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七下八上”一般指每年7月下半月到8月上半月,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
华北雨季监测站点分布图。监测区域划分为京津冀监测区、晋监测区、内蒙古监测区
华北雨季开始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单站雨季开始日期:
自7月1日开始,当5日平均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在25°N以北时:
京津冀和晋监测区:某站5日滑动累计降水量不小于35毫米,且该5日内至少有一天日降水量不小于10毫米,则首个日降水量不小于10毫米的日期为该站雨季开始日。
内蒙古监测区:某站5日滑动累计降水量不小于25毫米,且该5日内至少有一天日降水量不小于10毫米,则首个日降水量不小于10毫米的日期为该站雨季开始日。
分区雨季开始日期:分区内雨季已经开始的站点累计比例达到或超过该分区所对应的比例阈值时,则将该日定为该分区雨季开始日。
华北雨季开始日期:京津冀、晋和内蒙古三个分区中最早进入雨季的某分区雨季开始日为华北雨季的开始日。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年至年,华北雨季开始明显偏早的年份有6年:年(7月6日)、年(7月15日)、年(7月9日)、年(7月9日)、年(7月9日)和年(7月12日)。
“七下八上”的雨有点“暴力”!一个月的雨量可占全年三成
“七下八上”雨季的说法一般来说适用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如华北、黄淮地区,东北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
北方汛期降雨分配集中,暴雨强度大,来势汹汹。在“七下八上”时间段,北方地区达到降雨的最大峰值。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北方地区降雨量会占到一年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与南方相比,北方雨季看似跨度20多天,但并不是那种整天“拖泥带水”的降雨。南方虽然雨水多,但分布在数个多雨时段当中。而北方是平时“饥渴难耐”,一年终于等到雨季能吃“饱饭”。需要注意的是,北方对于暴雨的承载能力比南方稍弱。
在“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及东北地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这一时期也成为北方洪涝灾害发生最集中的时间段。
地形“加持”影响不可小觑
7月下旬前后,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到了华北地区,同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至北纬30°以北区域,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或偏东气流把洋面上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这些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
进入“七下八上”,副高、暖湿气流逐渐向北方地区移动,一旦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便容易给北方地区带来降雨。
由于华北地处中纬度温带季风区,暴雨季节集中在夏季,加上特殊地形(太行山脉、吕梁山脉)影响,华北暴雨有着时间集中、强度大、灾害重等特点。
而太行山脉呈南北走向横亘于华北中部,是东部地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天然分界线,对华北天气系统特别是暴雨有着重要影响。相比长江中下游,山脉对水汽、暖湿气流的强迫抬升对华北降雨的影响更为明显。
“七下八上”防什么?
气象专家提醒,相比南方流域,北方流域降雨集中、强度大,防汛设施及经验较南方缺乏,更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