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香河人都在ldquo三伏贴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8769.html

昨天是入伏的第一天,随着伏天的到来,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天灸又快到了,贴几个小片片就可以防病啦!近年来,中医天灸广为传播,甚至连老外都想尝尝鲜。

不医院排“长龙”,取而代之的是到药店甚至网上购买“三伏贴”,对着穴位图在家自行贴敷;也有人认为凡是冬病都适合夏治;还有人认为“三伏贴”贴的时间越长越好,起泡越多越好。对此,河北省有关医学专家表示,这些做法是不对的,不少人对冬病夏治的认识存在误区,“三伏贴”千万不能随便贴。

误区一

凡事“冬病”都适合夏治

“有人认为凡是冬病都适合夏治,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冬病并非全需夏治,滥用冬病夏治只可能弄巧成拙。”医院呼吸一科副主任医师发表示,适宜夏治的冬病大致包括气管炎、哮喘、风湿、过敏性鼻炎、咽炎等。除却冬季好发的呼吸道系统疾病,冬病夏治对冻疮、鹅掌风、老寒腿等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一般治疗手段大致包括: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灸、艾炙、拔罐、刮痧等。患有“冬病”的人群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加上冬天寒冷,“两寒夹击”,难以“解冻”。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很难治愈。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内里心火正盛,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冬病夏治,借阳气旺盛之力,加上穴位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可对人体起到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扶正固本,从而减少“冬病”的发生,缓解“冬病”病情。

“冬病夏治仅适宜那些处于疾病缓解期或稳定期的人群。”在选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属于疾病状态,还是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如果是疾病发作期,则最好让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辨证施治。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贴敷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还正在服药的话,在敷药期间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

“阴虚火旺体质人群,再盲目冬病夏治,只可能导致阳气更盛,久病不愈。”此外,发热病人、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咯血病人等,皆不适宜冬病夏治。患有严重皮肤过敏、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疾病的人群,不适宜采用敷贴治疗。正在发作期的哮喘患儿,也应先进行药物治疗后,再根据医生判断施行敷贴。眼下,有的医疗机构甚至将口腔溃疡列为冬病夏治的范畴,这明显混淆了冬病夏治的概念。

误区二仅靠“夏治”平时可不治

“一些人误以为,只要靠夏天敷贴,冬天吃不吃药、平时注不注意,都无所谓。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有病不及时治,非要忍到三伏天治,只会延误病情,适得其反。冬病夏治确实有效,但不少“冬病”如果病情严重,还需及时治疗,不是非得等到“夏治”才能“根治”。盲目认为冬病非要夏治,只会得不偿失。另外,冬病夏治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很多人只在发病时急于治疗,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事实上,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适度锻炼,增强体质等。

误区三穴位敷贴发泡越多疗效越好

一些人认为,穴位敷贴发泡越多,疗效就越好。甚至有人还认为,敷贴药不便宜,到了敷贴时间,都舍不得拿下来,结果皮肤起泡。对此,医院呼吸一科副主任医师表示,对“敷贴要起泡”“起泡效果才好”这些观点应正确认识。

“敷贴并不一定要起泡。”一般来说,穴位敷贴后只要背部皮肤有发热、发烫,就表示药物正在起作用。敷贴时间不能太长,一般2至4小时即可。如果起泡出水,说明皮肤已有破损,就不能再敷贴了。盲目追求起泡,很可能会耽误冬病夏治的治疗期。

“也有些人一贴药就会起水泡,对此不必太紧张。”有的人敷贴时间较久或皮肤本身敏感,都有可能皮肤起泡。医生会根据病人情形,考虑缩短贴药时间,避免皮肤损害。如果局部皮肤起泡,可将水泡挑破,注意清洁,一般不会出现感染。对于敏感性皮肤,也可建议病人采用离子导入治疗。

误区四儿童与成人一样治疗

到医院贴“三伏贴”的患者中,有的是妈妈带着小宝宝一起来的,对此,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表示,冬病夏治,儿童与成人的治疗是有区别的,3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贴。

“虽然有报道称2岁小儿可以贴,但我不推荐,最好从3岁开始。”医院呼吸一科副主任医师表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各脏腑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多表现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等特点。冬病夏治作为中医学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对小儿有一定疗效。但小儿皮肤娇嫩,心理承受能力差,常会有恐惧、烦恼等不良情绪。所以贴敷时间较成人要短,一般1-2小时,而且贴敷治疗前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能够有效地缓解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情绪,配合治疗。贴敷时应固定贴敷药物,尽量减少活动,少出汗,避免出现移位或者脱落。贴敷过程中,注意细致观察患儿是否出现灼烧感,若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随时取下,不必受限于2小时。最佳贴敷效果是去除药物后贴敷位置只有局部潮红,稍有热痛感,贴敷结束几天后会脱去一层薄屑,但不起疤痕。

误区五贴后不注意保健

洗澡、游泳、吃冷饮是夏天很多人必不可少的三大事。但是,贴了药之后,这些事项是否可以照常进行?

