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码:心理问题、精神病、神经病与神经症有哪些区别?
愿每个人
都成为心理健康的守护人
公号ID:psy
文/叶建国图/网络编辑/易点通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心理问题、精神病、神经病和神经症这几个名词,但是对其真正含义了解得并不多,在大众语言中很容易混淆,但本质却有明确的区分,不能混为一谈。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几个概念分别的含义。
1.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心理健康、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4个等级。
心理健康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属于“心理健康”状态?
简单的评价方法是:
本人不觉得痛苦、他人不感觉到异常;
社会功能良好、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
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不良状态
不良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不良状态的产生原因包括:
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
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
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
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应该去及时寻求心理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
心理障碍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时,必须求助于心理咨询或辅导。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
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
2.精神病(精神失常)
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由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病因通常与遗传、社会环境影响、性格特征及脑部某些神经生化改变等有关。
常见的精神病有:重性精神病、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
症状表现
患者由于大脑的功能失常,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但医学辅助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有妄想、幻觉、错觉、抑郁性障碍,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精神病患病后多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常常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不承认有病,并因而拒绝治疗。
如何治疗
这类患者的治疗主要以精神药物治疗为主,可辅以心理治疗。
重要的是,患者家属不应受患者的影响,要根据病情选择强制患者住院治疗,或积极协助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患者门诊治疗。
不同类型的精神并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但如果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也可以完全痊愈疾病,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相关的研究表明,重性精神病对患者学习能力及工作能力的影响很大,目前尚无法确定哪种因素对患上重性精神病有更大的影响,也不能把引发重性精神病的各因素独立出来。
因此,我们不能把所有发病原因都归咎于社会因素,而是要重视精神疾病的预防,及早发现精神疾病,早期要积极治疗。
3.神经病(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
神经病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横纹肌疾患。
神经病的症状分为刺激症状和破坏症状,如头痛、头晕、失语、失明、抽搐、昏迷、步履不稳或瘫痪、肌肉无力或萎缩等。医学辅助检查常有异常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常见神经病有各种颅脑损伤、感染、肿瘤、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癫痫等。
致病原因
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
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
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
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由此可见,神经病和精神病是不同范畴的两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均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把这两种概念搞清楚。
如果遇到精神病患者看病的话,应当建议他到精神病院或精神科去,而神经病患者,医院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去看病。
4.神经症(神经官能症)
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一组以心理因素为主、非精神病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
神经症致病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患者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症状表现
神经症是一组轻度脑功能失调障碍,一般是连续3到6个月;
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
患者多有强烈的求治愿望;
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知力充分。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联系与区别
WHO数据显示,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神经症和精神病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疾病,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它们的某些早期症状有一些相似性,比如失眠、早醒、噩梦等等。
但它们之间的基本特点是不同的,如重性精神病患者对自己的问题是没有清醒认识的,他们往往都拒绝就医,而神经症患者往往由于感到疾病的痛苦而主动就医。
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神经症严重时,并不是简单的自我心理调节便能治好的,主要依靠心理治疗,也可酌情给予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等治疗。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神经症的症状是有效的,但由于神经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病程常迁延波动,可因生活事件的出现而反复发作,因此成功的心理治疗可能更重要,不但可以缓解症状,还有可能根治部分患者。
一些神经症患者可能因过于敏感、焦虑、疑病的性格特征,或求效心切,从而容易中断、放弃治疗,或频繁变更治疗方案,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这样才能帮助病人彻底的康复,并降低复发率。神经症的心理治疗方法选择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说了这么多,您了解这些概念的差别了么?
如果不清楚自己当前的状况处于哪种问题,欢迎致电:-,专业的心理导询员会为您提供帮助指导哦!
易点通,愿每个人都成为心理健康的守护人!
END
本文作者介绍
叶建国
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学会副会长;安医大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中心专职咨询师;易点通特聘心理咨询师。拥有临床医学和心理学专业背景,参与编著三部,译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个案经验约小时。
近期活动
安徽省新时代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学习研讨会
心·六艺第2期:用时间换杯好茶
我该怎样学咨询?丨资深心理咨询师真实案例督导课
曼陀罗绘画心理成长小组招募(第1期/无需绘画基础)
安徽易点通心理事务所
愿每个人都成为心理健康的守护人
心理测评个体咨询家庭咨询
心理沙龙成长团体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