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兔玩君
我说王者荣耀是小学生游戏,没人有意见吧?
最近《王者荣耀》在小学生圈子里算是爆火了起来,但问题也来了:这游戏中11-20岁的玩家占54%,可以说非常恐怖,小孩子自控力与理性远差于成人,因此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
今天兔玩君就再来喷一喷这游戏,
带大家来看一看最近因为王者荣耀,而引发的一系列“小学生硬刚爹妈”的案例。
以下案例皆节选自网络与平面媒体真实报道,人物全是化名。
13岁男孩一天15块钱做代练
某初中13岁男孩小悦是一个《王者荣耀》的铁粉儿,他已经玩了有半年了,每天无论是上课还是放学,只要是有机会就会拿出手机来玩,家长和老师多次发现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是没有丝毫的效果。
最近,小悦的爸爸发现儿子身上有钱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小悦现在有了一个业余职业,那就是因为他玩得好,有同学花钱雇他玩游戏,如果升级多就是20元,如果升级少或是没升级,就付15元。
“这孩子本来就喜欢玩游戏,已经到了不想吃饭,不想睡觉的程度,现在又有钱可以挣,他现在所有的时间都在玩游戏。”为了挽救儿子,小悦的爸爸将他送医院心理科。
面对医生,男孩仍然不改口,他说:“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当《王者荣耀》的代练,照样能挣钱养自己。”孩子的父亲欲哭无泪:“15元钱,那只是一碗面条的钱,你长大了也不能每天只吃一碗面条啊。”
兔玩君说:
尼玛一天挣15块钱,这游戏可以说越活越倒回去了。
正常代练一天收入远远不止15块钱,要真15块钱打一天游戏那谁还代练这破玩意儿啊。这孩子代练效率真够慢的。
首先知会大家一个点,兔玩君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勉强也算科班出身吧,下面在心理学角度上稍作分析。
原报道中专家分析,是因为孩子本身生活中居无定所,经常借助于亲戚家,因此产生了“不被需要”的感觉;而沉迷于王者荣耀的原因就在于因为游戏水平较高、别人求他帮忙代玩,有了“被需要”的感觉,产生了归属感。
额,兔玩君觉着吧,专家分析的有点儿扯,过于牵强了,硬是把什么问题都归结于家庭背景方面,让家长给更多的关爱去解决。恩,可以理解,毕竟这种对专家来说解决起来最省事儿,最后解决不好也很容易把锅推给家长说“你们对孩子爱不够”。
在兔玩君看来,这就是一个年龄太小没有阅历的小孩子的无知之举,在心理学中可以定义为“社会认知偏差”。并且有逃避现实倾向。
13岁的小孩,刚刚上初中,生活所有花销全都来源于父母自己没有金钱的概念也没有过收入,没有正确认识到“15块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收入,完全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如果是个25岁、且没有啃老倾向的人肯定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这样的人早就意识到了15块钱根本什么都算不上,靠这种方式生存会被饿死。
沉迷于王者荣耀亦是如此,纵观成年人,任何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意识的成年人都不会选择于沉迷游戏,而选择颓废在网吧人基本上要不然就是家里有钱不靠他养活,要不就是他自己对家中的死活丝毫不上心。而13岁小孩儿之所以沉迷于王者荣耀,也是因为从未感受到过生活的压力,不明白游戏和学习,哪个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未来。
额,但是,有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的,毕竟13岁年龄在那放着呢,不懂是正常的呢。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只需要帮助孩子重构正确认知,加速他们的社会经验建立就可以了。
想解决?简单,
从今天开始,告诉孩子不再是家庭的一员了,父母不再给他任何经济支持,住在家里需要交房租,吃饭需要交钱,要他用代练的收入养活自己,交不够钱就逐出家门,任何亲戚都不接收他不给帮助。
用不了两三天,孩子肯定就自己回来求父母再来收留他了。这时候跟他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没办法在社会上生存,改变他的认知,自然而然的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也就知道学习了。
亦或者有一种可能,年仅13岁的他真的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玩家合格的代练,找到了门路接更大的单子并且还能出色完成,收入不菲——如果能达到这种程度,那说明他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吖,已经掌握了出色的技能,那家长干嘛还非得逼迫孩子学习呢?
你看,简单吧?
