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西北不做灶,东南莫放水,说的是什

家,这方暖巢,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心角色。家中琐碎的日常琐事,餐饮起居之事乍看平常,却处处流露着非凡之处。让家既温暖又惬意,怎样巧妙安排家中的饮食休息之地?这是历代智者不变的探索之题。饮食不可或缺厨房,生理需求至关重要的则是卫生间。无论如何,这两个区域在每个家园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的设计好坏,往往对我们的心身影响甚深。因此,厨房和卫生间的布局须精心斟酌,既要发挥其功能,也要为居家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涉及到厨房与卫生间,乡野间流传着一道民间智慧:“西北不立灶,东南莫设厕”。这句话里,灶与立厕分别指什么?西北与东南代表的又是哪些理论?灶与西北的关联,立厕与东南的联系,它们背后的冲突是如何产生的?谚语的合理性又如何?携带这许多疑问,让咱们一同深究这幕乡土智慧。

首先来看“西北不立灶”。

“灶”,在这谚语中,象征着厨房。而提到“西北”,指的便是方位朝向。将这二者结合,言外之意便是:厨房不宜设置在西北方。古时候,先贤们为何如此认定,是基于哪方面的考虑?要理解古人的智慧,我们需从二个维度探究此事。

1.古代风水学的观点。

在远古时期,当万物初生于混沌之时,阴阳相继而来,即是两仪的诞生。两仪演变出四象,也就是指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四象又引申出八卦,进而得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次要方向。如此,便形成了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方之位。

1.在中国,季节变换带来了风向的更迭。一个实际的例子是,如果居家的厨房置于西北角,入冬之际就会面临冷风侵袭。冬天的西北风会直接影响位于西北角的厨房,造成不便。大家都知道,过去做饭常用秸秆、草和树枝作为烹饪的燃料。人们的智慧让他们在烧火灶上安装了烟囱,以利用气流帮助燃料完全燃烧,为烹制美食提供充足的热能。但是,当寒风凛冽尤其是西北风席卷时,容易引起气流逆行,使得本应顺畅排出的烟雾被吹回厨房,弥漫成雾。这种情况轻则让厨房中的人泪流满面、咳嗽连连,重则可能影响火势,甚至产生危险的一氧化碳中毒。

在往昔的信仰中,宇宙万物都被归纳入五个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它们构成了所谓“五行”。这些元素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传说,这“五行”的法则贯穿一切,八方也被赋以相应属性。拿西北方来说,在五行理论中就代表“金”,而在风水中,“金”象征着权力、财富和健康。

说到灶台,自然是厨房的所在地方,一个准备食物、生火做饭的场所。根据五行理论,厨房属于“火”元素。众所周知,“火克金”:火能化解金属,导致金之力量衰减。因此,火的存在可能会对金产生负面影响。古人因而信以为真,认为厨房设在庭院西北角是不吉利的,可能会压制到家里的经济状况、地位以及家人的健康。

风水学中确实有这门学说:家门作为一个家庭财富流通的门户,在风水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藏风积气、调节家中气流。进入家中的气应该是清爽且积极的,绝不能是厕所的那种腐气。而厕所,作为一个排污之地,常有异味。特别是在乡村条件限制下,许多厕所采用的是旱厕系统,人类排泄物长时间积存,导致恶臭挥之不去。古人因此认为,家门是家庭财位的所在,如果东南方向恰有厕所,将不利于家庭的经济发展。

此外,还有根据天气气候得出的经验之谈。中国经常受到季风的影响,在夏天常有东南风吹拂。假如厕所位于东南方,厕所的异味就可能被风吹遍整个庭院,包括室内,对居家生活和心情造成极度不利影响。长期处于这样环境中,必将损害健康。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如何创造财富,如何让家族子孙繁衍昌盛呢?

有趣的是,俗语“厕所不宜东南,灶台忌讳西北”凸显了这种位置安排的弊端。这些民间智慧虽源于风水学,但它们背后的生活经验也有可取之处,譬如教我们在规划时避开不利的西北风和东南风。

而这种坐落位置对厨房不利的智慧并非源自某个单独的俗语,许多谚语都有类似的暗示,比如“天门不烧火,地户不种树”,其中天门指西北。人们相信西北方不宜作厨房,并不仅仅基于沿袭的风水学说,还在于对生活实践的深刻认识和总结,在经济尚未发达的时代,这种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那么“东南莫放水”的谚语所表述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的“放水”意味着排污,即建立厕所之意。当我们联想这个习语时,其实意指不应在家园的东南方向设置厕所。那么古人为何有这个见解呢?

特别是在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传统的农家院落多取坐北朝南之势,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以及减缓寒冷气候的影响。人们常说“门朝南子不寒”,强调朝向的重要性。因此,在这样的设计下,如果门户多在东南方向设立,那么在同一方位上建立厕所便不合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ystl/986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