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读书人,我想问科学家问题。
上一期《问问科学家》推出后,我们又收到了一些问题。本以为可能还会多遇到一些天文学问题,结果来了很多跟人世有关的好玩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激发了我们小编的巨大兴趣。
问题是:
改变饮食习惯能缓解,治疗抑郁症吗?正巧,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教授,杜国光老师和他的夫人顾文霞女士刚刚出版了新书《生活方式与健康》,这本书凝结了他们几十年的研究和生活心得。
杜老师在国内教书退休时,他在的北京医科大学还没被北京大学合并为医学部,退休后他医院以及西北大学医学院工作研究十几年,专业能力上横贯中西。
他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专业权威的答案。
小编迅速找到了杜老师夫妇,杜老师也欣然回答了读者的问题。
《生活方式与健康》
在回答了读者的问题后,杜国光老师特还谦虚又不失谨慎地交代我们:说他不是精神病科医生,这个问题应由精神病科医生来回答,但既然读者问到了他,他就谈些他的理解:总的说来,虽不能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肠道菌群紊乱,但无疑,肠道菌群紊乱与抑郁症有很大的关系。
杜国光老师曾任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教授,退休后在美国哈佛医院及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从事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十余年。
问答的对话全文,小编也整理出来了:
1为什么年轻人得抑郁症除了和精神压力各方面有关外,与其饮食也有关系呢?
因为抑郁症的根源是一种叫5-羟色胺,一种神经介质,或者是叫血清素,英文叫serotonin,这种神经介质减少的话,就容易得抑郁症。
这个神经介质是从什么地方分泌呢?
大家都知道脑子会分泌5-羟色胺。所以在过去,所有医生就说,得抑郁症就治脑,使5-羟色胺分泌增加或者效果增加,来克服抑郁症。
但是,在饮食方面。第一,吃了很多含反式脂肪多的糕点、油炸的东西以后,反式脂肪在脑中增加,就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使得脑细胞对5-羟色胺这些神经介质的分泌就会减少,或者使它的受体对它不敏感。
第二,由于吃了很多肉,特别是吃了很多红肉,比如牛肉、羊肉、兔肉等动物性肉食,当进入肠道腐烂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毒素。这种毒素,使大便就会发臭,所以吃肉多的人,大便都是恶臭的。同时,这也会改变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改变以后,肠道功能就会发生改变。
2那么,肠道有什么功能呢?
肠道不但消化吸收东西,它还是一个含有神经极其丰富的器官。
上面我说5-羟色胺是脑子产生的嘛,那现在知道,90%的5-羟色胺其实都是肠道产生的。
所以,假如肠道功能不好,肠道菌群紊乱。
为什么紊乱?
吃出来的,吃肉食太多,这就造成了肠道里面5-羟色胺这类神经介质分泌就少了。
现在精神科大夫明白了,不但要用药治脑子,还要想办法调整肠道菌群的紊乱。
这就是说年轻人由于吃反式脂肪比较高的食物而助长了抑郁症,当然,这并不是说抑郁症就是它引起的,但无疑,腸道菌群紊乱与抑郁症有很大的关系。
反式脂肪小常识反式脂肪酸(TFA)是碳链上含有一个或以上非共轭反式双键不饱和脂肪酸及所有异构体的总称,是人体非必需脂肪酸,属于不饱和脂肪。
人类食用的反式脂肪主要来自经过氢化程序所生产的部分人工氢化植物油。当油加入氢,从液体状转为半固体状时,可产生反式脂肪,这个程序称为“氢化过程”,氢化植物油常作为烹调,煎炸和烘培食品用油。但在一些天然食物中,如牛和羊的奶和脂肪及其制品(例如全脂牛奶及牛油)也含有小量天然的反式脂肪。
另外,有可能以氢化植物油制造的食物包括:人造牛油、起酥油、饼干、脆片、曲奇饼、炸薯条、蛋糕、沙律酱、馅饼及植脂奶粉。
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g,过多摄入有害健康。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每日总能量的1%,过多摄入有害健康。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使血液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