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干预精神疾病靠谱吗看看RCT研究

吃点益生菌就能影响大脑?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已经有几十项研究表明益生菌的确能够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俗称:脑-袋-瓜-儿!

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受脑瓜儿的控制,它要是出了问题,那可不是小事。焦虑,抑郁了也就本人感觉痛苦难受,要是发展到痴呆,妄想或其它类型的精神病,那危害可就大了,请一定记住: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伤人,杀人可以不负法律责任哟。这也就难怪人家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卫计局要花费重金悬赏精神病人(嘿嘿,别急,文末附上了赏金金额和鉴定精神病的方法)。

说几个数字,切身感觉一下,据统计,全国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障碍,不到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左右环顾,看看身边的TA是不是精神病!全国仅在册登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就达万人。然而,大约有1.58亿的精神障碍患者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精神病患者伤人甚至致人死亡的案件也时有发生。

不过,别怕,有我呢!!

肠道菌群关乎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实际上与肠道里的微生物关系密切。肠道中生活着数以亿万计的微生物,它们不仅帮助人体分解消化食物,合成营养物质,还能促进人体健康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我们虽然看不到这些小家伙,她们却能时时刻刻影响健康的方方面面,当然,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肠道微生物通过菌肠脑轴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而食物是影响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因素。益生菌能够直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并且最终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见下图)。

益生菌改善精神健康状况忒有招

目前,已经发现,常见益生菌对动物和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有一定改善作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都能够有效改善实验动物和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见下表)。

益生菌改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严格选入,批评看待

近期,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的HuiyingWang教授,再次系统的分析了益生菌对实验动物和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其中包括益生菌的种类,剂量和持续时间等。可不是什么研究都纳入,他们设置了严格的入选标准。大家公认的RCT研究是评估益生菌效果的金标准,所以,必须RCT研究才够格。他们使用的关键词是:益生菌和肠道微生物,以及行为和中枢神经系统。

这些标准还是不够,他们要求研究中必须采用了益生菌干预,必须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人体干预研究那就更严格了,除了符合RCT之外,还必须至少是双盲研究。并且,对用的菌也有严格要求,至少采用了单株或复合菌,只用了益生元或抗生素的研究都不要。这些还不够哟!还必须检测行为,以及进行如脑电图,脑磁图以及功能性核磁共振等神经心理的评估。那些仅检测了神经心理指标的研究也没有纳入。

经过严格筛选,一共有38项研究满足条件,其中包括25项动物研究,和15项人体研究。(Q:不对吧,体育老师教出来的数学水平都算出应该是40项啊?!事实上,有两项研究既包括动物也包括人)。

益生菌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在这些研究中,使用较多的益生菌有两种,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两种菌:双歧杆菌及乳酸菌。其中,用的较多的双歧杆菌是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使用较多的乳酸菌是瑞士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

在动物研究中,使用的剂量范围为10^7-4×10^11CFU,一般使用的剂量分别为10^9和10^10个CFU。使用的时长范围为6-77天,一般为2周。

在人体使用的时长为20天到8周,一般干预时长为4周,使用的剂量范围为10^7-10^10CFU,一般使用的剂量分别为10^9和10^10CFU,3×10^9较多。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多种益生菌能够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的水平。瑞士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能够降低肾上腺素的水平。炎症相关激素水平也会受到影响,如IL-6和TNF-a等炎性因子显著降低,而抗炎因子,如IL-10等明显升高。植物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能升高大脑中的五羟色氨(5-HT)和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且这些神经递质的代谢产物水平显著降低。

多项研究中采用的是养乐多公司的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有8项研究使用了单菌,7项研究使用了复合菌。同一株菌的作用结果也不一样,有些结果说有用,有些说没用,特别是干酪乳杆菌代田株,有效和无效的结果都有。

12项针对焦虑的研究显示出益生菌的积极作用,有8项针对抑郁的研究显示有明显改善。有11项研究显示对认知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有4项研究表明对自闭症和强迫症有作用。有7项研究显示益生菌对压力反应有显著改善作用。

益生菌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部分有效

由于针对人的研究,通常包含多项心理健康指标,因此,没有单独统计针对某一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在15项人体研究中,有5项研究发现益生菌对焦虑、抑郁、压力等有效。有一项研究显示含7中益生菌的胶囊和2种益生菌的酸奶能够明显减轻工人的悲伤,焦虑和抑郁情绪。两项研究显示长双歧杆菌和瑞士乳杆菌可以显著减轻抑郁和焦虑。干酪乳杆菌代田株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症状,并且还可以减少唾液皮质醇。

整体来看,益生菌对精神健康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这些研究中仍存在一些矛盾的结果,也有一些研究显示某些益生菌并没有效果。因此,对待益生菌,我们还是需要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

避免被人拉去做精神病鉴定的建议:

元,对一些人还是有诱惑的,也就是打个电话发个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bzd/97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