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应该都在大街上遇到过那种喃喃自语的人,他们不是在打电话,而是在自言自语,而且神采奕奕,极其投入,有时你会觉得这可能是在背台词。
这种人我们会在心里给他们贴个标签——精神病患者。
但是回想我们自己,难道不是跟他们一样,整天在脑子里喃喃自语,自说自话吗?只是没有发出声音,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人类很善于分类,划界线。我们把那些自言自语说出声音的叫做精神病患者,而不说出声音的归为“正常”人。所谓的正常与否,好像是根据数量判断的,大家都这样,就是正常,少部分人症状更严重,他们就不正常。
但事实上,在头脑中自说自话,并且相信自己的念头都是真的,这样的症状就是一种精神疾病,是人类的共同病症。
----------
很多时候我们的念头是凭空出现的,然后我们会信以为真,无论有多荒谬,都会认为那是真的,并对其产生认同感。
然后我们会顺着这个念头继续联想,或者做出行动。行动会引发更多念头,从而带动更多联想,再产生更多行动……由错乱的思维和毫无事实根据的念头而产生的行为,就带来了混乱。
大多数时候,这个过程我们是不自知的,完完全全陷入在思维中,深深认为那思维就代表了自己。去做念头告诉自己做的事,仿佛成了一种“自由意志”,如果做不到,或有人阻止,就会产生痛苦,以为失去了“自由”。
我们穷极一生并不是在为自己活着,而是在为脑子里凭空出现的念头活着。怎么能不累呢?
我们95%的念头都是无用的,都是记忆的强迫性重演,就像山谷回音一样不停地回荡着。而山谷回音只要你不干预,会自己消失。但是人的思维已经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强迫性的,也就是要不停地出现,不自主的出现,而且我们会去相信它们,赋予它们合理性,甚至有些念头经过“理智的审视”后,变成了信仰,更加坚固,无法撼动,便成了命运。
----------
人类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及其强大的工具,让我们稳稳地站在食物链顶端,又创造了无数科技上的奇迹。
也许就是因为它太强大了,以至于我们都要忘了,它只是一个工具。我们要使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驱使。这就像是问一个锤子,下一个钉子要钉在哪里一样荒谬。
就像心肝脾肺肾在我们身体中都有各自的分工一样,大脑也有它自己的分工和职责,来维系这个身体的运转。但是现在很多慢性疾病都是因为人们过于听信念头的指令——我想喝酒、我想吃这个、我想吃那个、我还想吃、我不想睡——等等。
念头只是一个念头,它与事实无关,与真相无关,更与真理毫无关系。无论一个想法看上去多么“合理”,它都是一种假设,都是你脑中特定程式下计算出的结果,是有条件的,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可以在相对的事情上得出相对的结论,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客观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用头脑计算数字,可以用语言交流明白对方的意思。思维得出的结论,有它的客观正确性,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事实上的真相。
比如:我很生气;我是个没用的人;我很想揍他;这个人真的很讨厌;我的想法是最正确的;我比别人都要优秀……等等。
是这些念头出现在了你的意识中,并不代表这些念头的内容就是事实。念头无法代表你,你不是一堆念头组成的虚幻的个体,不要认同你的念头,否则就是病。
----------
“我”和“他人”的概念只存在于念头中,并没有一个实体叫做“我”,另一个实体叫做“他人”。
“我是蝙蝠侠。”
“我是XXX(你的名字)。”
这两个念头,是同等虚幻的。不是蝙蝠侠听起来更像是幻想,你是你几十年来认为的这个身份,同样是幻想。这只是一个概念假设,因为所有人都这样去假设和定义,所以你认为理所当然。
不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你是XXX,你就真的是XXX。这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角色,而不是真正的你。把概念当真,就是痛苦和迷惑的开端。
想象现在全人类都同时把自己眼睛戳瞎,然后摸着黑过活,世界该是怎样的一片混乱。
我们现在就处在这样级别的混乱中。我们原本是没有生死的无限存在,自由自在,平和,幸福,满足,没有任何缺憾感。忽然所有人都假设自己是这一具躯壳里面的各自分离的个体,会有生死,会被威胁,我们的存在成了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维持的。
这个显现在我们眼前的世界本是一个游戏界面,或电脑操作界面,我们只是在游戏,在体验。但是我们却把它当真了,活得好累好累。
解脱并不是发生在得到想要的那一刻,而是发现自己原本什么都不需要的那一刻。
----------
好在现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系统bug了,那个让我们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工具,如果使用不当,会反过来毁了我们自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这种幻觉中清醒过来,或多或少的意识到,思维和念头是多么的虚幻。
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就像是让一个婴儿自己玩一把尖锐的刀一样危险。
有时一个念头闪过,回过神来都会吓一跳:我刚刚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太可怕了。
因为念头根本就不是自己的。整个人类,整个世界,只有一个觉性,而所有的体验,包括念头,都出现在这同一个觉性中,所以很多时候你的念头未必是你自己的,是人类的“共想”。如果你把它当真,甚至当成自己的执着着去实现,就像是去给别人家的孩子买学区房一样荒谬。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念头都是记忆在无限回放,那些并不需要记住的东西,也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在眼前播放,强迫性地让你不停地思维、回忆、联想、分析、判断。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引发你的情绪,情绪会进一步带动更多思维、回忆、联想、分析判断……不断轮回循环不止。
强迫性思维就像是大脑吃坏了东西在不停地泻肚,它事实上真的是病,“病”这个字不是比喻。
“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而他却辜负了我的好意。下次我可不会再这样了。上次那个XX还蛮好吃的。可是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我上次……的时候我都如何如何……可是怎么还是!
