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段名为“医院合唱团演绎黄河大合唱”
的2分多钟视频在网络流传
视频中
四男八女站在舞台中央
他们对着音乐的口型,唱得摇头晃脑
时而瞪大眼时而张大嘴
女指挥随着音乐节奏扭动屁股,挥舞手臂
如果没有声音,这样的现场会给人“群魔乱舞”的感觉
这几年
以另类形式表演的《黄河大合唱》
已经成为公司年会或晚会的热门节目
甚至还曾被搬上电视荧幕
有网友调侃,这首歌被“玩坏了”
“年1月12号上传的一段“熊猫明历险记剧组”新年晚会视频里,《黄河大合唱》被篡改成了“年终奖”版,歌词低俗。
表演者戴着熊猫图案的帽子唱到:“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员工激情极度高,老板都把内裤当了……”
”在微博上可以搜索到一些《黄河大合唱》的恶搞版
原本的合唱歌曲似乎成了小品表演
年12月29日
山东曲阜某街道中学的元旦晚会
年1月22日
银川某酒店的新春联欢会
年1月23日
北京某大学国重实验室的新年晚会
这样恶搞的表演形式最早要追溯到年4月某卫视《笑傲江湖》的一期节目。这期节目视频今天仍在部分网站可搜。
“节目中参赛选手伴着《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做出一些夸张另类的肢体动作,当时这段表演引得现场四位评委大笑,并获得全票通过。
当时这段恶搞视频经网络传播发酵后,一段时间受到广大网友的留言谴责。
网友“萌萌的驴狗蛋”说自己不是上纲上线,但不明白这样的恶搞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自己完全笑不出来;
网友“秀水浪子”认为,生活中可以来点调侃、恶搞,但民族精神的东西是不能去触碰的……
这次恶搞视频再次“沉渣泛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通过中国之声表达他们的愤怒和不满,认为恶搞歌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呼吁有关单位停止这样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关视频的传播。
也有许多网友看过此类视频之后气愤表示,这分明是对革命先烈的亵渎,为什么偏偏用革命歌曲来体现娱乐精神?
”《保卫黄河》:体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战时期的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一共分为八个乐章,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它以黄河为背景,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战斗决心,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一共分为八个乐章,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其中的经典,想必大家都会唱,每当唱起“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都能体会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冼星海年来到延安,在来延安之前,他已经是国内赫赫有名的作曲家,一直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歌曲。接到来自延安的邀请后,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冼星海如愿以偿的来到这片红色热土。
延安鲁艺旧址讲解员薛健:年9月的时候,冼星海收到了鲁艺副院长沙可夫和当时音乐系全体师生签名的信,热情地邀请他来鲁艺任教。同年春天正值大生产运动,他完成了在延安第一首成功的作品《生产大合唱》,不久之后,冼星海就完成了他在延安的巅峰创作《黄河大合唱》。
”“其实在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冼星海并未看过黄河,《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将他自己两次渡黄河,两个多月在吕梁的战斗经历,写成的行长诗。冼星海在听了光未然激情澎湃的朗诵后,激动的表示自己一定会很好的完成作曲。
延安鲁艺旧址讲解员薛健:冼星海喜欢吃糖果,当时延安买不到,光未然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给他弄来二斤白糖代替,他写一会儿便抓把白搪塞进自己的嘴里,六个昼夜过去了,冼星海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谱曲。
”“年5月11日在庆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音乐晚会上,冼星海亲自指挥一百多人的合唱团演唱《黄河大合唱》。
演唱完毕之后,毛泽东连声称赞了三个好,周恩来看过演出后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虽没有去过黄河,但是冼星海凭着对奔腾汹涌黄河的想象,在民族危亡关头心怀救国救民的心,抱病完成了这首旷世经典之作。从此《黄河大合唱》就成为了全天下华夏儿女的夺取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不朽精神力作。
”创作者后人:恶搞经典作品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对恶搞事件,《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不满。
恶搞歌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呼吁有关单位停止这样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关视频的传播。
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认为:
这种表现形式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我是很反对的,我父亲是用血和泪来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之魂,不朽之作。严肃的音乐不可以这样来调侃,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
