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草间弥生老奶奶今年90岁了。从年开始就一直住在东京的精神病院里,42年来,医院和工作之间,不知疲倦地画着那些色彩鲜艳的波点。她说:“我希望生活有灿烂阳光,我想永远活下去。”
病态的童年
草间弥生出生在富士山脚下的松本市,正好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的母亲出身富裕的家族,由于家中无儿,她的父亲入赘后改姓女方的姓氏。草间弥生的童年最大的痛苦源自父母感情不好,父亲沉迷于女色,母亲性格顽固易怒。
小小的草间弥生剪着平刘海、背着小书包,流着鼻涕在街角鬼鬼祟祟的,像个蹩脚的侦探,尾随着一对勾肩搭背的男女。她接到了妈妈的命令:“监视爸爸和那个女人!”每次任务失败迎接她的就是一顿打骂。
小小的年纪,被迫吞下成人世界中的丑恶,窥见父亲和情人肉体交缠,草间弥生日渐病变。10岁那年,被老师发现她的一幅铅笔画,画中的女孩有着阴郁的神情,那是她的自画像。再翻几页,一个女人从面部到手腕都是密密麻麻的黑色圆点,像霉菌,似病斑,那是她画的母亲。草间弥生说:“在这惨淡的家庭里生活,只有画画能让我清醒。”
她越来越孤僻,总是抱着素描本坐在屋后的田园里胡思乱想,涂涂画画,因为画画的时候,就不用做妈妈的间谍。怒放的木槿花簇拥着她小小的身子,好似一团团云雾。
一直到有一天,她惊讶的发现,身边的花朵竟然长出了人脸,正在和自己说话,声音不断地传入她的耳朵里。最后,草间弥生捂着耳朵开始逃跑,但是转身却发现,眼前的山脉发出了各种颜色的光芒……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患了严重的神经性视觉障碍。
也许正常人听了会觉得很有趣,但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就是一场噩梦,她却只能独自品尝。回家哭诉的结果就是迎来新的打骂,妈妈并不相信她。
无穷无尽的幻觉把她折磨的心力交瘁,于是草间弥生卧轨自杀了,万幸的是她被强大的气流冲开,逃过一死,从此之后开始用画画来记录自己看到的一种病变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多的色彩、圆点出现在她的画纸上,这就是她活下去的动力。她画的这些斑点,像是各种细胞,分子,草间弥生把它们看成是来自宇宙和自然的信号。
草间弥生在自传中,记录着自己第一次幻觉的经历,“第一次幻觉发生在战争期间,那些紫罗兰看上去就像一张张人脸,开始和我说话,我说话声音变成了狗吠,房间包裹在花朵图案中。每每把这些幻觉画下来,就会获得心灵的平静。”
可是在她母亲的眼中,大家闺秀不是只知道埋头画画的怪人。于是,打骂、撕毁画布成为了常态,最严重的一次打骂差点让草间弥生失聪。母亲希望她嫁入豪门做富太,并且随着她长大,开始张罗相亲了。草间弥生只能争分夺秒地画,拼了命要逃出这个家。19岁,她赴京都学画,在那儿,她可以用一个月时间画一只南瓜。
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看到了美国女画家,被称之为“美国现代主义之母”的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决定要“逃”到美国去,也许那才是适合她自由创作的地方。她不懂英文,在一位堂兄的帮助下,她写信给乔治亚·欧姬芙求助,深受感动的女画家表示愿意帮助她推荐作品。
乔治亚·欧姬芙和草间弥生
年,草间弥生毅然踏上了飞往异国的航班。母亲给了他一笔钱,并且说,让她永远不要再踏入家门。临走前,她将数千幅画作拖到河堤,全部烧掉。熊熊大火把晚空烫红,“我要和当下告别,并且激励自己,一定要画出更好的作品。”她背水一战、不留退路。
捡垃圾的怪胎
那架飞往西雅图的航班上,除了两个美国大兵和一个战争新娘,就剩下草间弥生。她的衣服里缝的是带去的美金,行李舱里的60件衣服和多幅心血杰作是全部的家当。满怀期待地飞往梦想的国度,可是现实却很冰冷。一个不会英语的日本女人孤身闯荡美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收入,坐吃山空,草间弥生开始四处卖画,却无人问津,最后只卖出去一副黄色的画,75美元。她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买颜料和画质上,在一间破烂的工作室里,只有寒风瑟瑟。她甚至从垃圾堆里捡了一块门板当床。晚上6点就没有暖气了,只盖了一条毯子的她,被冻到肠痉挛,只好爬起来继续画画。画她那些圆点。一个接一个,直到日出。
她甚至跑到菜市场,从垃圾堆里捡了一些残渣煮成一锅,拿来续命。在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中,草间弥生通过描写一名日本女孩在纽约的遭遇展现了自己的早年经历:孤独潦倒,身无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夹着自己的画在城市中的画廊间穿梭;在租住的公寓里,她半夜会被冻醒,一直画画到天亮;在街边的垃圾篮中拾起鱼头和丢弃的烂菜叶,并用这些材料熬一碗热汤。
有一天,草间弥生听到美术馆征选,她搬起那幅《无限的网》天亮就出发。
年作品《无限的网》
这幅画尺寸非常大,草间弥生在它面前显得小的可怜。她扛着它走了44个街区才到达美术馆,预料之中,她落选了。她又驮着这个庞然巨物,走过44条马路回家。此后3天,她粒米未进,奄奄一息。
