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食堂的月饼被炒到我看不

从这一刻起,月饼不再是月饼。

作者

李放鹿

来源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中秋节快到了,但今年可能是各家大厂公关部门最黑暗的时刻:

他们为了中秋月饼苦苦钻研的配方,精心设计的包装,皓首穷经编出来的文化典故,都毫无防备地输给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对手——

上海市宛平南路号。

这个神秘的地址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年中秋节前,这个名字像一道圣光,烙印在了月饼的身上。

从这一刻起,月饼不再是月饼,晋升为名震江湖的,精、神、饼。

今年月饼界千姿百态的网红大战,谁也没干过精神饼。

江湖传闻,这款月饼吃一口精神抖擞,吃两口啥病没有。

疗效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精神食粮,还一举改变了人们表达关爱的方式。

“亲爱的,饼不能停。”

“宝,该吃饼了。”

如此奇珍,自然也是有些门槛在身上的。

医院食堂对内部人员发售,里面没人,想尝一口根本不可能。

搞得无数网友恨不得当场去宛平南路挂个号:

“最近精神不太好,医生能不能先给我开两个疗程的月饼?”

谁能想到,家里长辈不知从哪里提回来的、印着“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前两天还在被嫌弃不太吉利;

转眼就成了年度最牛社交货币,叫朋友圈的黄牛抢破了头。

时代变了,从前老上海拿来骂人的“侬该去号住一住”,现在因为这块饼,全网争当精神号人。

打开代购页面看一看,只见“精神饼”几个大字已与爱马仕、宝格丽、迪奥们并列。

还是排在最前头、最快卖完的那一个。

这月饼原价不过百元,但由于为它抓心挠肝的饼友太多,如今已经被炒到了元一盒的天价。

不少手里有饼的荣誉饼友此时愕然回首,才惊觉自己轻描淡写啃的那两口,每口能值块。

还买什么基金炒什么股,年度最佳理财产品非精神饼莫属。

人类的热情或许就是这么出其不意、毫无规律。

精神饼一夜之间荣登顶流,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头馋坏了网友、乐坏了黄牛,那头不断有号内部人员紧急辟谣:“不要来挂号,来了也买不到。”

医院工作强度本来就高,回头再涌入一堆饼友,实在有点招架不住。

毕竟上海市民是一种在台风当天也要打着伞去排队抢月饼的神奇生物。

这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医院里去,该院食堂阿姨可能会累得当场辞职。

在这一方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医院有经验。

如果你身边有个来自贵州的朋友,那你一定听过省医月饼的赫赫威名。

虽然它的名字并不在贵州特产排行榜上,但这不妨碍贵州人民流着口水把它视为精神图腾。

跟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不一样的是,省医月饼的出圈不是因为Logo好笑,便于网友们从中作梗。

而是因为它们家的云腿月饼实在是,太好吃了。

好吃到会在看多了《水浒传》人肉包子故事的小朋友心中产生奇怪联想的程度。

贵州人都知道,省医有四十个科室,其中最著名的是膳食科,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的水平。

一开始省医月饼基本没有包装,就是一个大塑料饭盒装着,送礼都很难拿出手,贵州人来买,目的十分单纯,真就图口好吃的。

每年中秋前后来这儿排队的人,比看病的还多。

甚至有当地阿姨凌晨就拎着小马扎来排,一边等开门一边织毛衣,等月饼排到了,毛衣也织好了。

我很怀疑英国跳水名将戴利亲自去过排队现场,并取得了一些先进经验,才会在今年奥运会的观众席上凭借织毛衣名扬四海。

说回排队的问题。贵州省医为此想过不少办法,比如凭票购买、设置其他分销点等等。

但你永远不可能拦住一群馋疯了的市民。

后来,竟然有人抢注了“省医月饼”的商标,市面上出现不少败坏口碑的山寨货。

一怒之下,省医食堂干脆注册了“盛意月饼”的名号,独立门户,专门做起了月饼的买卖,分店、网店轮番上阵。

俗话说要抓住贵州人的心就得先抓住贵州人的胃,这一定律在省医月饼身上得到了充分证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zlyy/98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