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弟,男,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大横派出所副所长(科员)。
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朱华弟扎根在农村14年,始终坚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工作态度,认真聆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之需求,用真心和诚心去帮助他们,赢得了辖区百姓的信任和拥戴,得到了党委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的充分肯定。至年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年获得两次市局嘉奖,、年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先后获得“全国及全省公安机关学雷锋先进个人”、福建省“十佳爱民星警”、“南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号”、“感动延平十大人物”等部、省、市、区级多项荣誉。近年来,《中国纪检监察报》、《福建日报》、《闽北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省、市多家主流媒体都曾对朱华弟扎根农村,热心助人的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南平电视台还专门制作播放了3期长达6分钟的朱华弟专题报道。
群众眼中的“贴心人”
基层派出所是公安工作的基石,也是融入社会、连接民众的桥梁纽带。作为一名派出所民警,直接面对的是百姓,直接服务的是群众。公安民警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党委、政府的威信,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如何才能赢到百姓的信任爱戴?如何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朱华弟一到大横派出所工作时就查阅了所里的各类档案、分析了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长远的工作计划。
朱华弟坚持用“四个优先”诠释基层派出所民警的角色,就是“群众工作感情优先、服务工作真诚优先、公安工作责任优先、清正廉洁自律优先”。在兼职做户籍内勤时,百姓到派出所办理户政业务,朱华弟都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针对不同的业务,教他们要准备哪些材料,对于有些是没有文化不会写,有些村民有一些文化,但不知怎么写《申请报告》的,朱华弟就主动帮他们写。同时,朱华弟坚持做到脑勤、手勤、脚勤,经常出现在村落民居,田边埂头与百姓“拉家常”。遇到偏远村庄行动不便或孤寡老人要办证,朱华弟就主动上门服务并将办好的证件亲自送到他们手中。
朱华弟为村民办好户口,老人紧紧拉着他的手感谢!
年初,朱华弟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正在服刑人员余某及其妻子于年在福州务工时捡拾收养一名女弃婴,后两夫妻同时犯案,双双在监狱服刑,年幼的女儿只好由余养忠在福州务工的儿子抚养,现已到上学年龄,因没有户口无法在福州上学。朱华弟获知这一情况后与余某取得联系,向其核实情况后,立即向余某的邻居展开调查,并收集整理调查材料向分局户政科申报,在户政科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余某养女的落户问题。年3月份,余某得知朱华弟已将养女办理了户口落户手续,解决了入学问题,特地从监狱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朱华弟,表示一定好好接受改革,争取早日出狱重新生活。14年来,朱华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共帮助86名两劳释放人员介绍工作、为位孤寡老人、残疾人员上门办理各类证照、为余名因家庭因素一直未落户的儿童解决户口问题。
朱华弟下村走访时,主动帮助村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华弟用“日走千家、听百姓言,夜访万户、贴百姓心”的辛勤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用“明百姓忧、解百姓愁,察百姓需,暖百姓心”的不懈努力打开了老百姓的心菲,成为了百姓眼里无话不说的“贴心人”。
百姓口中的“活雷锋”
朱华弟出生在政和县杨源乡茶林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更加懂得乡村群众的困难。在十多年的农村派出所工作中,朱华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群众,因父亲患精神病而不让读书的罗昌敏;被继母虐待的女童林秀珍;因车祸导致双目失明,丧失劳动力的叶家伟;因父亲去世,母亲患上精神病而生活无着落的女童涂桂芳;先天性脑瘫患儿林海兰……。朱华弟都会尽心尽力,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朱华弟送MP3给脑瘫患儿,并亲手教她使用
