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孩子长个好时机,教您三步做好春天健康

  春季是四季之始,万物复苏生长,我们的身体也一样,尤其是孩子,这是个长个子的好时机。   不过,处于冬春季节变换的敏感期,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多,也易引发躁狂症等“精神感冒”,所以,做好健康管理很重要,来看看专家支招吧!第一部专家谈“心”   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唐蓉对于冬春交替心血管突发事件颇有感受。她说,春节后最明显的就是科室住院床位全满,有的病床都加到过道上了。“我春节后一上班就开始做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这几天都连续救治了10余个因为心脏血管不同程度阻塞而引发的心脏衰竭病人。”她说。气温下降血压飙升贪吃汤圆诱发心梗 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减少早晨、夜晚户外运动,多饮水   这个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唐蓉说,门诊病人有时就像“天气预报”,忽冷忽热时,患者心血管疾病突发事件增多。特别是上周突然一天气温降到了10摄氏度以下,气温温差大,如果没做好保暖,冷刺激会使人的血管收缩加剧,就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减慢血流速度,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她说,这两天好几个高龄患者就因为突然降温,导致血压一下飙升。还有几位患者因元宵期间贪吃了汤圆,饱餐之后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因为他们是糖尿病患者,属于心血管疾病突发的隐患人群。   唐蓉说:春天来了,许多老人睡眠差,醒得早,喜欢早起运动。其实早起运动非常不利心血管患者,特别是春天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也是心血管疾病猝死的高危时间。对于早起运动的老年人来说,如果因气温变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血管疾病,导致心力衰竭,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她建议:“这个季节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人要减少早晨和夜晚的户外活动,特别要稳定血压,多饮水,适度改善血液黏滞性。”专家说法降压药并不通用血脂正常也药别停   “正确认识心血管病,才能科学防治”,唐蓉经常在门诊遇到有认识误区的患者,每次门诊都会花大量时间宣讲纠正。   误区一:高血压没症状不用治疗,只要是降压药大家通用。唐蓉解释:由于个体差异,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这只是对高血压不敏感,但不等于高血压所造成的危害不存在。高血压病因复杂,不能用同一个固定的模式服药,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个体化”的用药原则。   误区二:降脂药物副作用严重,血脂正常后自己停药。唐蓉解释: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虽然有的患者通过运动和饮食可以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因此,我们建议这类病人最好还是服用降脂药物,有人认为降脂药对肝肾的副作用很大,经常停药或者不服药。其实,国内外临床证明,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是安全可靠的,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极少数人会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   唐蓉说,有些冠心病患者犯心绞痛时,总是尽量忍着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结果导致急性心肌梗塞,因小失大。其实,如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药,间断服用不会形成耐药性。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是必须长期服用。本期专家   唐蓉   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厦门市医学会心血管介入学会秘书。中国高血压联盟中青年专家论坛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专攻冠心病的介入技术和血管内超声以及血流储备分数测量。第二部“精神感冒”   俗话说“菜花开,疯子忙”。医院副院长、心理科主任医师刘发荣说,春季是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的高发季,也是这类患者自杀的高发季节。最近,医院的专家门诊号几乎每天爆满,住院床位也开始紧张。这个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类“精神感冒”的疾病,没有伤口,没有流血,是一种看不见的痛苦。超过一半精神病患初次发病都在春天 提醒:抑郁症与失眠关系密切,连续失眠两周要引起重视   为什么春天易患精神疾病呢?刘发荣介绍,因为春季气候不稳定,气温忽高忽低,加上春季气压较低,人体为了适应这个气候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积极的进行调节,一般正常人容易出现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而有精神病史的人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产生情绪波动,诱发精神分裂症和双向情感障碍。   据调查,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复发率也在这个时候比较高。刘发荣说:“特别是某些性格特点的人(如缺乏自信、过分依赖等)往往是抑郁症的易感人群,容易在这个季节首发。某些不顺利的生活工作事件等,都容易诱发抑郁症。第一次首发的患者一般在35岁以下,复发的患者在35岁以上。”专家说法性格突然改变这个信号易被忽略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已高达3%-5%,其中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   刘发荣告诉记者,在他的门诊中,抑郁症超过七成。大部分患者在交谈中自曝心理已处在崩溃边缘,还有部分患者必须借助安眠类药物才能入睡。   双向情感障碍(轻抑郁和躁狂)会降低我们的行为能力,它会让我们变得完全不像从前。