“不可以。”医院呼吸一科副主任医师提示,贴敷完6小时以后再洗澡,治疗当天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贴敷当日不宜游泳、贴敷期间不宜吃冷饮。此外,贴敷期间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当天避免直吹电扇和空调,禁止游泳,勿淋雨水;风湿疼痛类疾病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延长贴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贴药时宜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棉质衣服,贴药期间不宜进行剧烈活动,贴药后尽量不要在空调屋,因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最好在自然通风处乘凉;贴敷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之品,忌食鱼虾等海产品及辛辣、羊肉等热性食物;贴敷局部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的患者禁用;合并有严重肺心病、肺癌及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禁用。

误区六错过“头伏”就不能贴“三伏贴”了

“有的人认为,错过了‘头伏’就不能进行治疗了,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汪建平说,中医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一天之中正午时分是最热的时候,一般应在上午11时以前在穴位上贴完药物,11时到13时是“午时”,人体的皮肤腠理都已完全开泄,敷贴的药物也最容易由皮肤渗入体内直达病处,此时贴敷效果最好。实际上,伏天已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这期间的每个时辰用药效果都会不错,不要拘泥在“三伏”的第1天开始治疗,提前或推后几天对疗效影响不大。错过了第1天,初伏内无论哪天贴敷,只要天气晴朗炎热效果都好,只要在接下来的中伏、末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最好是连续贴。从初伏开始,每10天贴1次,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1次,称之为“加强灸”。

误区七网上买药自己随便贴

目前,互联网上“三伏贴”销售火爆,网上销售的“三伏贴”样式、价格不一,便宜的二十几元,贵的上百元,很多卖家甚至还贴心地赠送穴位图。对此,汪建平表示担忧。

“不推荐从网上买药自己贴。”首先三伏贴不能随便贴,有其适用范围,适用于阳气虚的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其次自己取穴位置不准确,影响疗效。还有网上购药,药物来源不清楚,容易买到假药,不能达到相应的预防治疗效果。

误区八贴上“三伏贴”病马上就好了

有些人觉得贴了“三伏贴”病情立刻就会有好转,贴上一两贴不见效就不贴了。医院呼吸一科副主任医师表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是远期疗效,不会贴敷1次立即见效。”一定要有时间和次数的保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为没看到即时的治疗效果,或稍微见效就放弃治疗,每年3次1个疗程,连贴3年,这是治疗获效的基本保证。有些患者贴完1个夏季感觉很好,便认为应见好就收,但到第2年病情往往会加重。如果长期坚持施治不但可以治疗疾病,同时可以防止复发,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一般要连续做3个夏天才比较稳妥,效果好的话还可以继续再贴。

三伏贴药的治疗范围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体虚容易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腹泄腹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消化不良)等。

运动系统痛症: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免疫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寒湿性关节炎、荨麻疹等。

儿科疾病: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喘、体虚易感冒、厌食、腹泻、遗尿、消化不良、汗症等。

禁忌人群:孕妇、恶性肿瘤、肺结核活动期、支气管扩张、强过敏体质、急性咽喉炎、感冒发烧、患有感染性疾病等;儿童皮肤娇嫩,小于2岁的儿童慎贴。

  重要提醒:

1、贴敷后当天最好不要洗冷水澡。

2、贴敷后局部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要注意严禁抓挠,如果皮肤痒不能忍受者,可用消毒脱脂棉沾温热水沿贴服痕迹周围擦洗,不洁物品免用,以防感染。

3、贴敷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严重者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少数病人局部会出现水疱,属正常现象,要注意严禁抓挠,水疱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亦可以医院处理。

4、个别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医院处理。

5、冬病夏治贵在坚持,应至少坚持三年。

6、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及鱼虾,生鸡等易致敏食物。

7、禁忌证:发烧病人、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患多种慢性疾病的高龄老人都要慎用或不用中医敷贴来治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zlyy/983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