在这样的窘境下,苦闷的草间弥生又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她用软雕塑做成了月历,开创了软雕塑的艺术形态。这幅月历让克拉斯.欧登伯格一见倾心,照着做了一个类似的系列,从此一炮而红,享誉整个艺术圈。他的艺术展上,克拉斯太太见到了人群中的草间弥生,轻飘飘地留下一句:“不好意思哦。”
闭关数月,草间弥生又用张单色印刷的海报贴满了墙和天花板,打造了惊世骇俗的前卫个展——“千船会”。安迪·沃霍赞不绝口:草间,你是天才!转个身,他也办了个展,墙上贴满了一式一样的牛头印制海报。安迪·沃霍一夜封神,成了波普艺术之父。
草间弥生没有放弃,继续呕心沥血又创作出镜子反射装置——无限镜室。7个月后,萨马拉斯原封不动地搬走了这个创意,并得到业界最顶尖画廊的邀请,风光无限。
这些杰作真正的主人穷困潦倒,靠捡垃圾度日,而抄袭的人却声名大噪。本来就精神脆弱的草间弥生心如死灰,她从工作室一跃而下,可惜,脚先着地,又没死成。
从此,活下来的她更加疯狂,变成了真正离经叛道的怪胎。威尼斯双年展,草间弥生不请自来。她用个镜面球打造了《自恋庭园》,她将堆放在展厅外的草地上,并以每个2美元的价格出售自恋球。由于没有获得艺术展的许可,她被保安驱逐出场。
回到纽约后,她举办了第一场同性恋婚礼,拍摄的艺术实验电影《草间的自我消融》在比利时获得了艺术奖;她把自己和一大群人的身上涂满波点,在中央公园狂奔,身后一大班警察穷追不舍,她一边奔跑,一边大笑;她在街头躺在红色圆点的软雕塑上,周围的人指指点点。这“疯狂”的行为使她被排挤出主流艺术圈。
她不再被人视为艺术家,而是一个疯子。
时隔多年,草间弥生说道:“因为我是个女人,还是一个黄种女人。艺术圈,只爱男人。”
无性的柏拉图之恋
小时候的经历、父亲的生性风流对草间弥生的一生影响重大,她的很多软性雕塑,某种程度上来说源于她对性的恐惧。虽然在草间弥生的语录中,最多出现的就是“爱”,她自己的罗曼史简单又扭曲,她自称是一个无性恋者。
约瑟夫·康奈尔,美国第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是草间弥生的柏拉图恋人。是外界所知她的唯一一段恋情,并不涉及欲望。当时草间弥生33岁,而约瑟夫·康奈尔已经59岁了,并且生性孤僻,有着严重的恋母情结。两个人几乎一见钟情。
第一次见面,约瑟夫就对草间表达:“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可爱又漂亮的女生”。从第二天起,两人便一直书信来往,满满情诗与祝福,每次打电话,总是有说不完的事。这种情信与电话持续了十年,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纯洁和神圣的关系。但约瑟夫的母亲并不支持他们的恋爱,直到约瑟夫·康奈尔去世。
草间弥生回忆约瑟夫:“我从约瑟夫身上学到很多。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他不是为了自己、名誉或金钱,而是为了亲近神才创作。没有比他更纯粹的人了,在我所有创作艺术的朋友当中,他是最伟大的。”在约瑟夫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回到了东京。
回顾=重生
年,回到了祖国的草间弥生已经44岁,但是整个日本包括她的家人,因为她在纽约前卫的行径而看不起她;人们讨厌古怪的欧巴桑,一边痛骂着她过往的伤风败俗,一边嘲讽着她作品的一文不值;媒体甚至将她批判成“松本之耻”。此时草间弥生的抑郁已经病入膏肓了。
她主动住进了一家精神疗养院,并且在马路对面花光她半生的积蓄买下来一间工作室。往后的16年,草间弥生消失了。直到年,草间弥生60岁,纽约举办了一场草间弥生回顾展。没想到这场回顾展让她的艺术重生了。
她的作品惊艳全世界,那些被冷眼、抄袭、驱逐的杰作重见天日。
年为《爱丽丝梦游仙境》创作的插图《蜥蜴女孩》
年作品《毒蘑菇》
年作品《果物》
这驼着背的奶奶,坐在画室里,握着那份写着“日本の艺术女王”的报纸,早已泣不成声。她花了半个世纪,终于等来一个认可。她老了,但来得及。在送往纽约的作品之中,她在背面写了4个大字“生老病死”,陡然停笔。
2年后,她参加了曾经被驱逐的威尼斯双年展,旁边跟着精神科的医生。此时的她笑得咯咯响,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满屋子都是波点。
还记得当时在美国卖出的那副75美金的画么?如今已经拍卖出75w的高价。年,她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是当选的唯一一个日本人。年濑户内海艺术节,草间弥生留在直岛两个作品,一红一黄两个大南瓜被放置在码头的尽头,人们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去欣赏艺术家的作品。
60年,终于苦尽甘来。人们问她,假使死后投胎,下辈子想成为什么?“画家!”草间弥生脱口而出。终于没人可以阻拦她好好画画了。
早上7点,她从精神病院出发,5分钟的路程到达工作室,午饭5分钟结束,继续画画,直到晚上7点。草间弥生说画布跟不上我的脚步,她不打草稿,埋着头一个圆点接着一个圆点,那是她的宇宙。“我相信,只要一直画下去,就能到达下一个世界。”这个自杀两次也没死成的怪婆婆,现在的口头禅变成了:“我要一直活下去。”
一生未嫁,无儿无女,全奉献给了艺术。希望老奶奶一直一直活下去,一直一直快乐地画下去!
福利公告牌
双12盛大返场,快来领优惠码!
双12狂盛大场啦~我们为大家申请了特别福利,打开红布林APP或小程序,结算时输入专属优惠码即可立减40元哦!(有效期截至12月16日)快去逛逛吧~??????
一直一直快乐的画下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