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科门诊,常常能遇到因为畏惧检查或者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胃镜而放弃或拒绝胃镜检查。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新发胃癌在中国,相比韩国和日本我们的早期胃癌的比率非常低,大部分病人发现时已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韩国日本也属于胃癌高发国,但是他们的早期发现率非常高,使得治愈率也大大提高,这主要因为韩国日本胃镜检查的普及。
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秘,最先可能仅有胃黏膜的颜色发生了一点变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术无法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而胃镜结合肉眼观察与病理学分析可以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做出准确判断。这就是为什么在消化科,医生会根据病史建议上了年龄又没做过胃镜进行胃镜检查,胃镜能排除或早期发现胃癌。
胃镜的优势之处在于胃镜能直接反应胃粘膜最微小的变化。而相比于CT、彩超这些我们熟知的检查,对胃粘膜的诊断能力有限:比如CT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就很乏力,因为早期胃癌仅有胃镜下胃粘膜的改变,在CT或者彩超上几乎难以分辨,只有在肿瘤发展到中晚期,形成较大肿块或者形成淋巴结转移后在CT上才能见到肿块。胃内的病变一般最多、最先发生于胃粘膜,因此胃镜是检查胃部疾病的首选。
什么是胃镜检查?
电子胃镜是一条前端装有内视镜的纤细、柔软的管子,经口伸入受检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肠,通过光源器把检查情况反映到荧光屏上,医师可在屏幕上清楚地观察上消化道内各部位情况,包括一些微小病变。还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胃镜不仅运用于检查诊断,在上消化道疾病介入治疗方面作用也日益显著,如用高频电刀可直接将息肉切除,免除了以往的开刀之苦,而且可使病人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检查和治疗过程,整个过程一般只需数分钟左右。由于胃镜检查与治疗痛苦小、时间短、诊断率高、效果好、安全度高,能够有效排查早期病变,且其他任何检查方法,包括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胃电图和胃肠道彩色B超等都不能替代它,因此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接受。但是胃镜作为一种介入诊疗手段,其操作过程可能受到患者身体状况、医师操作水平、医患配合情况及设备本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胃镜的。
哪些人群适合做胃镜检查?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相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需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术后胃、上消化道疾病高危人群等需随访的病变。
5、胃息肉治疗或上消化道异物取出者。
哪些人群不适合做胃镜检查?
胃镜相对禁忌人群:
1、心肺功能不全者;
2、消化道出血,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者;
3、严重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经过治疗趋于稳定者;
4、高度脊柱畸形有消化道巨大憩室者。
5、尚能配合内镜检查的精神病患者
胃镜绝对禁忌人群:
1、严重心、肺、脑、肾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者;
2、怀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
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
4、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患者;
5、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者;
6、恶病质极度衰竭者。
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应注意哪些?
1、为预防交叉感染,胃镜检查前需做肝功能、乙丙肝等免疫检测,如检查结果异常,则需用专用胃镜或等待较后排序检查。
2、检查前1-2周停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以防引起消化道出血。
3、检查前至少6小时禁食水,以避免胃内容物遮挡病变,阻碍检查正常进行,且如胃内食物未排空情况下做胃镜,被检查者常会有较强烈的恶心呕吐。
4、如果做过钡餐检查,钡餐钡剂可能附于胃肠黏膜上,特别是溃疡病变的部位,因此3天之内不建议做胃镜检查,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5、为了让检查顺利进行,患者咽喉部麻醉时,应颈部尽量后仰,以便充分麻醉。
6、检查前松开领子、放松腰带,取下假牙和眼镜等一切会影响检查的东西。
7、检查时,应按医生要求做均匀呼吸、吞咽动作、屏气动作及咬紧牙垫等,保持放松状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如有不适且难以忍受时,可用手势向施术者示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8、检查后2小时,待麻药作用消失后,才能进流食,以免饮食误入气管。检查后,一些病人可有咽部不适,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2-3天后可自行消失,如有剧烈腹痛、呕血或黑便等,应立即就诊。
9、检查后1——2日内,尤其对于进行病理活检患者,应进食柔软、易消化饮食,忌食生、冷、硬和烟、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10、患者检查后可照常工作,如病重体弱者需适当休息,驾驶员当日不能单独驾驶,后3日内,避免剧烈运动。
南京白癜风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