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锥体外系反应及护理要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探讨有效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调查我院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物后出现锥外体系副反应(EPS)的例患者的有关情况。结果:EPS发生率较高;性别方面,急性肌张力障碍男大于女,其差异有显著性;在各年龄段中,30~40岁组EPS发生率最高,但60岁以后发生率反而上升;药物中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多的是氟哌啶醇、三氟拉嗪、奋乃静等。出现:EPS时间多在2~3周。结论:锥体外系副反应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护理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中国论文网   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副反应护理要点      目前,临床上使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并且用药周期长、用量较大,治疗中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EPS)较常见,易于误诊和忽视。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都有阻滞多巴胺(DA)受体的作用,而多巴胺(DA)受体与锥体外系功能又有密切的联系,多巴胺受体被阻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锥体外系副作用[1]。由于副反应,引起病人的适应不良,甚至服药的依从性也产生问题,也影响病人的疗效。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我院年1月至年1月住院患者的EPS进行观察,并提出护理要点。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方法。调查年1月至年1月在我院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共例,其中男例,占64.75%;女例,占35.25%。发生EPS者共例,男例,女7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无严重躯体疾病,无酒和药物依赖。男性平均年龄34.78±12.14岁,女性平均年龄36.64±11.48岁,住院时间1月一32年,平均52.8±36月。   1.2精神科用药情况。使用奋力静65人,氯丙嗪70人,氟哌啶醇63人,三氟拉嗪30人,氯氮平73人,舒必利65人,维思通51人。   1.3方法。   1.3.1研究人员:由经培训合格的四名精神科医师完成,研究者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等于0.83。   1.3.2调查项目:性别、年龄、病程、药物种类、EPS[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进行评定[2]]   1.3.3统计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EPS发生率。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出现EPS者共例,发生率44.84%;男例,发生率42.96%,女71例,发生率48.29%,x2=1.,P0.05。EPS各类型发生率见表Ⅰ。   表ⅠEPS各类型频度   类型例数率(%)   急性肌张力障碍13.58   静坐不能.98   类帕金森综合征.16   迟发性运动障碍84.28   2.2EPS与性别关系。男性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男女差别无显著性,见表Ⅱ。      2.3EPS与年龄关系。在各年龄段中,30~40岁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20~30岁组,再次为小于20岁组,40岁以后有下降趋势,60岁以后发生率反而上升,见表Ⅲ。      2.4EPS与药物关系。发生EPS较高的药物有氟哌啶醇(64.52%)、氟癸(54.90%)、三氟拉嗪(50.00%)、奋乃静(43.75%)等,合用药物除氯氮平+氯丙嗪外发生率均较高,见表Ⅳ。   3讨论      EPS主要与抗精神病药物对黑质纹状体系统D2受体阻滞作用有关[3],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综合征及迟发性运动障碍等表现形式,这些副作用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且较严重的,极大地妨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从而影响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本资料中EPS发生率为44.84%,与顾牛范报道44.6%[4]相近。   EPS各类型发生率依次为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座不能、类帕金森综合征、迟发性运动障碍,与黄生万等报道静坐不能最高有所不同。从性别来看,男性急性肌张力障碍比女性多见,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swett研究发现,男性更易发生急性肌张力障碍[6],在各年龄段中,30~40岁组发生率最高,与黄生万等报道相同。EPS与药物关系为单用药发生率依次为氟哌啶醇、氟癸、三氟拉嗪、奋乃静等;合用药EPS发生率除氯丙嗪+氯氮平外,其余发生率极高,主要与不合理用药有关。      4护理要点      精神药物的副作用是经常发生的,程度不一,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精神药物的基本知识及其副作用的护理。   4.1常见原因。   4.1.1病人个体差异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产生副作用也各异,应重视年龄、身体状况及既往用药情况。   4.1.2不同种类的药物及给药途径,如注射用药,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副作用。   4.1.3疾病的不同时期,如疾病期,慢性恢复期等。   4.1.4药物的蓄积作用。   4.2必要的处理。通过必要的医护沟通,分析患者发生的锥体外系反应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严重的副反应,应及时更改药物的种类及给药途径。   4.2.1吞咽的处理:轻者进食水发生咳呛,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故对一般困难者,给半流或流质饮食,要小心喂食;严重者停止口腔进食,可鼻饲饮食或静脉轮流,保证入量。   4.2.2便秘的处理:属一般副作用,不影响治疗,但病人极为痛苦。应鼓励病人多运动,适量多饮水,多吃蔬菜。如三日无大便应予灌肠或给予导泻药物处理。   4.2.3尿路症状的处理:尿潴留,老年患者有前列腺肥大者,协助诱导排尿或导尿处理。   4.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姿势、行为、文字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安排,对病人进行科学的启发、教育或暗示,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和行为等,从而达到改善其心态行为方式,促其病情好转或康复的一种重要的护理形式[5]。   4.3.1鼓励和安慰病人:此时易产生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缺乏自信和自卑。要及时鼓励和安慰。   4.3.2说服和解释:讲清药物作用原理,消除不必要的担心、顾虑心里,以争取主动配合治疗。   4.3.3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心理护理的首要条件,护理人员对病人施以热情关怀和耐心帮助。患者在住院期间渴望有亲人关怀,希望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心。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神情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      参考文献   1刘道宽等.锥体外系反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3刘铁榜.精神分裂症生物学研究进展.湖北科技出版社,   4顾牛范等.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新药与临床,;4(4):   5张文秀.护理精神病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6SwettJR……AmJPsyciatry,;B2:~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参考,如若有侵权,请提供原件告知小编朕本纯良(zhenbenchunliang)删除,谢谢!

精神科护士学习交流平台

精神科护理(jskhl)

欢迎投稿:

qq.







































澶嶆柟鐧借姺閰?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庤垂鐢ㄥ灏戦挶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ystl/97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