兔玩君以前给人做心理治疗的时候,就喜欢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治疗方法了。
唯一的缺陷就是,不少爹妈不舍得这么狠的对自己亲儿子。
“不让我玩游戏就跳楼!”
小强是一个15岁的少年,说了几天前惊险的一幕,那天她正坐在窗边的时候接到了电话,小强在“妈妈,我在你对面。”
小强的妈妈向前望去,面前就只有窗户了,而当她再仔细看的时候,吓得手机几乎从手中掉出来!原来小强此时正站在对面楼的楼顶。
小强在“答应我,不再干涉我玩《王者荣耀》,并保证说话算数,否则我就跳下去了。”
小强是一个手游上瘾的少年,每天除了勉强上学以外,所有的时间都在玩游戏上。因为成绩不断下滑,小强的父母亲轮番劝说,在劝说无效后就打骂、断网、摔手机,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这样的一幕。
家长在诉说都时说出了断网、打骂、夺手机这样的经历,而孩子除了抢手机、偷钱,有的甚至还手打父母。“他在玩上王者荣耀以后,几乎就变了一个人。”父母们众口一词。
兔玩君说:
看着小孩儿给惯得,料定了亲妈肯定不舍得自己跳楼。不过也倒是,真跳下去了那可就成了能让腾讯烦躁俩月的大新闻了。
原文中专家分析,这种行为源于家长表达爱的方式有了偏差,在发现问题以后没能做到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人格,以家长的绝对权威去压制孩子,主观高压多数会换来强烈反抗。
兔玩君觉着吧,这次专家说的也不算是全对,高压的对待方式和蛮横不讲道理的相处方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与此同时过分的溺爱。
说一个家长对孩子既溺爱又专横是不是显得有点奇怪?其实并不奇怪,有这种倾向的家长非常多。大多数人也是第一次当爹妈,他们其实也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再加上自己工作稍微忙碌一些,就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教育。因此,就造就了“我真的是爱你啊儿子”和“你听妈的,妈肯定不会害你的,你可是妈的智障啊”这样的情况并行的局面。
没人会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里的小强也是这样,他敢这么做就是因为有%的把握知道亲妈肯定不舍得自己真跳下去,实际上是过激反应,威胁来换取在父母面前的权利。
想解决,也简单,
用同样在“溺爱”中逼迫他学习,不允许玩游戏的方式,也在“溺爱”中逼迫他玩游戏,不允许他参与学习和与朋友的社交。
15岁的小孩儿差不多也进入叛逆期了,很有可能一部分对于王者荣耀的“热爱”只是因为父母“不让玩”而已。真让他随便玩了,这游戏能有多好玩??
心理治疗中有一种疗法叫做“系统脱敏”,比如一个人怕狗,就强行把他扔到一个满是狗的房间里让他适应;这里可以看做是“反向系统脱敏”,一个人喜欢往游戏,就强行让他只能玩游戏。想去上学,不行,必须玩游戏;想出去吃好吃的,不行,必须玩游戏;想吃门找好朋友,不行,必须玩游戏。既然你想玩游戏,就让你玩个够。
从而让他意识到除了王者荣耀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值得做的事情,王者荣耀才可能是比较无聊的那一个。加速让他对游戏产生厌倦情绪,自己玩着玩着就不想玩了。
关于来源于父母的高压,兔玩君并不觉着是问题。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怕的东西,必须在所畏惧的东西面前夹着尾巴做人向前走。而父母其实很适合充当这个“让孩子怕”的角色,当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之后,更加言听计从,在父母不存在重大方向错误的情况下,这种”父母驱赶孩子“前进的方式还是有好处的。
只不过别是无理取闹的高压就行,比如摔手机。
你看,兔玩君的方法一般不温和,
但一定比慢吞吞的谈话治疗、心理疏导来的有效很多。毕竟都15岁了,有自主意识了,跟他谈话可能搭都不搭理你。
16岁的“领导型”中二病
在心理医生的病例中,有的患者目空一切,这已经接近精神病中的幻想。
“有一个16岁高中男孩目空一切,觉得自己可以领导并改变身边人。”
“这个少年就比较接近生理方面的心理疾病了。”
“那是一个重点高中的男孩,一年前玩上了《王者荣耀》,级别还挺高,在游戏里他是一个核心人物,大家都听他的指挥。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孩子就变得狂妄,经常说自己可以带领身边的人去做事,不愿意听老师的话,也不愿意听家长的劝告。经过我们诊断,这个男孩已经出现了幻想,属于精神疾病的前兆,目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心理医生王医生描述。
兔玩君说:
说穿了也就是中二病嘛!生活里一直被欺负被漠视,好不容易硬起来一回了,还不赶紧来好好装装β?
