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性精神病也是由受害者面具、迫害者面具和拯救者面具构成的。偏执性精神病人的受害者面具主要是逃跑者和反抗者。他把迫害者面具投射到别人身上,感觉到别人想伤害他,于是逃跑,或者反击。
当他反击时,可能会与迫害者认同,以牙还牙,以暴制暴。这个时候,迫害者面具既是客体面具,又是主体面具。
偏执性精神病人的反击也可以理解为自救,说明他认同了拯救者。
偏执性精神病以妄想为主,除了被害妄想,还有钟情妄想和嫉妒妄想。
钟情妄想也叫被钟情妄想,病人认定某个重要人物爱上了自己,把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理解为是爱上自己的证据,因而作出回应,譬如和对方约会,向对方表白,跟对方纠缠不休。对方自然是不会回应他的,他就会用对方不好意思、条件不允许、被坏人阻挠等理由来解释。所以,尽管对方没有回应,但他依然坚信对方很爱他。
钟情妄想是情人面具的显现。病人有一个很强的情人面具,被投射到某个人身上,就产生了钟情妄想。
情人面具可以细分为爱人面具和恋人面具。爱人面具是主动方,恋人面具是被动方。爱人面具爱对方,恋人面具接受对方的爱,享受对方的爱,“依恋”对方。钟情妄想的重点是别人爱他,而不是他爱别人,说明投射出去的是爱人面具。对于别人的爱,病人可能很享受,也可能很排斥。如果是后者,就会视之为性骚扰,因而躲避对方,怒斥对方,甚至投诉对方。当然,怒斥的背后也可能会有些许享受。
嫉妒妄想是指,病人怀疑配偶对自己不忠。病人会幻想出一个或多个情敌,甚至把所有的人都当成情敌。这说明,病人有很强的情敌面具,到处投射。
按精神分析的观点,俄狄浦斯期的孩子会把异性父母当成情人,把同性父母当成情敌,陷入三角关系中。这种三角关系被内化,形成情人面具和情敌面具。正常人的情人面具能量适中,只有遇到合适的对象(条件合适、有实际互动)才会被激活,从而坠入爱河。如果能量太强,自动激活,就会陷入钟情妄想,然后自编自演一场爱情悲喜剧。正常人的情敌面具能量适中,只有遇到真正的情敌,才会被激活,以便保护爱情。如果能量太强,自我激活,就会陷入嫉妒妄想,醋意泛滥。
嫉妒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嫉妒情敌,英文是envy,二是嫉妒情人,英文是jealousy。情敌是竞争对手,与当事人同性,属于相似关系和认同。人们对竞争对手的情感可以是恨,也可以是爱,前者叫嫉妒,后者叫羡慕。嫉妒是通过伤害对方而战胜对方,羡慕是通过提升自己而战胜对方。
对于情人,按理说应该爱。但是,如果他爱上了别人,我们就会恨他。这种恨源于贪婪。因为贪婪,我们要独占对方。如果不能独占,就把它毁掉。
黄国胜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