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小梦,指甲凹凸不平、发红,十分难看,这一切源于她平时总是不自觉做的一个小动作——啃指甲。医生提醒,如果啃咬指甲频繁,啃咬程度严重,建议及时到精神卫生科就诊。
想问题或很无聊时她就会啃指甲
小梦是个大一新生,当室友提出去做美甲时,她的自卑感就会油然而生。因为她的指甲被给自己啃得凹凸不平,十分难看。
从上小学开始,小梦从来没有用过指甲剪,凡是想问题、做作业或没事干很无聊的时候,她就会不自主地把手放到嘴边,啃掉指甲。她担心自己是不是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医院检查,但结果都是“正常”。近日,在医生的推荐下,她来到浙江大学医院的精神卫生科门诊。
来自网络
“小梦患的是咬指甲癖,主要表现为经常性不能自控地用牙齿咬指甲的行为,常常导致手指损伤或指甲畸形和牙列不整等,并影响到正常交往活动。”副主任医师叶翠薇介绍,咬指甲癖多发生于儿童与青年人,大约有30%的7—10岁儿童以及45%的青少年有此癖好。
她提到,咬指甲癖目前无特效药物,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像小梦这样的情况,大概需要治疗半年才会有所好转。
叶翠薇表示,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可能与精神紧张有关,比如生活节奏改变,在入托、入学时易出现,部分小儿由于教育不当或模仿他人而形成;也可能与心理不良因素有关,特别是家庭关系处理不当,如管教过分严厉、缺乏亲情爱护等。
小梦患病的原因,更倾向于后者。原来,小梦的父母在她出生几个月的时候就离异,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至今不知道母亲长什么样。父亲一直忙于事业,在外奔波,每年回来四五次,每次回来也待不了几天。如果发现小梦学习不好或者行为不当,父亲便直接打骂教训。
“安全感的缺失是问题的症结。”叶翠薇说,“可能很多孩子小的时候都存在啃咬指甲的情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了咬指甲癖。”
●医生提醒
如果啃咬指甲频繁(比如每天啃、一紧张就啃、总是不由自主地啃、没指甲了还啃等)、啃咬程度严重(比如啃到感染、出现甲沟炎等),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关系,建议患者及时到精神卫生科就诊。
新闻采写:青年时报记者潘洁
孙美燕
转载须申请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