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踏青
年4月4日星期二
农历三月初八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此时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顺时而为
养
生
则
原
清明养生贵在顺时而为。从立春到清明整整两个月,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至清明时节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养生保健重在顺应自然。
清明怎么“捂”?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方法,即春季不能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热能调节与环境温度相对平衡,从而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春捂”要掌握好“”原则。
8:就是指如果昼夜温差大于8℃,那么上衣可稍微穿薄一些,但下身裤子不能减,要继续捂。这时候人体血管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出现较大的舒张与收缩波动。此时如果不注意捂,会造成血流和血压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血黏度高和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形成心肌梗死、脑梗塞等。
15:而如果连续3天平均温度在15℃以上,人体则不适宜再捂了,否则会上火、血压升高。对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15℃是人体适应的临界温度,也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超过15℃如果继续捂,会给细菌滋生提供温床,还会引起血压升高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脑出血。
春捂的时间应根据各地不同的气温而定,一般为1~2周,体弱者或高龄老人捂的时间可稍长,这样有利于身体适应气温变化而减少疾病。除了春捂遵循“”原则外,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并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疾病情况捂不同的部位。
清明怎么起居?
清明是农作物一年播种的好时机,同样也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此时养生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早晨5点左右起床。5点为一日的“惊蛰”,不起床会压制气血运行的通道。7—9点是辰时,此刻,胃经最旺,吃早饭最合适。
中医养生,清明是个尤为重要的节气。中医认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如此。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升发有益。因此,建议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多活动,使阳气升发有路。晨练时多做户外活动,多与绿树青草接触,达到与自然状态同气相求的目的;心理上轻松自然,放下烦恼与沉重。
清明时节天气清澈明朗,冰雪消融,草木萌发,桃李初绽,万物欣欣向荣,清洁明净的春季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到处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此时人们筋骨舒展,五脏六腑润濡,因此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运、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
清明时节,风比较干燥,加上此时人体肝火旺盛,内外结合,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外出时,除保暖外,还要多饮水。
清明怎么吃?
清明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当春之时,内经强调“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也就是说,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尤忌油腻生冷。
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温食有利于护阳,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但也不宜多食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至于寒凉、油腻、黏滞之品易伤胃阳气,则应尽量少食。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菠菜、山药。
在汤品调理中,可多用利水渗湿和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葚、菊花、杏仁等。
清明还要多食种子植物如燕麦、荞麦、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子等。种子植物营养丰富,多食清明五谷养生粥可益肝、除烦去湿和胃、滑肠、补虚、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
五食
滋
补
可利肝养肺的食物:荠菜
荠菜营养价值很高,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降低血压、健胃消食,还能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据《本草纲目》载,“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荠菜高纤维、低热量,还有减肥、润肤、美容的功效。
可利五脏、通血脉的食物:菠菜
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可健脾补肺的食物:山药
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肥胖。山药中的多巴胺,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另外,山药还能改善人体消化功能,增强体质。
可渗湿和补益的食物:银耳汤
在汤品调理中,可多用利水渗湿和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如银耳、薏仁、黄芪、山药、桑葚、菊花、杏仁等。
可益肝除烦的食物:五谷粥
清明还要多食种子植物如燕麦、荞麦、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子等。种子植物营养丰富,多食可益肝、除烦、去湿和胃、滑肠、补虚、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
发物
慎
食
清明时应慎食发物。清明时人体阳气多动,向外疏发,内外阴阳平衡不稳定,气血运行波动较大,稍有不当,就会导致心血管、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如再吃了不当的“发物”,就可能导致疾病加重。清明时体内肝气特别旺盛,肝木过旺,乘克脾土,就会影响脾的功能,还可使人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发物是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此时食用易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应慎食的发物包括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公鸡肉、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等禽畜类。
清明防什么?
清明节到来,让寒冷的天气多了一些温暖,可是此时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时节,因此,需要注重养生保健,警惕疾病的发生。明节气五类疾病最易发作,因此一定要警惕预防。
防过敏
之
一
春天风多,当室外风速超过每秒6米时,风沙、尘土等污染物会刺激人的鼻腔和咽喉黏膜,使人患上呼吸道疾病。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风,也会将散落在地的花粉扬起,容易使人患上荨麻疹、花粉过敏症。若对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可出现“桃花癣”,有脱屑、瘙痒、干痛等症状。
防精神病
之
二
每年的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段,占全年的70%以上。当暖流性的春风吹来时,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行为异常、躁动不安和吵架摔东西的比例也比寒冷时多10%左右,精神病人的自虐和自杀也常常发生在春季里。
防关节病
之
三
江南地区的阴雨天数较多,此时湿度常常在90%以上,关节痛和风湿病变的症状就会加剧。
防春瘟
之
四
春瘟是指春季常见的、具有传染性的热性疾病,包括流感、流脑、猩红热、麻疹、痄腮、风疹等。清明时节气候还不是很稳定,偶尔会有寒流侵袭。在我国北方,气温迅速升高,昼夜温差较大,且多风干燥。这种天气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致病菌。
因此,清明时我们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春瘟。要注意居室通风,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天气比较干燥的时候,室内最好使用加湿器,或在卧室里放盆水。
防哮喘
之
五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因为清明时草木吐绿、百花竞放,空气中飘散的各种致敏花粉增多,容易引发本病。加之春天风沙、扬尘天气较多,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增加,同样会使哮喘发作。过敏性哮喘通常表现为鼻痒、发作性喷嚏、鼻塞、咽痒等,患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等为特征,严重者呼吸困难使人窒息。
为了避免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对花粉及植物过敏者尽量不要去公园或植物园,如一定要外出,也应减少与花粉的接触,最好戴上口罩;出行时应选择好时间,一般来说,中午和下午是空气中花粉飘散浓度较高的时间,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
余应伟大夫
毕业北中医,少承家训,十年临床。先后师承于中医骨伤大家孙树椿、国家级名老中医谷世、周德安学习推拿针灸技法,随诊多年。尤擅运用针灸、推拿、汤药结合辨证治疗女性痛经、乳腺增生、痤疮、黄褐斑。对各种运动损伤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椎病、椎侧弯等骨伤科疾患,及脾胃病、失眠、肥胖等均有较好疗效。
五四店
周一14:00-18:00
周三10:00-18:00
美仑店
周五13:00-18:00
周日10:00-18:00
官舍店
周六9:30-17:00
你以为我会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么!
——编辑:丁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