#¥R¥……%%”如果有一台机器可以把我们每天脑子里想的东西全部写下来,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基本没什么逻辑可言,也没什么事实基础,只是一些基于记忆而衍生出的偏见。连记忆都不是事实,何况是念头。
而我们对“自己”的概念,就存在于这些狂泻不止的念头中。
拿掉所有的念头,“我”这个概念便不存在,只剩下我们感知到的所有体验。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体验。剩下的这些体验,才是真相。
----------
自我的概念只存在于思维中,而思维是基于记忆的。记忆之所以是记忆,就是因为它已经过去了,在你记住的那一刹那,它已经幻灭了,已经不是事实了。所以自我只是存在于虚幻中的一个概念,不是真相。
你可以现在做一个实验,在这一瞬间拿掉你所有的记忆,你当下的体验是什么样的?
我之前经常做这样的实验,不依靠记忆,我的所有体验都无法被定义,我不知道自己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剩下的只是体验本身。我变得很专注,像一个婴儿一样专注于每一个体验,拿着一样东西在手里可以端详很久,好像要试图看透它的本质。看着树枝在风中摇摆,也可以看很久很久。
这时你的心就变轻了,毫无染浊,你的注意力全部在当下,没有了念头,没有了一切痛苦和烦恼。如果这个状态持续的足够长,你就可以“回想”起自己的本来面目——你不是念头中的那个虚幻角色,你就是这个正在感受着一切的那个觉性(awareness)。
再深入一些去体验觉性的特质,你会发现它是无限平和的,本来自带的喜悦和幸福充满了一切,眼前见到的一切都没有好坏之分,没有“我喜欢”和“我不喜欢”的分别。所有一切都是奇迹,是生命的奇迹。你会被幸福充满,其实你本来就是幸福本身。
这时你才分清了,什么是“我”,什么是“出现在我中的体验”。
觉性是我,愤怒、悲伤、焦虑、饥饿、兴奋、念头……都是出现在我中的体验。而体验无法定义我。
通常我们会说:“我喜欢豪车。”“我喜欢成为领导者。”“我喜欢钱,我喜欢选择权。”
这些都是在用物质或客观事物来定义自己,这是虚幻的自我,这只是一个念头,念头永远无法定义我。就像一部电影无论多精彩都无法定义那个播放它的荧幕。
----------
现在很多人会有莫名的“空洞感”,或空虚感,总觉得缺点什么,找不到存在的感觉。
这是因为他们错把身心世界当成了自己,而当他们去探寻自己的时候,什么也找不到,因为身心世界本就是虚幻的,怎么能找到实体呢?
这时就会产生断灭的感觉,心灰意冷,无意义感,抑郁……
但实际上,哪怕最最黑暗和痛苦的感受,也是在觉性中发生的,否则怎么会知道“我抑郁”?怎么会感受到“空虚”?
只要花点时间,摆脱念头的控制,诚实地面对自己,用真实的体验,回到源头的主体,人人都会明白,我就是觉性本身,我不需要去执行念头的指令,我可以活得很轻松,我可以纯然地享受生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