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人陆林心灵守护者

年11月28日,陆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是中国精神病学领域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院长、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陆林教授长期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疗技术和发病机制研究,已在Science、NatNeurosci、JAMAPsychiatry、MolPsychiatry、AmJPsychiatry、NatCommun等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余篇,总引用1万余次,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年,《北医人》杂志封面人物栏目专访陆林教授,介绍其医疗、科研、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本栏目摘选其中段落,再次向大家介绍陆林院士。

做一名精神科医生

“跟谁住在一起?”“最近心情怎么样?”“父母和兄弟姐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医院二楼专家门诊的诊室里,陆林常常是以这些问题开始他对每一位病人的问诊。“我们必须体会和关心病人的痛苦,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病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没有两个病人是一模一样的。”因此,陆林每个病人问一遍,不厌其烦。

在陆林的门诊上,经常会遇到有睡眠障碍的患者。

“有这样的病人,一到床上就开始想事,就睡不着。那我们首先就要进行行为的矫正,到床上十分钟内没睡着,就要离开床。并且,你不能在床上看书、看手机、看电视、打电话。同时,我们要求患者写睡眠日记,记录睡眠时间。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可以通过各种刺激控制建立上床就能睡得着的条件反射。60%的患者,通过这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不用吃药就能治好失眠。”

据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的发病率约为9%-15%,在我国超过四分之一的人群存在睡眠问题。年3月,北大六院睡眠医学科成立,由睡眠医学科病房、睡眠障碍专业门诊及睡眠功能检查室三部分组成,收治各类睡眠障碍患者,病房提供多导睡眠监测、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呼吸机治疗等综合性诊疗服务。陆林是学科带头人。

如果说失眠是大多数人都能坦然面对的精神心理疾病,那么提到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很多人就会感到恐惧,陆林介绍说,实际上80%以上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并不属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只要通过积极的治疗,一般都可以恢复。其治疗也并不复杂,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通过入院治疗、社区随访管理、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方式,使患者回归社会。

“有患者在读研究生时,压力大,一度精神失常,觉得周围人对他不好,想要害他。但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疗,这些现象就没有了,后来他继续做科研,当教授。”陆林说,经过治疗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并不少见。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更是突出的例子,纳什30岁时罹患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科的诊治要将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单纯看某个疾病。简单举个例子,病人觉得鼻子不通气,医生就给病人做手术,但病人却觉得更痛苦了,甚至去找医生拼命。在我看来,手术之前应该评估一下这个病人的精神状态,看他是否适合做手术。他的痛苦是来自于鼻子,还是来自于精神。还有一种病叫‘躯体化形式障碍’,病人总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不舒服,做了各种检查,积累了一麻袋的病历,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最后才找到精神科大夫。不把病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永远无法解决病人的痛苦。”

读书时,陆林受弗洛伊德等西方心理学、哲学著作影响,进而对精神卫生产生兴趣,毕业后,他决心做一名精神科医生。在他看来,精神科的医生不但要了解患者的疾病,更要了解他的想法、他的人生经历;遭受精神疾病的病人比其他病人更痛苦,医生的价值也更大。精神科的这些特质深深吸引了陆林,于是硕士、博士一路走来,陆林在精神卫生领域越钻越深,也愈发热爱。

钻之弥坚,爱之弥深

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是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的系统分析,入选“高被引学者”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陆林连续多年在Elsevier发布的医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上名列前茅。

陆林长期从事精神心理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和临床干预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睡眠障碍、抑郁症、心身疾病、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网络成瘾以及药物依赖等方面。近年来,陆林带领他的课题组,在病理性记忆干预、成瘾戒断和精神疾病治疗的候选新药和干预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成瘾、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其根本原因在于成瘾药物、创伤事件(非条件性刺激)与环境线索(条件性刺激)反复关联形成强烈而持久的病理性记忆,而抹除这种病理性记忆是治疗的关键。

基于记忆的巩固和再巩固理论,陆林率先提出了改写病理性记忆的非药理学干预新方法。

他们以动物和患者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心理学模式可有效抹除病理性成瘾记忆,即让动物和成瘾者先进行记忆唤起,1小时后再进行记忆消退,发现这种范式可以有效地消除成瘾动物和海洛因吸毒者的病理性记忆,这一重要发现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基于上述发现,陆林课题组继续对该范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由于现实情况下患者形成病理性记忆时有很多的环境组分,如灯光、特别的音乐或者墙纸的图案等;而现有的记忆唤起-消除范式,只是模拟某一种环境组分如灯光的暴露,消除与该环境组分相关记忆,而对其他线索相关的记忆,如音乐,则没有影响。因此如何突破现有的条件性线索唤起-消退范式的局限性,发展更为有效地、一次性消除与成瘾记忆相关的多个环境线索成为陆林课题组需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陆林带领课题组继续深入探索,开发出“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模式,这一全新的模式可更加彻底、有效地抹除与病理性记忆相关的所有环境组分,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NatCommun和JAMAPsychiatry杂志上。陆林课题组的这些开创性研究成果能够广泛、有效地消除脑内存在的病理性记忆,破除了病理性记忆无法抹除的魔咒,攻克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成瘾等病理性记忆相关精神疾病无有效治疗方法这一医学难题,也为其他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陆林首次发现成瘾者的自控能力随戒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但即使在长期戒断后,一旦遭遇应激事件或接触毒品相关环境,仍然会出现明显的冲动控制障碍,并因此发生复吸。该研究纠正了以往只注重药物治疗而忽视心理干预和环境影响的治疗理念,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成瘾人群的干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他还发现了阿片类药物心理渴求的潜伏现象,即成瘾药物戒断后,环境线索诱发的心理渴求不但不会下降,反而逐渐增加。这一发现改变了成瘾的传统干预理念,表明单纯脱毒治疗不能解决成瘾的根本问题,消除心理渴求才是治疗的关键。

