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尚德思源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对自己的成员进行历史的教育。早在年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文中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这固然不是说要把历史上每一件事统统搞清楚了才可以办事,而是要把党的线路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这对研究今天的线路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动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产生在82年前的井冈山斗争,是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伟大历史转折的开端。伟大的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优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之源的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全党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进程中,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革命气魄,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

年6月,党的11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的'87会议'肯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创建党的军事指点理论、缔造1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出发点。"总书记的讲话,对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是沿着一条独特的道路走向成功的,这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井冈山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从井冈山开始发端的。

天下第一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概况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域范围及代表人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之交的罗霄山脉中段,红色区域主体包括六县一山(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酃县、茶陵,一山是指井冈山),壮盛时期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割据权势曾扩展到安福、吉安各一小部。

年11月25日,毛泽东以井冈山前委的名义向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即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井冈山的斗争》。在这个报告中,毛泽东把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界定为"5百里井冈":从永新的拿山起,经龙源口、新城、茅坪、大陇、10都、水口、下村、营盘圩、戴家埔、大汾、堆子前、黄垇、五斗江、车垇再到拿山,全程大约华里,"5百里井冈"由此得名。

年10月,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后,利用通往茨坪的几条主要小道,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固和修筑了5大军事工事,即位于茨坪东面的桐木岭哨口、位于茨坪南面的硃沙冲哨口、位于茨坪西南面的双马石哨口、位于茨坪西北面的八面山哨口和位于茨坪背面的黄洋界哨口。

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代表人物,但不管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建树盖世之功的,当首推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主要的创始人。

2、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分期

井冈山斗争从年10至年2月,用时两年零个月,经历了创建、巩固、曲折发展和坚持斗争四个阶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年10-年3)

这1阶段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引兵井冈,首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东赣西边界的秋收,但起义很快就失利,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展转来到罗霄山脉的中段,根据这里的有益地形的条件,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年11月下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年1月下旬,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年2月下旬,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成立。3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年4月-7月)

这1阶段的核心内容: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发展。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暴动的农军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成功会师。5月4日,在宁冈龙市举行了两军会师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兵士委员会主任兼教导大队大队长陈毅。年6月23日,红四军获得龙源口大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8-.12)

这1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同党内"左"倾毛病作斗争,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率兵上井冈山一开始其实不赞同,在年11月召开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一种单纯的军事行动;在暴动区域内完全没有提出土地革命和政权的政纲;在工农军所经区域之内没有履行屠杀土豪劣绅的策略,并认为毛泽东作为湖南省委的中心应负主要,决定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修补委员的职务。后湖南省委派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为特派员到井冈山转达中央的决定,结果周鲁误传"开除毛泽东党籍",导致毛泽东当了三个月的"民主人士"。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2)

这1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边界武装斗争,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年1月,国民党调集湘赣两省敌军6个旅、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三次"会剿"。红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但由于沿途一直遭到敌人的堵截,最后于年2月中旬退到东固革命根据地,与江西红军独立2、4团会合。在东固得到消息,井冈山根据地已失守。红四军决定再向赣南闽西进军,首创新的革命根据地。4月1日,红四军与红五军在瑞金会合。不久,蒋桂战争爆发,"会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陆续从井冈山撤离。4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重回井冈山,光复失地,坚持斗争。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主持红四军前委在吉安美陂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把赣南、赣西、湘赣3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从此进入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斗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全盛时期(年4月-7月)

这1阶段的核心内容:朱毛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大发展。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暴动的农军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成功会师。5月4日,在宁冈龙市举行了两军会师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兵士委员会主任兼教导大队大队长陈毅。年6月23日,红四军获得龙源口大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曲折发展(.8-.12)

这1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同党内"左"倾毛病作斗争,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率兵上井冈山一开始其实不赞同,在年11月召开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一种单纯的军事行动;在暴动区域内完全没有提出土地革命和政权的政纲;在工农军所经区域之内没有履行屠杀土豪劣绅的策略,并认为毛泽东作为湖南省委的中心应负主要,决定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修补委员的职务。后湖南省委派湘南特委军事部长周鲁为特派员到井冈山转达中央的决定,结果周鲁误传"开除毛泽东党籍",导致毛泽东当了三个月的"民主人士"。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后期斗争(.1-.2)

这1阶段的核心内容是:坚持边界武装斗争,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年1月,国民党调集湘赣两省敌军6个旅、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三次"会剿"。红军采取"围魏救赵"的战略,但由于沿途一直遭到敌人的堵截,最后于年2月中旬退到东固革命根据地,与江西红军独立2、4团会合。在东固得到消息,井冈山根据地已失守。红四军决定再向赣南闽西进军,首创新的革命根据地。4月1日,红四军与红五军在瑞金会合。不久,蒋桂战争爆发,"会剿"井冈山的国民党军队陆续从井冈山撤离。4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重回井冈山,光复失地,坚持斗争。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主持红四军前委在吉安美陂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把赣南、赣西、湘赣3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从此进入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斗争。

标新立异的建党实践--永久保持党的先进性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动身,标新立异,从组织上、思想上、风格上等方面,首创了一条新的建党之路,成功地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党的发展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

(1)"'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之初,党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

一是党的阶级基础的改变。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强大的敌人占据了中心城市,党的队伍的发展面临着由于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山区,党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下要发展,就必须把大批以农民为代表的非无产阶级成员发展到党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构成"农民党"现象。