但是哎呀,谁小时候还没犯过中二病呢?
原文中,心理医生分析的结果表明男孩儿已经有“幻想”的症状,是精神疾病的前兆,所以已经开始对其进行了药物治疗。额,让我说吧,直接开药的确是最省事儿的,但也是最不负责任的。
把中二病直接当做“精神疾病”治疗是挺不负责任的行为。毕竟,国内大多数人对“精神病”还停留在“是疯子”的理解程度上。一个人曾经是“精神病”可比一个人曾“沉迷游戏”严重的多,甚至可能因而影响他一生,一直背负着“精神病”的骂名。
其实,也很好解决的
这种程度先谈话治疗觉着比较好,谈话深入发现出现了妄想、幻听等明确的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情况下,再开药吃也不迟。毕竟这位高中生的表现没有攻击性,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是帮助“建立了自信”的积极意义的中二病,就算晚点儿进行药物治疗也不算迟。
接着,入手处理让他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识:你并不是领导者,你在游戏之外依然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中学生而已。既然他觉着自己可以领到一切而不听家长老师的劝告,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让他去领导好了嘛~扔进相似症状的人中多参与参与团建,让他在游戏之外实际参与参与领导活动,多次领导不能受到打击之后心态就扭正了。
顺带加一些自信心培养的谈话治疗,让他产生“领导力产生于他人对自己的信服,需要自己增长能力才能让别人信服”这样的观点。帮助他培养“领导者”所需要的能力。并且认识到:会玩王者荣耀这点儿本事连个球都不算,没点儿屁用。
要我说这个还不如第一个13岁的那个呢,那个还知道用王者荣耀代练赚赚钱,这个是纯粹的痴迷于幻想和游戏中的身份而已。
解决起来比上面那俩稍微复杂一些,但其实也很简单哪用得着这就开始吃药啊,冠上“精神病”的大帽子可不好受呢。
最后的才是最重要的
心理治疗从来不会是把人扭转成父母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扭转成能让来访者积极、顺利的应对未来生活的状态。只要来访者本人能够幸福,就可以了。
因此兔玩君以前还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从来都是把来访者本人所需要的放在首位,这种问题中不该听他爹妈说,而该听小孩儿自己的意见。
这么多事儿之后,很多人说“哎呀王者荣耀真是垃圾”,“哎呀王者荣耀毒害未成年人”。我说并不是,只是王者荣耀让青少年本身的问题暴露出来了而已。
堵不如疏,一味的不让他们玩是不现实的,
大家可能身边也有一些弟弟妹妹或者侄子侄女,产生了类似于上面这些沉迷王者荣耀的症状,可以参照比对一下来帮助他们。
最后说一句,
兔玩君有个妹妹,今年12岁,贼鸡儿可爱,也爱玩手机,也喜欢打游戏,但是基本分得清学习和游戏所需要分配的比重,知道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这种程度就够了。顺带一提,我给我妹玩各种游戏,唯独不让她玩王者荣耀(使用来自于家长的高压特权,毕竟年龄比我小很多,这种程度还是听的)
其实写这篇稿子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想炫耀一下我有个比我小很多的、乖巧又可爱的妹妹嘻嘻嘻!
想看照片啊?没门,妹妹是我的!私聊找我要也不给你!
福利:
诶,今天福利好啊!
之前给大家放个各种各样的手机壁纸福利,今天给大家来一波高清、大图、无水印的LOL头像福利,有点儿恶趣味的“英雄联盟女英雄被扯脸的样子”~
啧莫名的感觉有点儿邪恶有点儿爽啊嘿嘿~
璐璐
安妮
风女
琴女
瑞雯
刀妹
剑姬(啧啧这naizi
阿狸
金克斯
女警
拉克丝
怎么办!看着拉克丝一脸被玩坏的样子好想继续玩弄下去怎么办!
好想外坏她呀~~
这算不算是有点儿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