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地图解说十病和药的地图

白癜风产生的病因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405/4813751.html

邱志杰

病和药的地图

这张病和药的地图,总的来说下半部分更尊重所谓的自然科学的分类方法,上半部分则更多地由各种主观的归类方法或者幽默感所构成。

所以第一眼看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这张画面中布满了葫芦。画中所有的湖泊都被我故意设计成的葫芦造型。这当然和中医用葫芦装药的传统有关系,也算是小小的幽默。

▼病和药的地图全图

先从更符合科学常识的下半部分说起吧。

我这是第一次搞明白,原来内生的叫做“病”,外染的叫做“疾”,所以这个葫芦上半部分是“疾”下半部分是“病”。

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那“病”的左边就是传染病,无论是来自食物,来自病毒,来自场景,都是外部引起的。它的右边同样是外部引起的,例如外伤。于是很自然的延伸到的各种职业病:高原反应,各种中毒和各种劳损,矿工的尘肺,扫烟囱工人的癌症,玩电脑的人的鼠标臂……既然谈到了职业病,当然就出现画面最右侧的一串由劳动法,由公共卫生法和社会卫生运动所组成的山地。

但更多的是体内的病变。围绕着“病”的分类,医院的传统分科方法,不值得一列举。呼吸科、血液科、风湿科、神经内科、五官科在右边,皮肤科、骨科、外科在左边,各种内科偏大葫芦的下面。

反倒是下方的另外一个小葫芦有意思。葫芦嘴旁边的河流构成了葫芦的藤蔓,最靠近的分别是产科和牙科。大家都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其实生孩子才是真痛吧。这里就是我称之为“痛”的那个部分。事实上,“痛”由各种原因引起,甚至有些人是存在着幻觉疼痛的。但是我们的医学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对付“痛”——并不是在对付“病”而是在消灭“痛”。

画面的左下角,讨论了整个循证医学从问诊手段到治疗方式,以及作为独立山峰的“药学“的出现。

而在画面的右下角,我们看到从《身体思想地图》延伸过来的左脚,是一个叫做癌症的海湾。围绕着它人们发明出了的千奇百怪的各种疗法。

把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的,是各种各样的另类疗法,不管是所谓能量医疗还是自疗,或者人智学医疗,似乎在现代医学如此强大的时代,也从来不曾退出过历史舞台。本质上,可能宗教也是一种治疗,所以在这里在这里条大河中,出现的一个“宗教”的岛屿。

然后上半部分就是精神性的部分了。

我首先认真地感受了一下我们的汉字,第一次去感觉到,在我们称之为精神病的诸多症状中,其实古老的文字极其用心良苦,居然各有安排,各有表述。

研究精神病学中的各种现象总是有趣的。汉字已经把它细分为“癫”和“狂”,狂是一种偏执。“癫”到了最严重的程度就变成了颠倒的“倒”了。有一些症状属于“怕”,就是各种广场恐惧幽闭恐惧;有一些症状属于“焦虑”;焦虑到了过度就产生了“妄”;有一些症状只是属于“慌”,各种文化的环境的不适应引发。而很强烈的突如其来的惊慌,就变成了惊吓,被汉字归纳为“惊”。

理清楚精神病的各种状态,而且能够用单字简洁地加以表述,这种归纳本身带给我巨大的快感。但更有趣的则是剩下的这么一些思考:“丑”算不算一种病,如果“丑”不是一种病,医院?“老”是不是一种疾病?如果衰老不是一种疾病,为什么我们会有抗衰老药?再追问下去,死亡呢?死亡究竟是不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我们的医学,是在对付病痛?还是在对付衰老与死亡?

同样的问题是,我们把目光向左边移动,一样会发现上瘾可能是一种疾病状态,因此有一整套的脱瘾的疗程。

那么愚笨呢?我们知道事实上存在着很多所谓“益智”的药物,或者被称之为“设计师药物”的东西。我们也知道19世纪的德国医生曾经集体公关,试图用药物来治疗“乡愁”。哎呀,“愁”,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病,再严重一点和焦虑也差不多了。衰弱当然更加是一种病,除了身体的衰落,还包括心灵的衰落。各种疲劳,各种自闭和厌世,都是可以用器械和药物治疗的吗?

但是,兴奋剂真的能治疗一个“存在主义的无家可归者”的漂泊感吗?

事实上,我们经常偷偷地把我们不喜欢的一些状态称之为“疾病”,我们也经常偷偷地把很多本应该被视为“疾病”的状态,看作历史的必然。

所以我们想得多少种病,世界上就会有多少种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zlyy/98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