2是浓厚的家族观念。由于边界地处边境,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的农村环境,社会组织普遍是一姓为1村落,"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在党的基层组织中普遍存在浓厚的家族观念。

3是严重的地方主义。地方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有了地方主义,各地革命斗争就得不到相互配合,只顾自己地区的局部利益,守旧自己的地方,有困难也不互相帮助。

4是剧烈的土客籍矛盾。这类矛盾在边界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和党员之间的团结。

面对充斥边界党的建设的困难,毛泽东及前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标新立异,积极展开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1)组织建设

3湾改编成功地解决了党在军队中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从组织上、体制上奠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红军之所以艰苦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缘由。"

召开湘赣边界党的"1大",组建湘赣边界特委。根据湖南、江西两省委的指导,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1大"在茅坪谢氏慎公祠举行。会议讨论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等问题,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并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九月以后,厉行洗党",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

年10月,在宁冈茅坪白云寺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党的"2大",毛泽东在为大会起草的《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红色政权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问题,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重组井冈山前委。年11月,根据中央指导,重新组建了井冈山前委作为边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前委领导特委及军委,由毛泽东、朱德、谭震林、宋乔生、毛科文五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前委的重建,为边界各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思想建党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明确、最突出的贡献,是论证了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强调侧重从思想上建党。面对充斥边界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思想领导,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永葆党的先进性:"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近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若不赐与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毛病的。"毛泽东这1思想,可以说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建党的精辟论点,也是后来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核心和基石。

理论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把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上升成为一种理论,冲破国际教条主义的束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最具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人中国革命的实际动身,要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这1思想的基础上,构成了红色政权的理论,探索到了一条合适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的割据地方的工农大众必须充分具有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3者的辩证统一。但此时,虽然毛泽东提出了"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获得",但还没有构成以农村为主的思想,只是把农村革命根据地看成"必定地要作为获得全国政权的许多气力中间的一个气力"。到年4月,在瑞金给中央回信中还把农村革命根据地看成是"帮助城市斗争、增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公然发表,标志着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构成。

从"工农武装割据"到以农村为中心的红色政权理论,再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毛泽东同志的理论创新,探索到了一条合适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获得中国革命的最后成功,把井冈山上的红旗插在了天安门广场上!

传承革命传统,宏扬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斗争距今已80多年,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江泽民到胡锦涛,几代中央领导人都对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作了高度的诠释和评价。

年5月,时隔38年后,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对井冈山产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感慨万端,在接见井冈山党政干部和广大大众时深情地对大家说:"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年11月,邓小平上井冈山参观,在听取当地领导向他介绍井冈山当年斗争的情形和现在的状态时,苦口婆心地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井冈山精神丢不得!"

年10月,江泽民同志视察井冈山,前后参观了大小井、茅坪、茨坪等革命故居、原址,他说:"井冈山有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好好管理,让全国人民都来接受教育,井冈山精神确切永放光芒。"并题辞:"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年5月29日至6月3日,江泽民在江西考察,期间,江泽民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革命的摇篮。重温我们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斗争历史,和在斗争中构成的宝贵历史经验和优秀革命传统,对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4月,胡锦涛在视察井冈山期间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期间强调:"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应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风格。我们要结合时期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年7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主旨,深入反应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思想和高尚情操,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的强大精神气力。"年1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重上井冈山,在参观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时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忠于理想、坚定信心,勇于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矢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使井冈山精神始终成为鼓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气力。"

(1)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了5千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

井冈山精神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中,由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培养的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主旨和先进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心和道德情操,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

(2)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优秀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

胡锦涛同志在年视察井冈山时指出:"在长时间的革命斗争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培养的井冈山精神,是江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

(3)井冈山精神的内涵、特点

1、井冈山精神的精华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一部井冈山斗争史,就是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闻新路的历史;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和依托人民群众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食其力原则,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历史。

2、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心、矢志不移

80多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井冈山军民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能够成功地创建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心。

引兵井冈山,是第一代革命家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壮举;

奋战井冈山,是广大红军将士、边界军民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体现;

献身井冈山,是革命先烈们情愿牺牲自己,换取革命成功的理想信念的表现。

3、井冈山精神的本质是依托大众、勇于成功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线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我们党区分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显著标志之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在坚持依托大众的工作线路上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汲取了大众气力。群众路线成为红军得到人民拥戴爱戴的根本原因所在。

4、井冈山精神的根本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正是广大的井冈山军民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首创起来的,它谱写了1幅艰苦奋斗的壮丽诗篇。

井冈山时期的艰苦奋斗,奠定了井冈山精神的基础。毛泽东"一根灯芯"、朱军长"有盐同咸"、陈毅大井割禾、张子清师长献盐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故事广为流传,教育了整整几代共产党人。

(4)井冈山精神的时期价值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时构成党性、风格的体现、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解释和理论诠释。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依然具有重大的时期价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敢闯新路、勇于成功的胆识、气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需要依托大众,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大众谋利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

(5)宏扬井冈山精神,传承党的优良传统

宏扬井冈山精神,要建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

宏扬井冈山精神,要有优秀的传统风格;

宏扬井冈山精神,要有坚强的组织纪律。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对理想的寻求,如果没有信仰和对信仰的虔诚,就算心在跳,也不过是一块麻痹的肉;就算血在流,也不过是1腔红色的水。对那些曾背变信仰的人,一个也不宽恕!这不是出于对他们的恨,而是由于对那些为信仰而献身的人的爱!真谛使人得自由,信仰是生命的食粮,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就应当永久做有理想、有信仰的人!









































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zlyy/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