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脉通;记者:刘建欣
医院,去过好几家,医院不太一样。高冷范儿?浓浓的「政治味儿」?说不清到底哪个感觉更多。第一次踏入解放军第医院的大门,看到满院子的红色条幅和那些军令状似的口号,跟之前那种说不清的感觉是吻合的。几个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同样是这些字,再看的时候,却是沉甸甸的温暖和感动。
解放军第医院
(一)
医院院长谭兴起,是《院长频道》少有的非临床医学出身的嘉宾。前期准备资料,到手的信息很少,一时竟不知道该问些什么,同事开玩笑地「送」了我一个主题——医院的神秘面纱,我说这个好,于是照着这个思路拟了采访提纲发过去,很快,院长回复通过,只增加了一个小的建议。
采访按照约定的院长办公室进行,时间刚到,电梯门响,有人出来。看到负责联系工作的王干事喊「院长」,我愣神跟着打招呼。因为事先在网上真的没有搜到他的照片,不认识采访对象却又不好意思让人看出来的心情,唉。
谭兴起第一眼看过去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人形象,没有高大威猛的身材,也没有帅气凌厉的外表,脖子上还有一块很明显的烫伤,但有着莫名的亲切感。他笑呵呵地走过来,步伐快而轻,跟我们握了手,一边招呼我们落座,一边整理军装,精气神十足,笑容可掬坐在办公桌前,仔细听我们的介绍。
(二)
解放军第医院是谭兴医院,最近的一次调动是在年,他从温州的解放军医院院长调任到现在的岗位。彼时,全医院、医院,正因合作科室等问题饱受诟病,医院也不在其外。
军队对外有偿服务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主要涉及的行业大概有十几个,医院、院校、科研机构、仓库、码头、文艺产品。在特定时期,曾对锻炼技术队伍、提高平时富余资源使用效率、缓解标准经费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后来,一些单位有偿服务的摊子越铺越大,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多,甚至出现违规运行、滋生腐败等突出问题。
年11月,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标志着这一轮的军改正式启幕。
年1月1日,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意见中首次提出「全面停止军队开展对外有偿服务」。
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军民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年3月27日,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正式启动。
这一系列的文件精神,正是医院内部进行改革的尚方宝剑。「医院不能再那么干了。以经济为纲、不顾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其实是在倒退,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得不偿失。」
(三)
「怎么办?谁来干?」这是整个采访过程中谭兴起重复次数最多的两句话。他能够发现问题,擅于提出问题,更擅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进行优化。在医院的管理上,他有一套非常清晰的逻辑。谈到一些想法最初的由来时,他拿出了自己保存完好的一摞工作笔记本,挑了两本,兴致勃勃地一边翻看一边跟我们回忆讲述。
谭兴起
「精神病人受伤了怎么办?吸毒的精神病人怎么办?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处理精神病性症状的专业能力,害怕呀,医院的其他患者,把病人往外推,怎么办?谁来处理?送到我们这里来了,难道还能再推吗?医院,又是全军精神医学中心,这样的病人如果连我们都不收,他们还能去哪里?」
「精神病人作为人,什么病都可能得,医院,但如果你综合实力不强,对精神病人的保护就是不够的。」在谭兴起看来,有些问题,尽管的的确确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希望它发生,「但是发生了应该有地方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是跟这种公共安全和军事有关的东西,不赚钱也要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的特殊性,本着「战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就强化什么」的宗旨,在强化练兵备战的同时,全心全意地为驻地群众服务。在谭兴起的带领下,医院全面停止医疗合作,着力在转形象、转方向、转印象上下功夫,特别是对骨科、烧伤科、中毒救治、卒中中心等相关专业的硬件投入和人才引进,医院创伤急救水平,成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重要力量。
(四)
这不是没有先例。
年和年,常州新区和武进区分别发生了双光气和氯气泄漏事件,大量工厂员工和周边居民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医院在得知情况后,立即行动,精心组织救治,由于具有丰富的应急救援处理经验,在两次救援中,共有80余名中毒人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康复出院。
虽然当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救援能力,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驻医院,必须未雨绸缪。
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和准备,医院新开设的烧伤、中毒等科室均已开始运行,医护人员不仅基本掌握了烧伤、中毒等问题的救治技术,能够对军队官兵和普通大众进行有效救治、护理,还制定了烧伤应急预案、批量中毒救治方案,能够有效应对军队和地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战伤特点和救治任务,医院着力整合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发展与作战密切相关的专业,重点提高创伤急救能力。
目前,烧伤科、肾内科、口腔科等都医院开展临床查房带教,科室医务人员的救治水平和职业素养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今年4月24日中午1点左右,医院急救中心接到通知:有6名车祸伤员将在20医院。
放下电话,急诊科肖阳主任按照多次演练的批量伤救治预案,一边组织人员准备急救推车、仪器等设备,一边通知相关科主任和院领导。仅仅10分钟,由院长、创伤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内科、急诊科专家组成的抢救小组,已准备就绪在抢救大厅等待伤员到来。
半个小时后,6名伤员被送达抢救大厅,各科专家随即根据受伤部位和伤情进行检查,40分钟所有伤员已得到妥善安排。当天下午,6名伤员均脱离危险。
「这次救治是对我们批量伤救治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谭兴起提到,「医院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院内资源动态调控以及相关机制的确立,完成转运监护、检伤分类、专科救治等,形成满足实战要求、优势突出的军事医学救治体系,既缩短了救治时间,优化了救治流程,也提升了救治效率。」
因此,医院的每个人都具备院前急救能力,当批量伤或突发事件发生时,每个人都应该是急救员。
(五)
谭兴起是湖北巴东人,土家族,他的白癜风治疗的好吗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