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原因未明。也有可能是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由其他疾病比如慢性肾脏病、肾上腺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引起的高血压。但无论什么情况,用药治疗,将血压控制达标,避免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是核心治疗,也是各种高血压治疗的硬道理。
许多人对待高血压有许多错误认识,最常见的就是不敢吃药,其他还有:不难受就不用降压药;降压药不能随便用,一旦用了就停不掉(担心药物依赖);血压正常了就停药,血压高了再吃(按需用药);长期使用降压药有副作用(因噎废食);降压药损害肾脏(担心损害肾脏以及性功能)等,最终这些患者不是毁于疾病,而是毁于健康误区和健康谣言。
其实,高血压是逐渐发生的,开始可能有些不舒服,时间长了反而没有感觉了,这如同温水煮青蛙。可是,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等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高血压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是不可逆的。当然,通过减盐、限酒、减肥、运动等非药物措施,血压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少超过20mmHg,真正的降压治疗还得依靠药物,而且降压药要终身使用。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性,可随时停药,问题是,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治疗。
一些患者,血压高了用药,血压正常了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往往导致血压波动,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往往是在血压不稳的时候发生的。血压正常了是用药的结果,停了药血压当然反跳了。应该“按时吃药”,每天固定的时间使用固定的剂量,可以保持血液中一个恒定的药物浓度,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血压。
不可否认,任何药都不能避免副作用。不过,最新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已将副作用控制的很小。再者说了,降压药的副作用再大也大不过高血压的并发症,担心副作用而不用药控制血压,那不是因噎废食吗?
民间关于降压药损害肾脏的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首先,高血压可引起肾损害并加速肾功能恶化,这已经是医学常识,控制血压是保护肾功能(保肾)的最主要措施,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通过控制血压都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种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其次,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器质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总之,“肾脏”是高血压伤的,而不是降压药伤的。
——关于高血压的这些常识,请人人皆知
成年人血压≥mmHg和/或90mmHg就是高血压,无论年龄。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2.7亿人,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
高血压是导致心梗、脑梗、肾衰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全国每年有万人死于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而且6成以上的冠心病人、8成以上脑梗病人、9成脑出血病人都有高血压史。可以说,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所以,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的控制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何时启动降压治疗?
①≥60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②60岁的高血压患者,只要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启动药物降压治疗。
2、血压降到什么目标?
①≥60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
②60岁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靶目标值是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90mmHg。
当然,对糖尿病和肾病患者降压的目标值目前还有不同的意见,总的趋势是,这两类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应该更严格一些。
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控制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该改善生活方式,但药物治疗无疑是主要措施。
高血压起始用药包括ACEI类(普利类)药物、ARB类(沙坦类)药物、CCB类(地平类)、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
3、高血压用药10个错误。
误区一:没有感觉,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后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有些人却没什么感觉,这如同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升高反而不难受了。
没有感觉不等于没有危害,等发生了心梗、脑梗、脑出血感觉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所以,血压升高,无论有没有感觉都应该用药。
误区二:降压药不能随便吃,一旦吃了就断不了
降压药不是成瘾性药物,没有依赖,可随时停药。问题是不能停,一旦停药,血压会重新升高。
高血压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这样说,不是药有依赖性,而是高血压有“依赖性”。
当然,早期无家族史的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恢复正常,可以不用药。除此之外,应该用药治疗。
误区三:开始不能用好药
治疗感染不能首选高级别的抗菌素,因为一旦耐药,便无药可用。这是由于细菌有对抗药物的能力。
降压药作用的对象不是细菌,而是受体,不会出现类似抗菌素耐药的情况。
