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为什么需要心理导师?
因为不管你有多么优秀,家长很难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如果你和孩子感知和解释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情感、冲动控制、欲望满足、与人相处的方式等领域中有任何困惑与不满意的地方,都可能是人格需要完善。
尤其具有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等特质者,需要仔细研读此文。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由于没有自知力,社会大众对此类人格问题也严重缺乏辨识能力,往往只认为是性格问题,导致很少求助于医生。如果配偶或同事劝慰其进行治疗,他们多持否认或辩解的态度,且不能真实呈现其症状表现,进而使治疗者难以明辨真相。
他们经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中。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自己也是很难改变。当向外界求助时,有专业经验的人又太少,一般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其过程极其艰难。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一般于早年开始,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本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正确的判断。没有自知力。
多数有以下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导致自我感觉良好,且自我感觉与外界客观评价并不一致。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和不安全、不愉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怀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此类人一般是自我和谐的,不会主动或被动寻求医生帮助。轻症患者经常有情绪及人际关系问题,严重者通常出现于信访部门或司法精神病鉴定场合。
二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1.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2.容易长久的记仇,即不肯原谅侮辱,伤害或轻视;导致“一百个好顶不了一个不好”。容易导致“白眼狼”表现。缺乏感恩之心。
3.猜疑,以及将体验歪曲的一种普遍倾向,即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就是总不把别人往好处想。
4.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属于“杠精”级人物,过分“维权”。
5.极易猜疑,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6.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表现为持续的自我援引态度;事事时时认为别人的言行可能与自己有关。或者认为别人“含沙射影”、“话里有话”、“弦外有音”。
7.将患者直接有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往往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受害者。
三偏执型人格病因1.早期失爱
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单亲家庭更易出现有偏执型人格的儿童。
2.后天受挫
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3.自我苛求
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
4.处境异常
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
心理导师李少成团队,协助您给孩子一个完美人格!
爱孩子,就给孩子请一位心理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