针对抗抑郁药治疗起效慢,且对约1/3患者无效的情况,陆林提出了突触外DAPK1与NMDA受体2B亚基相互作用介导快速抗抑郁的新假说,相关研究发表在MolPsychiatry等;开发了TFF3等快速起效且安全性高的新型候选抗抑郁药物,获得授权专利并已逐步实施成果转化。针对临床治疗负性情绪时患者需反复体验不良情绪的弊端,创新性提出在睡眠期间暴露记忆相关线索无痛苦治疗负性情绪反应的新方法,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认为“在睡眠这种无意识状态下实现不良记忆的消除令人兴奋且具有吸引力”,该研究“为源于病理性记忆的精神疾病和行为障碍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视角”。

此外,陆林还作为学科带头人组建了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了辐射全国的跨学科、跨地域的临床协同研究网络体系,是国家制定精神疾病防治战略目标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关键平台;成立了美国Lieber-北京大学转化神经精神医学联合研究所,促进了我国精神疾病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作为中国药物依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编制了《中国物质使用障碍防治指南》、《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等;作为国家禁毒委智库——中国毒品滥用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禁毒法》等政策制定;创建了国内首个《睡眠医学》和《成瘾医学》课程,主编多部精神医学领域教科书,如全国高等学校第3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精神病学》、全国精神医学及相关专业第2版规划教材《精神病学基础》、精神医学领域最权威专著《沈渔邨精神病学》等,培养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优秀人才。这些工作促进了我国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建设。

医院

年7月,陆林医院院长。上任伊始,陆林表示:“将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六院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问题和挑战,借助北京大学和医学部的大平台,医院更好的发展。精神科解决的不仅是病人和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和谐的问题。”

多年来,北大六院蝉联医院声誉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已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成为国际高水平学科之一。

“第一,要能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第二,要更多地参与国家行业标准、政策措施的制定;第三,要将世界先进的技术、理念、方法,在中国普及传播。”医院的整体目标。“大目标确立了,日常工作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做。”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医院向外发展的步伐。年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与北大医疗产业集团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医院,预计在几年内建成运营。医院。陆林认为,医院改革是本轮医改的必然一步,而北大医疗既有雄厚资本,又是北京大学和北大医学部的产学研平台,与北大医疗合作是必然的选择。年5月,北大六院与北大医学部、北大医疗共同推出的北大医疗儿童发展中心开业。这是北京最大的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拥有卫生部惟一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年10月,北大六院被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卫生部认定为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由陆林牵头,联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药物依赖研究所等单位组建的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涵盖精神疾病病因机制、临床诊治、社区干预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团队。已建立了多种精神疾病临床研究平台以及分布全国的临床研究协作网络,能够保障临床研究所需的信息及病例来源;现有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平台将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学支持和标准化操作技术规范,可确保临床研究的顶层设计与高质量实施。

“我们尽力地做好我们的工作,发挥国家精神卫生中心的作用。但是国家这么大,社会上有精神心理问题的人也很多,还是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更需要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提高。”陆林说。

影响每个人的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是指在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而神经病是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二者存在质的差别,不可混为一谈。”

在陆林看来:“中国社会对精神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不足,相关的专业人士严重缺乏,这些都将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

曾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城市居民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远低于纽约、伦敦等城市居民。

“由于对精神心理疾病认识不足,大家羞于谈自己的精神或心理问题。”陆林指出,现代社会常见的“路怒症”、“居丧反应”等心理行为问题,都可以算是精神心理疾病,但却被忽视了。对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认知率过低,加上对“精神病”的偏见和歧视,使很多人讳疾忌医,很难做到科学就诊。

“我们要告诉大众的是,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就跟患感冒一样常见。如果个人不能调解舒缓、持续时间长,那要找专业的医生帮助自己。大部分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都是可以治好的,所以不要惧怕,要正视精神和心理问题。”陆林说。

近年来,北大六院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等契机,医院开放日,就是为了让大众了解精神心理疾病,医院。

“医院就诊就要保证环境舒适。我们的就医院相似,病人没有在精神病院就诊的感觉。其次要保护病人隐私,包括身体、心理,不经病人或法律允许,不能泄露给第三方。另外,很多人觉得六医院,会有很多病人在这里吵闹,医院没什么区别。其实大多有慢性疾病的人都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医院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医院治疗后完全康复,回归社会。”陆林说。

任重而道远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每10人中就有一人存在精神心理问题,但全球每万人中精神卫生工作者不足一人,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护人员只占全球医护人员总数的1%。

陆林介绍:“国内精神卫生领域投入欠债太多,发达国家占医疗卫生投入的5%,而我们只占2.3%。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设置没有完整的体系。医院要治疗重性疾病,也要治疗抑郁、焦虑等常见疾病,既需要精神科医生,也要心理治疗医生、心理咨询工作者,但现在医院心理咨询治疗的功能发挥得不好。”

年,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制定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年)》出台,对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和心理行为防治能力的提升作了具体的规划。

“国家和社会能够认识到精神卫生问题的严峻性,能够加大政策支持程度,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虽然我们觉得做精神科医生很辛苦,甚至待遇也不高。但医院的医生,大部分都充满了热情,把精神卫生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陆林坚信精神卫生事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文/徐璐

本文在原文基础上有删减

来源/《北医人》第60期

图片由北大六院提供

编辑/王景茹徐璐

长按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hbyx/98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