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多参加户外运动,在舒展筋骨的同时还能让人心情愉快。商报记者盛英杰摄(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春天无疑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同样也是最变化无常的季节,容易引发多种疾病,例如皮肤过敏、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性感冒等。此外,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丽娟表示,最近到精神卫生科挂号就诊的市民也多起来,不仅有患者、精神病史市民前来问医,更有普通市民发现情绪特别容易波动而来咨询。因此,陈丽娟提醒,春季是精神疾病高发期,市民应调整心态,积极预防、控制精神系统疾病与心理问题。
天气多变引发疾病
陈丽娟表示,春天时而阳光明媚、时而阴雨连绵,容易干扰人们固有的生理功能,进而出现内分泌失调现象,最终导致情绪波动快、躁动不安。尤其是自身适应能力较差的市民,体内外失去平衡,容易加剧心理机能混乱,促使精神系统疾病发作或复发。即使是大部分精神健康的人,天气多变也会引发心烦意乱、烦躁难安等心理问题。
除了天气的影响,其他方面的因素也能引发精神系统疾病。例如心理负担过重、睡眠质量不高、不及时就诊、不健全的性格、问题家庭等,都能引发狂躁、偏激、分裂等精神疾病。
减少复发应遵医嘱
“对于精神症状得到控制的患者,家人应该加强认知性心理治疗,使患者接受自己的病情并了解到治疗的重要性。”陈丽娟表示,“有的家属见患者病情好转、患者拒绝服药,就任其自由发展,这样的做法会使前功尽弃。”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使不配合治疗的病人继续维持治疗。例如将药碾碎后拌入饭菜、将药伪装成维生素或滋补药品等。家属切不可听之任之,导致患者病情发生反复。
有精神疾病史的患者除了坚持治疗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尽量消除复发的因素。例如,饮食上,春天肝火旺盛,患者更应注意不食用辣椒、生姜、羊肉等容易上火的食品;生活上,远离烟酒,保持生活规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妥善处理和对待生活、工作、家庭等问题。而患者家属则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患者病情,协助病人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调节心情宜多活动
对于正常人群来说,春季也是诸多心理问题的频发期,陈丽娟指出:“春季的心理问题多为季节性和阶段性的,只要懂得调节,就能平稳度过这一高危期。”
春季调节心情,首先应从改变行动开始,不要“宅”在家里,宜通过踏青、散步等户外活动,与大自然接触,享受慢生活,在舒展筋骨的同时可调节情绪。其次可以改变“个性”,多与人沟通,多向人倾诉,接受他人的关爱,如果碍于面子不方便向身边的人倾诉,也可以到网络论坛匿名发表帖子,向陌生人倾诉,大部分的问题一旦说出口,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次,通过阅读书籍提高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往往与个人的经历、家庭背景、生活现状等息息相关,可以通过阅读一些励志的人物传记,提高个人素养,增强心理素质,实现自我价值。最后,还可以通过多听轻音乐、学习中医养生、打太极拳等方式来打开心门。
医生提醒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到精神卫生科咨询
有别于以往:当你的性格发生改变,变得和以前几乎判若两人时。例如,过去你很开朗阳光,现在却疑神疑鬼;过去你愿意体谅别人,现在却常因一点小事对别人破口大骂。
有别于旁人:当你跟周围朋友的行为准则不一样时。例如在一个应该悲痛的场合你却兴高采烈,甚至想哈哈大笑;在一个非常严肃的场合却静不下来,兴奋得只想动来动去。
显得很怪异:精神活动是一个整体,但你的身体却和精神不一致时。例如你心中想着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但朋友却问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商报记者谭祉潇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济南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