所谓的好药,不但降压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有保护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哪个好,就选哪个,而且开始就用好药。
误区四:血压高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
用药后血压正常,是药物的作用的结果,是药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药后平衡被打破,血压会重新升高;
高了用药,正常就停药。这种按需用药的模式会导致血压总是处于波动之中,而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都是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的。
误区五:血压越低越好
收缩压最好维持在-mmHg之间,过高或过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都会增加,这就是著名的降压治疗的J曲线。
同样的道理,舒张压最好维持在70-90mmHg之间。
误区六: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血压是逐渐升高的,降压也要逐渐下降。除了高血压危象等紧急情况外,不建议快速大幅度降压,否则会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情况。
对高血压急症,24~48小时内把血压缓慢降至/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静脉用药。
临床普遍使用心痛定(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紧急降压,目前认为是不合适的。除降压过快外,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而诱发心脑血管病。
误区七:降压药隔几年就要更换
如果正确的选择了降压药,血压控制的很好,而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
除非新品种上市,而新药在疗效和副作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考虑换药。
误区八:降压药有副作用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
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误区九:降压药伤肾
这种说法由来已久而且非常顽固,这里的“肾脏”也暗含男性性功能之意。
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并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
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
误区十:保健品也能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
保健品的降压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使用这类保健品降压,即使保健品没有危害,也会延误高血压的治疗。
——我想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说
临床上我一直对患者说,对待高血压如同对待近视眼,眼睛近视了,配一副眼镜矫正正常就OK了,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影响生活。近视眼一旦形成大多数不可逆的,戴不戴眼镜都不能改变这个现实。
某些疾病,比如白血病、骨髓瘤、许多癌症等,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措施,患者再有钱也可能都无法留住生命。但是,高血压的治疗,既不缺医,又不少药,可仍有那么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于高血压的并发症,实在是令人痛心和惋惜。
平时不查体,发现了高血压不用药,或者用药治疗了却不达标,一系列的错误做法一步一步将一个鲜活的生命丧送掉。而最终毁掉他们的不全是疾病,而是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请相信科学!相信医生!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高血压患者看到
患有高血压、肾上腺占位(伴或不伴低血钾)拟办理住院手续的患者,请您仔细阅读以下注意事项,以免住院后因一些未停够时间或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激素检测,导致无法做出病因判断而需再次住院。
在您住院前服用的一些降压药、感冒药、止咳药、止痛药甚至消化系统治疗用药(尤其某些中成药物)可能会影响肾上腺醛固酮、肾素活性的检测结果,精神和情绪因素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导致检查结果无法判读,现将影响药物及停用时间列表如下。最好将列表中药物停够时间、在心情稳定下再住院进行检查,否则医生可能无法为您做出正确的诊断。在停药时请您务必咨询您的接诊医生,以便制定停药后用药方案,避免引起血压或病情的巨大波动而发生意外,并需在停药期间密切监测血压、血钾等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及时返院就诊。
一、需停用的药物及注意事项
1.需要停用至少4周的药物
⑴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依普利酮、阿米洛利。
⑵排钾利尿剂:速尿(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⑶含甘草药物:复方甘草片、藿香正气液、莲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如正在服用中药、中成药、复方感冒药,一定查看处方或说明书,明确是否含有甘草。
⑷复方降压药:北京降压灵、珍菊降压片、复方利血平片、复方地巴唑氢氯噻嗪胶囊(降压胶囊)、复方罗布麻片、杜仲降压片、清脑降压片等。
2.需要停用至少2周的药物
⑴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这类药药名含有“普利”二字,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及相应复合制剂。
⑵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药名含有“沙坦”二字,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及相应复合制剂等。
⑶钙离子拮抗剂(CCB):如硝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左旋氨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乐卡地平等。
⑷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等。
⑸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⑹中枢降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⑺抗精神病药:坦度螺酮等。