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说:
难以接受这种以娱乐大众为目的恶搞行为,并怒斥这种做法“不可原谅”。
我特别愤慨的就是那些主办这些节目的人,他们自己的年纪不小,他们对抗战文化会有印象,但是他们没有感觉的,麻木的,还在以一种廉价娱乐大众的这种情绪下来组织,那我觉得难以接受或者不可原谅。
欣慰:出现了更多、更好的传播形式
“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表示:
我不怪年轻受众,因为很多年轻人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够深刻,但他无法接受有人为了哗众取宠、赚取点击率而对原作进行恶搞。
黄河大合唱每个月都会在世界各地演出,有大量拥趸。即便为了传播,也有更好的形式。去年浙江卫视的一档娱乐节目里,影视明星和专业人士在黄河边合唱的一段《保卫黄河》,就令他印象深刻。
张安东:
但是这里我要提到一个事情就是,去年5月,国内著名的一个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他们做了一期保卫黄河的节目,这个节目的受众基本上是00、90后,这个效果是非常的好。
”如何避免经典作品娱乐化
“抗日神剧”中的“手撕鬼子”场景
近些年,各种“抗日神剧”、“宫廷戏说”、“名著改编”层出不穷,一些红色经典也莫名被恶搞中招,涉及国际歌、东方红、地道战、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等。
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林大叶并不反对经典作品可以有不同形式的改编和诠释,但娱乐必须有底线,他认为各大网站需要做好把关审核。
他表示,如果说是作为一种完全没有底线的这种为了娱乐哗众取宠,或者这种方式去篡改作品,是对于经典的亵渎:
也许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的恶意,但一旦被传到网络上去,变成一种公众式的开放式的传播方式的话,那这种肯定影响是极坏的。所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监管需要有一定的意识,有意识地不要把不负责的东西直接就推到社会上去。《国际歌》遭恶搞(爱奇艺视频截图)
网络平台,也需要有文化自觉。旖旎文化创办人林旎认为,如果任由这类恶搞性质的视频肆意蔓延,对年轻一代造成的错误引导和对社会风气产生的恶劣影响,恐怕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千人计划专家教授黄英告诉中国之声记者,艺术工作者一方面要把经典作品演绎好;另一方面要创新形式,把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讲清楚,感染更多的年轻人。
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杨浪则认为,必须警惕泛娱乐化解构经典。他表示,神圣庄严的东西反过来用一种戏谑的方式进行表达,传达的不是幽默,这种笑声是一种把神圣庄严的东西踩碎了的扭曲的笑声,是一种低俗,是一种恶俗。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和“三俗”倾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多次发文规范,要求“网络文学和网络视听节目要正导向、讲格调、提品质”。
近些年,恶搞乱象虽然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仍时常发生。有评论认为,除了谴责此类恶搞现象,还应该构建惩戒机制。
”“娱乐可以有,但是要有底线。对经典的诠释也可以多样化,但要有原则。《黄河大合唱》是展现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代表曲目,是空前巨大的民族灾难中迸发出来的全民团结、共御外侮的民族心声,是在强敌面前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的体现。
对这样的经典,用“恶搞”的方式进行演绎,是对经典本身的亵渎,也是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亵渎。个别名人明星在公开场合甚至电视屏幕上对“恶搞”经典给予肯定和认可,对不良风气的蔓延,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反向引导。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上诞生了很多文化经典和英雄人物,他们都是国家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一段时间以来,对经典和英雄的各种“恶搞”不绝于耳,甚至成为一种“时尚”,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被说成“小偷”,邱少云和赖宁被调侃成“烤肉”,更有网络大V爆出惊人之语,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其实是“倭寇”!
无端攻击、哗众取庞换来了点击量和度,却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失去了对经典的尊重,扰乱了公众应有的价值判断。在廉价的笑声中,民族苦难的创痛记忆被消费,伟大历史中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被消解。长此以往,必然滑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对此不可浑然不察,漠然视之。
热点回顾:
1.养了这只蛙之后,我想给我妈打个电话……
2.就在广州!儿童恐怖动画流入中国,别让这些扭曲恶心的画面毒害了你的孩子!
3.今年流感史上最强堪比SARS?这十大传言背后真相是......
4.《无问西东》: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5.交警砸爆车窗暴力执法,而上万网友却点赞:做得好?!?
素材来源
中国之声、观察者网
编辑
虞丹丹
责任编辑
杨宇豪李雅君
按个再走啦~让正能量菌满血复活!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得了白癜风该怎样治疗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