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神类疾病,其实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对其的鉴定都处于非常浅显的阶段,甚至很多人会将两种不同的疾病混为一谈,脱口一句,“瞧,他是精神病……”
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混淆就有神经病和精神病。这与这类问题此前,之前的文章也介绍了不少,但是说来说去,却忽视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精神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对于很多人对于精神疾病、心理障碍这类的混淆,让不少患者往往因为“闲言闲语”而真的从心理障碍转变成了精神类疾病。所以,我们今天就聊聊,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心理障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甚至可能很多人现阶段就正在经历着心理障碍的困扰。
比如,失恋、落榜等……
甚至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都会引发一定的心理障碍。
但是相比较精神疾病,这种心理障碍会在一段时间内,或者通过一些方式比如谈心,旅游慢慢消散。精神病则不一样。基于病理,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率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在判断标准中,一般具备以下原则:
1、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
2、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
3、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
4、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5、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换句话说——对于精神疾病的判断标准中,持续时间和症状程度以及产生的影响,这三个维度都需要有非常大比重。
猜你还想看
“老戏骨”张国立,隐藏30年前妻是她,怪不得张默无法无天
小燕子的老公,紫薇的老公,晴儿的老公,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如如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