在等待入院期间,可参考下面的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要学会自我测量血压,每日至少测量2-3,如果血压波动大,应及时就近诊治。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80-90mmHg,至少应该将血压控制在/mmHg以下。
二、可选用的降压药物及注意事项
α-受体拮抗剂
1.哌唑嗪
服用方法:首次睡前服用。起始量每次0.5-1mg每日3-4次,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每次增加0.5-1mg,最大剂量15-20mg/日。
常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体位性低血压;变化体位时(起床、如厕等)速度慢一些;首次睡前服用。
2.特拉唑嗪
服用方法:起始量每次1-2mg睡前服,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每次增加1-2mg,最大剂量10mg/日。
3.多沙唑嗪
服用方法:起始量每次1-2mg每日1次,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每次增加1-2mg,最大剂量8mg/日。
4.多沙唑嗪缓释片
服用方法:起始量每次4mg每日1次,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最大剂量8mg;不能掰开服用。
此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体位性低血压;变化体位时(起床、如厕等)速度慢一些。
钙离子拮抗剂
1.维拉帕米缓释片:起始量每次-mg,每日1-2次,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最大剂量不超过mg/日。
常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心动过缓;有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要将情况告知医生,由医生判定是否使用。
2.硝苯地平控释片:起始剂每次30mg每日1次,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每次增加30mg,最大剂量60mg/日。
常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不常规使用,前边药物不能控制血压或不能耐受时可选。
3.氨氯地平:起始量每次2.5-5mg,每日1次,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日。不常规使用,前边药物不能控制血压或不能耐受时选用。三、同时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
如您是同时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钾治疗,补钾药物及注意事项如下:
1.氯化钾口服液/注射液:起始用量10ml每日2-3次,每周监测血钾1-2次,根据血钾结果增加或减少用量,把血钾控制在3.5-4mmol/L左右。避免服用过量出现高钾血症。
2.氯化钾缓释片:起始用量1.0g每日2-3次,每周监测血钾1-2次,根据血钾结果增加或减少用量,把血钾控制在3.5-4mmol/L左右。避免服用过量出现高钾血症。
3.枸橼酸钾:起始用量1.5-2g每日2-3次,每周监测血钾1-2次,根据血钾结果增加或减少用量,把血钾控制在3.5-4mmol/L左右。避免服用过量出现高钾血症。
医院肾上腺疾病中心、李青大夫
温馨提示:一附院内分泌科专注高血压管理、专注诊治各种疑难罕见高血压和性腺疾病,积累了大量继发高血压筛查、肾上腺疾病和性腺疾病的病例,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拥有完备的筛查试验设备和检测仪器,您有高血压和肾上腺、性腺方面问题,如果有需要请您联系一附院内分泌高血压团队-(医办室)谷君(副主任医师)
一附院内分泌科诊疗特色
内分泌性高血压及肾上腺疾病亚专业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自年开展内分泌性高血压及肾上腺疾病亚专业,主要针对内分泌性高血压进行病因检查及肾上腺疾病诊治。科室制定规范诊治流程,同时具备肾上腺激素的精确检测,其中包括醛固酮、皮质醇、儿茶酚胺、17a羟孕酮等激素水平测定及相关功能试验:醛固酮卧立位及开博通试验、大、中、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64排及排肾上腺CT检查,高血压基因用药指导及单基因性高血压基因检测。目前科室诊治内分泌高血压疾病患者余例,明确诊断肾上腺相关性高血压余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例,库欣综合征患者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15余例,还有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包括肾实质疾病、肾动脉狭窄等疾病;诊断世界罕见病: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3例。对于诊断明确的需要手术治疗的肾上腺疾病与我院泌尿外科合作,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高血压得以根治,同时治疗了患者因肾上腺激素增多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糖代谢异常、心功能不全、性腺功能异常等疾病,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患者因低钾血症在我科明确诊断相关疾病包括:垂体ACTH瘤、肾上腺疾病、Gitelman综合征、肾上腺酸中毒等疾病,真正做到了精准的病因诊断,提高诊治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后期我们将继续努力、砥砺前行,为张家口山城老百姓的健康服务!专家介绍:
谷君,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中共微循环学会张家口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委员。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内分泌硕士学位。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及骨代谢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获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完成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研究重点课题并取得成果1项,以第一作者在在《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杂质》、《中国糖尿病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论著2部。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五全天内分泌科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肾上腺专病门诊。联系。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