者也指出,研究存在若干局限性。如数据仅包括患者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种类,未考虑处方中的剂量信息,因此无法分析剂量与死亡风险的关联性。另外,此项研究仅针对门诊老年患者,未纳入住院患者,可能造成人群偏倚。尽管如此,本项研究仍为抗精神病药在老年人群中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老年精神分裂症:减药意味着什么?
治疗谵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优于氟哌啶醇
文献索引:SchmedtN,etal.Comparativeriskofdeathinolderadultstreatedwithantipsychotics:A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EuropeanNeuropsychopharmacology.July27,.DOI:白癫风医院白癜风中医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