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根据感觉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创伤后神经痛等等。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卒中后疼痛、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脊髓病相关性疼痛等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机制错综复杂,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离子通道的改变等,并且多种机制相互影响。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自发性和(或)诱发性疼痛。疼痛表现为间断的刺痛、撕裂样痛、触电样疼痛或持续的烧灼感,或表现为感觉迟钝、感觉异常、痛觉过敏、痛觉超敏。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首先应尽可能探明病因,进行有效的对因治疗。对于疼痛的治疗,应强调综合治疗包括药物,针灸,理疗以及康复治疗等。对于药物理疗等治疗效果不满意的病例,必要时可行神经阻滞、神经调制或神经毁损等非药物治疗。
患者韩先生于9年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了双下肢痉挛性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右侧为重,行走时足跟不能触地。随后就诊于北医三院及医院,检查后医生均将其诊断为“痉挛性截瘫”。据了解,该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韩先生的胞妹患同样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瘫就瘫吧,大不了坐轮椅”,韩先生无奈的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可,让韩先生没有想到的是,病情还在不断的变化着。6年后,韩先生本已瘫痪的肢体开始出现疼痛症状,夜间尤为明显,疼痛多位于下肢外侧,偶有内侧疼痛,疼痛为针刺样痛,着凉或改变下肢位置时可诱发疼痛,偶有自发痛,每次疼痛发作持续约2-3秒。对于韩先生来说,这真可谓是“雪上加霜”,“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下肢肌张力增高,而出现的下肢抽搐,常常导致韩先生夜不能寐,严重影响着他的正常生活。
接下来,三年的时间里,韩医院,得到的答案均是“没有特效治疗,疼就吃点止疼药,睡不着就吃点安眠药”。后来,在跟朋友的一次聊天中,医院疼痛科专治各种疑难疼痛。于是,韩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北亚疼痛科就诊。
疼痛科任立强主任结合韩先生的家族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将其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韩先生所患的痉挛性截瘫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脊髓中双侧皮质脊髓束的轴突变性和(或)脱髓鞘。患者的疼痛是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疼痛,和常见的伤害感受性疼痛不同,一般的“止痛药”根本无法缓解这类疼痛。于是,任主任建议韩先生住院行“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彻底治疗疼痛。
韩先生听从了任主任的建议。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手术如期进行。术后,韩先生自述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疼痛科诊疗范围:颈肩腰腿痛
各型颈椎病、肩周炎、肩峰下滑囊炎、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颈腰椎骨质增生症、四肢关节骨性关节炎、网球肘、跟痛症等。
肌筋膜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软组织损伤、腱鞘炎等。
风湿性及代谢性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医源性神经痛(如乳腺切除术后疼痛)、颈源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肿瘤相关性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创伤后神经痛、脑卒中后疼痛,帕金森病相关性疼痛、创伤后脊髓损伤性疼痛、脊髓疾病引起的疼痛等。
肿瘤相关性疼痛
癌痛三阶梯镇痛、微创介入神经镇痛术、吗啡泵植入术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疼痛。
其他非疼痛性疾病
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多汗症、肢端发绀症、面神经麻痹(面瘫)、顽固性呃逆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