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科医生刘正温柔背后满是无奈

第11期

图文:辣妹编辑:小苇

微常宁出品

一提起精神病,每个人都会绕道远之,然而有一类人却天天和他们打交道,他们就是——精神病科医生。

一个正常人一天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要面对一群不正常的人,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境遇,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然而,中医院精神病科主任刘正却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23年。

7月14日,带着好奇,医院精神病科,也想去见见传就中的刘正医生。

一走进精神病科,就能感觉它的与众不同。不同于其他科室的人员众多,这里基本上看不到陪同的家属。只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吵闹声。门上的锁特别引人注目。

“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对于我们的到来,门口值班的医生很是意外。得知,我们是来找刘正医生,值班医生特意叮嘱:“刘医生还在病房里,你们在这里等一下,不要乱走!”

简单的一句不要乱走,让我们更加有点怯场,我们只有乖乖的等着刘正医生查房回来。“也没那么可怕,就是以防万一。怕你们遇上情绪变化大的病人,有的会用东西砸人!”看出我们的紧张,值班医生马上解释。

值班医生话刚说完,一位身着白大褂,面容宽厚仁慈的中年男子一边跟护士交代一边向我们这边走来。

刚刚坐下来,马上又有护士进来汇报有个病房的病人又不肯吃药,一直抵触治疗。刘正站起来跟着护士往外走。来到病房后,刘正像哄小孩子一样轻声的交谈。十多分钟后,病人情绪安定下来,刘正才起身离开。

刘正的“温柔”让我们很是感动。对于一群非亲非故而且不能够正常思维的人能够如此,就算是一天,也很难得,何况是整整23年。然而,感动的只是我们。“做这一行,被袭击那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有时候,病人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就突然犯病了,谁都预想不到。我还算好,最可怜的是看护在他们身边的护士,被抓伤打伤那是常有的事!”

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有没有想过离开。刘正笑着坦言:“怎么可能没有呢?但是大家都走了,总要有人来做这个事!”刘正本来是个外科医生,由于当时精神病院紧缺医护人员,他就被安排调到精神病科了。就是这样干了一年又一年,一拨一拨的人走了,只有他留了下来。

中医医院的院中院,精神病房从一开始的6间已增加到34间。而精神病科只有5位医生和17名护士。病患多医护人员少也就算了,还要面临社会上对精神病医生都带有异样的眼光。有些时候,外界的舆论压力往往比工作上的辛苦更让人困扰。

正聊着,一位中年妇女走进来问:“刘医生,我今天可以回家了吗?你刚刚告诉我这个药怎么吃去了,我又给忘记了!”刘医生招呼那位中年妇女坐在旁边的凳子上,语气温和的告诉她:“这个药一次吃两片,一天一次,不能乱吃多吃。等下护士帮你把东西整理好之后,家人会来接你,你就可以回家了,路上千万要注意安全!回家之后一定要定期按时服药,有什么事你要听家人的话,尽量不要一个人独自外出,明白了吧?”中年妇女听了之后连连点头。

在跟刘医生交谈的时间里,刘医生几乎都没闲下来,时不时有护士进来汇报情况。除了长期住院的,中医院精神病科每天来看门诊的病人至少也有16到17个病人,刘正经常要忙到很晚才回家。

临走时,刘正不断的叮嘱我们:“要正确理解精神病人,不要用歧视和排挤眼光看待他们,要尊重每一个平等的生命!相信在我们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每位患者都能健康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努力工作和积极生活!”

愿每个生命都能够被温柔以待,感谢每一个像刘正一样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者!

人物征集

在我们身边,或匆匆而过,或回眸一瞥间,总能遇到一些人,或是路边扫街的清洁工,或是饭店打工的服务员,又或是一个退休的老人,一个无知的孩子。他们普普通通,毫不起眼,却总能给人带来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价值的认同。他们的形象平凡却鲜活,他们的生活琐碎却真实。因此,微常宁特推出《常宁人的一天》专栏,寻找一个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讲述他们最平凡却又真实的生活,用他们的勤劳、努力和坚持,叙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也向我们展示生活最真实的美。

人物推荐,请加小编









































长沙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zlyy/97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