偶尔帮助一个人简单,但要做到12年来一如既往地帮扶一个人就不简单了。年,朱华弟在工作中了解到辖区1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罗土金家庭极其困难,因病发时经常殴打妻子导致离婚并改嫁,罗土金害怕儿子被人带走就长期不让儿子上学。之后,在朱华弟坚持不懈努力下换回了罗土金的信任,终于使罗土金放心让儿子去上学,为确保其儿子完成学业朱华弟又长期资助其儿子所有上学费用。朱华弟解决小罗物质上的困难后,还想方设法化解小罗的心理阴影。因为爸爸是精神病患者,同学们常常欺负他,取笑他。朱华弟就常常到学校看望小罗,和小罗一起吃食堂。小罗常常自豪的对同学说,我有一个“警察爸爸”。年,罗土金病情恶化朱华弟又多次进城协调,帮助解决其精神病救治相关费用。同年12月,罗土金病故,朱华弟又全力协调将小罗交由已改嫁外地的母亲抚养,保障了小罗今后的生活起居。每年的寒暑假朱华弟都会带着钱物去小罗家中慰问他。年的5月,小罗从就读的职业学院回到大横时,朱华弟又拿出元贴补他的学习生活费用。朱华弟说“我会一直帮助他,直到他长大成人,独立自主的那一天”。
10余年来,朱华弟一直关爱、帮扶着小罗
朱华弟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带动身边的同事朋友共同帮助困难群众。一些当地的个体或私营业主也主动联系朱华弟,加入帮扶他人的行列。俗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正是朱华弟的真心帮扶,爱心奉献让他成为百姓们时常念叨的“活雷锋”。
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幸福来自于平安稳定。农村警务区是维稳、防控和打击的第一线,朱华弟把辖区作为自己的“责任田”,精耕细作,真抓实干,细致地做好各类安全防范宣传,耐心地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严厉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忠诚守护着这方水土的平安,成为百姓心中的“守护神”。
朱华弟认为要维护辖区的治安稳定,首先要做好防范工作,他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镇村里建立起联户联防、义务巡逻、和谐警民联系点等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同时针对群众居住习惯,采用广播、网络、宣传单、座谈会、数字电影下村放映“警务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向辖区企业、厂矿、公共场所、村民通报治安情况与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并经常深入辖区学校给孩子们上法制课,为孩子们传授法律知识和防范常识,筑牢辖区治安“防火墙”。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朱华弟针对农民法律意识不强、宗族关系错综复杂等实际情况,坚持深入了解矛盾根源,公平公正调处,耐心彻底化解纠纷。年4月至10月间,因征地纠纷,湖尾村村民多次到“御江湾”项目工地影响施工,双方多次出现对峙局面。朱华弟每次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不顾个人安危,挡在对峙双方的中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每一次的对峙化险为夷,为后期全面化解该项目的矛盾纠纷打下坚实基础。
朱华弟走访辖区企业
朱华弟疾恶如仇,面对违法犯罪活动,不惧凶险,不畏艰苦,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从不退缩。自参加工作以来,朱华弟与同事一起共摧毁9个盗窃团伙,侦破盗窃刑事案件余起,抓获网上逃犯24名。朱华弟从小在贫苦农家长大,特别清楚村民们赚钱的不易,只要遇到的侵财案件,朱华弟就要坚持一查到底,不让群众受到损失。年5月份以来,朱华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1名外地男子黄某在辖区某驾校内因退学费一事与学员发生纠纷。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朱华弟察觉黄某的举动有些异常,便一家一户的到各驾校走访调查收集掌握该人涉嫌诈骗的充分证据。7月4日,当黄某在故伎重演时,朱华弟与同事立即赶到现场将黄某抓获,成功侦破诈骗案件70起,挽回受骗的群众经济损失50余万元。
朱华弟为村民播放警务微电影,提高村民安全防范意识
“为警清廉,执法为民”,这是朱华弟挂在办公室墙上的座右铭,也是他许下的诺言。从警以来,他始终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去践行自己的诺言,用平淡去诠释人民警察的忠诚,用奉献去捍卫人民警察的荣耀,用实际行动去追求人民警察的崇高理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