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读艾灸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

艾灸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观察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组最多见的疾病,据报道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高达6.55‰,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通常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每次反复带来的损伤越来越严重,使病人性格改变,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而且导致疾病更加难治,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笔者从中西医结合入手,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我院年12月至年10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50例,年龄:42-65(54.2±5.89)岁,重病程17-40(31.3±5.74)年。上述病例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自言自语、自笑、意志行为减退等阴性症状及少数阳性症状为主要研究目标。50例患者均给予利培酮(吉林西点)4-6mg/日、安坦根据实际情况应用。

2.治疗方法

2.1分组和取穴上述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病人均长期口服利培酮。治疗组25例另外进行艾灸治疗,取穴:主穴:百会、风府、神门、大陵、心俞、气海、丰隆、太冲。配穴: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听会、头维、太溪。手法:1)温针灸,3-5穴/次,各灸3-4壮(或20-25分钟),隔日治疗一次,6次为一疗程,治疗6-10个疗程。2)用艾条温和灸,3-5穴/次,20-25分钟/次,每天灸一次,8次为一疗程,治疗6-10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单纯服药治疗,不进行艾灸治疗。

2.2评定工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进行处理分析。

3.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PRS及PANSS记分比较详见表1,列表可见,艾灸治疗前两组BPRS及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PRS及PANSS评分则出现显著差异(P<0.05及P<0.01)。治疗组行艾灸治疗前后2个量表的减分率较为明显,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及P<0.01),显然说明艾灸治疗后一些精神症状大有改善,尤其表现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及意志行为减退等精神病阴性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的两项评分治疗前后则没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及BPRS评分结果分析(±s,分)

组别

PANSS总分

TP

BPRS总分

T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86..71±10.08

74.03±11.14

6.08<0.

52.10±9.17

49.99±9.09

3.03<0.01

对照组

85.69±12.48

85.99±10.23

0.51>0.05

50.69±10.02

49.87±9.39

1.09>0.05

P

>0.05

<0.

>0.05

<0.01

4.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癫病的范畴[2]。《难经》曰:“重阴者癫…”,故“癫属阴”。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生活懒散、喜静恶东、意志减退、不与周围人交往,甚至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等。治疗上虽有几十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但仅在于控制急性症状,治愈率低,极易复发,而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则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稳定病情,所以仅靠单纯服用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较理想效果。中西医结合则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疗效,而针灸治疗精神病在我国历史悠久,体针、耳针、手针、腕针、艾灸及穴位埋线等治疗手段从古代沿用至今,而艾灸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也一直为世人所公认,正所谓“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3]。尤其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显著。选穴多以督脉穴及2手足厥阴经穴为主,督脉通于脑,灸百会、大椎、风府可振奋一身之阳气,疏通全身阳气,振奋精神;内关、大陵、太冲为厥阴经穴,用于宽胸理气、定志安神;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联合足三里、脾俞、太溪灸之可健运脾土、补益肝肾,可以振奋肾气;听会可疏利少阳,行气通窍灸之对于幻听明显者效果显著;上述诸穴联合应用,共奏温经通阳、补益肝肾、宽胸理气、消瘀散结之功。另外利培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5-HT2及D2受体均存在较强的拮抗作用,治疗阴性症状较阳性欠佳,副作用明显,而艾灸治疗对改善精神阴性症状疗效明显,并且不仅不存在副反应而且还可以有效减轻利培酮的治疗副作用。本研究由于仅选择了男性病例,样本搜集数量不大,患者病程长短不一,对本研究的精确性带来影响,笔者治疗上初作尝试,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深入探索其疗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园。二十一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上海精神医学,,12(1):1

[2]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3

[3]《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幓鍝鍖婚櫌
鐧界櫆椋庡摢閲屽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ystl/97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