刘发荣说:“失眠是抑郁症首发的共性,但同时性格突然改变这个信号容易被家长忽略。门诊经常会遇到一些初发的年轻患者来就诊时,陪伴的家长还侥幸强调,‘我们以为是孩子变聪明了’。”   刘发荣说,精神疾病出现低龄化。他曾经接诊一位高中生,以前一直寡言,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到哪里都滔滔不绝,而且停不下来。刚开始家长以为孩子有想法了,性格开朗了,后来慢慢发现有点违背常规了,才想到来心理门诊咨询。   前不久一位大一学生来咨询。他高中时学习成绩一向很好,可进入大学后,考试成绩老是不理想,自己很内疚自责,无法适应,产生迷茫,甚至无法继续学业。这就是典型的“适应障碍”,如果不重视治疗就会升级为焦虑抑郁。   他说,如果突然表现对什么都没兴趣,爱美的女孩也不化妆了,爱玩的游戏也不玩了,有的表现为轻度躁狂,突然颠覆以前的性格滔滔不绝;有的表现为沉默孤独,什么话都不想说……出现这些症状表现,要及时咨询心理科医生,这可能就是抑郁症。本期专家   刘发荣   副院长、心理专家、心理科主任医师。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治,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第三部春季长个   孩子长高有两个黄金期。学龄前期(4-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期;青春期(10岁-16岁)是孩子发育期,也是孩子长高的突增阶段。除此外,春季是充满活力的季节,也是舒展筋骨活动长高的好时节。   作为小儿身材矮小等内分泌疾病治疗专家,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连群建议家长和小朋友:“走出户外,与春天万物一起生长,为孩子长高助力。”增加营养纵向运动夜间睡足九个小时 提醒:跳绳、摸高、骑车等有氧运动促进身高,生长激素夜间分泌多   连群说,促进孩子生长的三大法宝,一是膳食平衡,二是运动,三是睡眠。   她说,饮食上主张荤素搭配,包括动植物蛋白质搭配、精粮与粗粮搭配,此外,还要注意摄取特殊的营养素,比如鱼类食物,它是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   运动是促进孩子长高的第二个因素。人体长高是由于骺软骨不断生长,而骺软骨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使骨骼组织供血增加。营养增强再加上运动时机械性的摩擦、刺激,骺软骨细胞的增殖,使骨骼生长发育旺盛。   连群推荐长高选择有氧运动,包括跳绳、摸高、游泳、骑车、打羽毛球、打篮球等腿部的纵向运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促进机体维生素D的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也可促进身高增长。   睡眠也是孩子长高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方面,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解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孩子深睡眠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长高。   她特别强调:生长激素夜间分泌的频率高于白天,入睡后有2-4个分泌高峰(深睡后的一个小时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学龄期的孩子最好保证夜间9-10个小时的睡眠。专家说法一:以为孩子晚发育错过治疗黄金期   误区一:“我家孩子发育晚长得慢”。连群告诉记者,经常有家长带着已经高中毕业的孩子来咨询“孩子整个高中都没长个,会不会是晚发育?”“就是因为许多家长抱着晚发育这个错误观念,导致一些孩子错过了身高治疗的黄金期。”   她说,孩子的生长取决于骨骺的生长潜能。如果骨龄和年龄一致,男孩15岁左右开始闭合,女孩13岁左右开始闭合,但发育过快的孩子骨龄往往超前于实际年龄。孩子生长规律像个抛物线,在男孩子变声、女孩子月经前是生长加速期,并在这前后达到快速生长高峰。这之后像个拐点,生长减缓并停滞。一旦骨骺闭合,唯一剩下的空间就是脊柱,大概还有1-2公分的生长机会。专家说法二:饮料补品洋快餐都会影响生长潜能   误区二:“父母个子都高,孩子肯定会超过我们”。连群说,这也是许多孩子家长困惑的。“我们父母个子都很高啊,为什么孩子长不高?”确实每个人身高都由一定的遗传基因决定,可以说遗传因素将占影响身高的70%-80%,但是我们要知道,激素、环境、营养、疾病等多种因素均能影响生长基因的表达。   比如,孩子在长个子期间喜欢喝饮料、吃油炸食品以及含有激素的洋快餐,也有一些家长急于给孩子拔苗助长,给孩子服用大量滋补品,晚上老不睡觉,又不爱运动,或者患有体质性发育延迟、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宫内发育迟缓、软骨发育不全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小孩生长潜能的发挥。   她说:“只有在各种环境因素都保证的条件下,遗传基因才能完全发挥,孩子才能长到遗传所能达到的理想身高。”建议早发现早治疗可追回生长空间   连群建议,如果发现2岁以下的儿童,年增高不到7厘米,4岁至青春期儿童每年增高不到5厘米,青春期儿童(10-16岁)年增高不到6厘米,或者孩子在同一个班级连续几年身高都倒数一、二名,比一般同龄人矮了10厘米以上,家长就应该十分警惕了,因为明显的“矮”可能隐藏着“病因”,医院就诊。   她说,相关检查很简单,只要做个骨龄X线片(拍个左手腕关节的正位片)就知道孩子还有没有生长空间。对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错过生长最好时机的患者,任何人都无力回天,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少可以为孩子追回几厘米的生长空间,这对孩子一生将是多么重要啊!   很多家长对于遗传因素以外的生长因素不太重视,觉得不过对成年终身高只有区区20%-30%的贡献率。实际上,如以一位成年终身高为厘米的女孩子来说,20%也就意味着30厘米,30%则意味着45厘米,这是一个很惊人的高度。本期专家   连群      儿科内分泌专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率先在厦门开设了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擅长小儿内分泌疾病,如身材矮小、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

厦门日报社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
寻常型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zlyy/97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