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整个人就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坐立不安,无名火起;这段时间,就会感觉生活无趣至极,此时很多女人都会发下誓言:下辈子绝不再做女人。有过如此这般痛苦体验的女人一定知道那是什么,那就是恼人的PMS——经前期综合征。
今天小编就来带您了解下: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反复的、周期性的、在黄体期出现的影响女性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躯体、精神及行为的症状群,月经来潮后症状自然消失。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症多见于25~45岁女性。由于采用不同的问卷、诊断标准及方法学,较难得到确切的发病率。估计发病率为20%~3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精神社会因素
PMS患者病史中常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情绪紧张可使原有症状加重,工作压力和责任增加可导致和加剧PMS。
2卵巢激素影响
PMS的症状与月经周期相关,无排卵周期、卵巢全切及应用排卵抑制剂时PMS症状消失;应用外源性性激素可使PMS症状重现。这些现象让人们很早就提出卵巢产生的性激素与PMS的病理生理有关。
3神经递质参与
精神和行为症状是PMS的关键特征,推测PMS的发生机制必定涉及大脑。性激素可以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脑内调节行为和情绪的区域诸如:杏仁核、下丘脑存在丰富的性激素受体。许多研究已证明性激素通过神经递质影响情感变化及对应激的行为反应,在易感人群中引起PMS,因此有学者提出神经递质学说:
1.5-羟色胺目前研究较多的神经递质是5-羟色胺。中枢的5-羟色胺能系统在调节食欲、体温、活动能力、情感等方面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5-羟色胺能的神经传递功能缺陷可能涉及数种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内生性抑郁症。
2.阿片肽、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应激反应和控制情感有关,在月经周期中对性激素变化敏感,可能参与了PMS的发生。
4其他因素
前列腺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能参与了PMS的发生。有学者提出PMS的发生还与遗传有关。
二、临床表现
PMS多见于25~45岁女性,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三大方面(见下表):
1.精神症状
精神紧张、易怒、急躁、情绪波动,不能自制。或抑郁、情绪淡漠、疲乏、困倦以及饮食、睡眠、性欲改变等。
2.躯体症状
头痛多为双侧性,但亦可单侧头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头痛症状于经前数天即出现,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呈持续性或间歇性。乳房肿胀及疼痛,以乳房外侧边缘及乳头部位为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窝及肩部。盆腔坠胀和腰骶部、背部疼痛。手足、眼睑的水肿,腹部胀满,少数患者体重明显增加。此外,还可出现便秘、低血糖等表现。
3.行为改变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减弱,工作效率低。有犯罪或自杀倾向。
上述症状出现于月经前1~2周,逐渐加重,至月经前2天左右最重,月经来潮后症状可突然消失。部分患者症状消退时间较长,逐渐减轻,直到月经来潮后的3~4天才完全消失,但在排卵前一定存在一段无症状期,周期性反复出现为PMS的重要特征。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PMS没有激素测定及其他特殊的实验室检查,诊断的基本要素是确定经前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对工作、生活的影响以及月经来潮后缓解的情况,症状须出现于经前1~2周,于月经来潮后缓解,随着症状的缓解,在行经与排卵之间的卵泡期内有一段无症状期。根据经前期出现周期性典型症状,通常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同时记录基础体温,以了解症状出现与卵巢功能的关系。
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年公布的诊断标准供参考,诊断基于以下数条:?
PMS症状存在;?
症状限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
?通过预期评估确定症状模式;?
症状导致功能障碍;?
