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武汉心里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707/5641.html

「封城」后的武汉,一度被病毒分裂成了两种状态:有新冠肺炎感染的家庭和无新冠肺炎感染的家庭。

疫情刚爆发时,武汉人刘俊几乎每隔一会儿就在手机里刷新一次疫情地图,看着感染数字的增加,不断扩大的红色,白色全部变成红色,浅红变成深红、甚至紫红。

焦虑、恐惧随着感染数字的上升蔓延到了人们的心里,数百条心理咨询热线在全国各地开通。

人们从网络中获悉,武汉战疫陆续陷入物资紧缺、试剂盒不足、一床难求等困境。而在武汉的刘俊,1月底父母陆续发病,他开始理解那些逃离这座城市的人们。

父亲最危急时刻,他泪流满面地跪在轮椅前听着不太清晰的遗言,绝望中脑海中冒出「灭门之灾」四个字。

2月9日,唐伟、刘志宏成为浙江第三批援汉医疗队里唯二的心理专家,因为人数少被编在省队里。直到落地后一个星期,他们才陆续在见缝插针中进行着心理援助工作。

与此同时,武汉本地的心理咨询师杜洺君告诉「偶尔治愈」,心理危机干预开始向患属和医护专线倾斜,但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让更需要的特定人群知晓、完成「需要」和「资源」的匹配。

「他们(患者亲属)在亲人离开后,作为密切接触者,当下还处于自我求生的阶段,属于马斯洛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最深层的创伤来不及应对。」更多时候,是更外围的亲属,在无能为力的心态下,拨打热线请求干预。

根据国际精神疾病的分类,一般把接触创伤事件3天至1个月内所出现的创伤应激反应症状,称为急性应激障碍(ASD),疫情中许多人都会产生这类应激反应。

但如果恐惧、回避等状况持续半年以上,则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3月1日下午,湖北医院34名患者痊愈出院,在剩余76名患者完成转诊处理后,将进行「休舱」处理,不再接收患者。

「休舱」的消息传到了一线医护群体,很多人觉得终于看到希望,「离回家的日子不远了。」

但刘志宏在日记中写道:「(此次)抗疫对不少医护人员构成重大的心理创伤,除了当下的心里抚慰和支持,未来中长期的心理辅导与创伤处理将更为重要」。

1个多月前,院士「人传人」的声音振聋发聩,人们用抢购口罩的方式响应了这一警告。武汉公布了第一批7医院,很快就被涌入的人群挤满。

在高级别专家组到达武汉数日后,1月23日上午10点正式「封城」,是近百年来第一遭。

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刘俊在手机里机械地刷着新闻,犹豫着要不要离开妻女,去父母家照顾腿脚不便、刚刚手术出院的父亲。刘俊支持「封城」,甚至有些不理解那些连夜逃离的人群。

同处武汉的心理咨询师杜洺君接到其所在的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肖劲松电话,此后她一直在家连线工作至今。

「共情创伤」一时间成为热词,被用来形容普通民众通过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体验到患者及家属的遭遇,继而产生身心疲惫、焦虑情绪,甚至因此导致自己出现心理应激创伤症状。

几乎同时,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和武汉卫生精神中心公布心理咨询热线。其后,全国各地的心理学学术协会、心理咨询协会、联盟等都行动起来,利用电话、互联网等渠道对外提供公益咨询服务。

除夕当晚,医院联名对外界发出物资告急求助信息,随后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病患一床难求在家去世等负性消息不断充斥在网络,加剧了普通民众对于武汉疫区的「共情」以及恐慌。

武汉卫生精神中心后来统计的数据显示,仅除夕当天的未接电话就达余个,是平时的10-15倍。

数据分析发现,早期的咨询中70%都是普通群众,85.7%处于非危机状态。咨询人面临的问题中,39%是由于买药、出行、就医、食品口罩等现实矛盾导致。

心理咨询热线来电分析图标

图源:武汉精神卫生中心官微

事实证明,民众对于心理咨询的知晓和需求量的确在此次疫情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而迅速反应建立起的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对于主动寻求外界帮助的焦虑人群,无疑是最好的情绪出口。

从志愿者报名到如何筛选、培训……杜洺君几乎每次接受采访时都会被问到的问题,这背后是很多人仍记得的那句「防火防盗防咨询师」:汶川地震时,一大批缺乏组织的心理咨询师涌入灾区,却因不够专业被诟病对被咨询对象造成二次伤害。

杜洺君告诉「偶尔治愈」,一般来讲,能够拿起电话去求助别人的咨询者,其实都有一个很强的动力,他愿意借助这个外力来支持自己。

她所在的热线团队采取的三级工作制,其中一半都是因为疫情所导致的直接应急反应,可以在10-15分钟内让咨询者情绪稳定下来;40%出现身体不适的躯体症状,则通过一级干预后转后台分发,由咨询师再次回拨,干预时长在30到90分钟。

仅有10%的因为疫情引发的既往心理问题,需要咨询师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甚至是精神药物治疗。

鲜为人知的是,技术上的难题比人员不足给热线运转带来了更多困难。比如,咨询师都是通过自己的实名电话接听和回拨,造成了隐私泄露和潜在的隐患问题。

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不得不临时召集技术志愿团队,2天内紧急搭建一套「云呼」系统,但最终达到多线通畅程度,花了3周的时间。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下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分类干预,将第一级人群(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疾控和管理人员等)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在热线开通半个月后,杜洺君告诉「偶尔治愈」,他们又开通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专线,医院对接的机会,尽可能主动介入到被隔离的人群中去。

心理专家常常将重大危机事件比作人们在海上遭遇风暴,但只要有一个人安稳,就可以给船上所有人带来安定和希望,而每个心理援助者便是风暴中那个安稳的人。

1月29日,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空气中闻到的不是病毒的味道,是恐惧的味道。」

张文宏说,受到各类自媒体信息报道渲染,医生也会恐惧,集中隔离治疗的病人更加恐惧,他建议隔离治疗病房里的病患和医护心理干预要立即开始。

年SARS时期,多伦多的研究表明,有20%的医护人员出现抑郁症状,在护士中的比例更是高达40%。

但在早期心理咨询热线接到的电话中,医护人员占比不超过5%,杜洺君分析原因是早期的一线医护处于高负荷的工作运转中,没有精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zlyy/98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