除外能更好解释症状的其他诊断。指出,在先前的3个月经周期中,至少有一条所列的情绪/躯体症状(下表)出现于经前5天,并随月经来潮缓解。上述症状须在未来两个月经周期中得到确认,症状导致患者功能障碍,且不能为其他躯体疾患或情感障碍解释。
PMS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但是,根据PMS的临床特点,诊断多不困难。注意与以下疾病相鉴别:各种精神病,精神病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症状不变,无周期性反复出现的特点。对于兼有两种疾病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同时到精神病科就诊。PMS需与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水肿相鉴别。此外,PMS还需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相鉴别。
此外,关于经前焦虑障碍(PMDD),通常指伴有严重情绪不稳定者,被认为是PMS的严重形式。其诊断需满足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的严格标准。但也有学者认为,PMDD是一种独立疾病。
四、治疗
由于PMS病因不清,所以缓解症状是主要的治疗目标,并强调个体化原则。
1一般治疗
正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通常先采用心理疏导,调整心理状态,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减轻压力对缓解症状有重要作用。认识疾病、建立勇气及自信心。这种精神安慰治疗对相当一部分病人有效。
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缓解症状也很重要。限制盐、酒精、咖啡因和尼古丁的摄入。有研究显示,适当补钙可以缓解PMS患者经前的抑郁、疲劳、疼痛和水肿。其他如补充微量元素镁、维生素E和维生素B6也有助于缓解症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PMS的影响研究颇多,至今尚无定论。此外,规律的有氧运动也很重要,可以改善情绪,缓解症状,可能与增加脑内β-内啡肽水平有关。一般治疗无效,可给予药物治疗。
2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是治疗PMS的一线药物,尤其适用于重度PMS患者。给药时间为月经开始前14天至月经来潮或经后停用,也可全月经周期连续服用,常用药物为氟西汀,20mg,每天一次,口服,无明显副作用。对缓解精神症状及行为改变效果明显,对躯体症状疗效欠佳。其他还可选择:舍曲林、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等。
2.抗焦虑药适用于明显焦虑及易怒的患者。常用药物:阿普唑仑,由于潜在的药物依赖性,通常作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入抑制剂无效时的二线用药。经前用药,起始剂量为0.25mg,每天2~3次,口服。逐渐递增,最大剂量为每天4mg,一直用至月经来潮的第2~3天。
3.抑制排卵由于认为卵巢产生的性激素与PMS的病理生理有关,所以很早就提出了这种治疗方法。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通过降调节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抑制排卵,造成低促性腺激素状态、低雌激素状态,缓解症状。但价格昂贵,其相关的低雌激素症状,尤其是骨质疏松,限制了它的长期应用。低剂量雌激素反相添加治疗虽可防止部分副作用,但长期应用的有效性仍有待证实。②连续联合复方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排卵,减少月经周期中激素的波动,主要用于改善躯体症状,如:头痛、乳房胀痛、腹痛等。但其疗效尚不确定。新型含屈螺酮的口服避孕药可能更有助于症状改善。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安体舒通)可减轻水钠潴留,明显改善乳房胀痛、腹胀和体重增加。还可改善抑郁情绪,缓解精神症状。20~40mg,每天2~3次,口服,每天或黄体期给药。
5.其他前列腺素抑制剂,可缓解头痛、腹痛;溴隐亭对乳房疼痛有效;适量的维生素B6也可改善症状。此外,中医中药和针灸对PMS的治疗也在研究中。
总之,经前期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症)是周期性发生,黄体晚期加重的一类涉及神经和精神系统症状为主的疾患。目前病因不清,多归为抑郁障碍相类似的问题。目前的治疗主要采用连续联合复方口服避孕药和抗抑郁药等方法。
更多精彩
尽在
《生殖内分泌学》
陈子江主编
生殖内分泌领域权威专家联合编写《生殖内分泌学》力邀中华医学会全国妇科内分泌学组组长、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大学副校长陈子江教授领衔编写,加上37位生殖内分泌领域卓有成就的编者通力合作,字斟句酌,孜孜以求,力臻完美,确保了科学性及权威性,确保了本书的顺利问世。内容系统全面、基础与临床紧密联系、前沿、实用《生殖内分泌学》针对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痛经、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病、绝经、不孕不育等疾病)和临床上热点问题(不孕不育、辅助生殖技术),从经典疾病机制和诊疗规范出发,结合日新月异的研究进展,将近年来本领域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同时将最权威的学术观点和最前瞻性的思考整合并呈现给大家,旨在承前启后,深入浅出,普及教育,使读者格物致知,有所裨益。购买正版图书
本图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及各地新华书店有售。
人卫购书电话-///
人卫天猫旗舰店
人卫智慧服务商城北京怎样治好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