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鸡是LOL之后的又一爆款游戏。现在去网吧瞅一瞅,大家都玩起了吃鸡,大名叫绝地求生,就连我的一个室友也是,晚上不睡觉吃鸡到凌晨!
“都别急,到了仓库再跳伞啊”“快过来快过来这里有人”……呐喊声恐怕在整个宿舍楼都听得到,玩的太忘我,已经顾不得别人的感受!
想到多年前外国人用鸦片打开国门,侵害国民的身体素质,如今的这些网络游戏危害力不亚于鸦片!
说的严重吗我觉得一点都不严重!一大部分大学生把时间浪费在游戏上,课堂上玩不了电脑几个人掏起手机玩王者荣耀,或者手游版吃鸡,下课后跑到寝室开黑,而且一把游戏的时间还挺长!
据环球网援引外媒报道称,WHO在今年初宣布,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dis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
相关规定将自19日起生效,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
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WHO称,相关行为要持续至少12个月才能确诊,但也表明,如果症状严重,确诊前的观察期也可缩短。
报道称,部分国家此前已承认游戏成瘾是重大的公共卫生议题,许多国家都有治疗游戏成瘾的戒瘾机构。
目前,网络成瘾像一场流行病一样,袭击这个中国;尤其是青少年,已经成为这个疾病的“发病”重灾区。
2
不少网友表示质疑,好端端的怎么就成了精神病?
看风景的猫-:你说我好好的一个人,健健康康的,怎么就成精神病了呢?冰糖的Shirley:追星是不是也马上要被列入精神病名单了DRAXING:工作压力越大,我打游戏的时间会越长。我都是利用玩游戏来释放工作压力的。。。秦竹qinzhu:不是游戏好玩,是这个世界越来越没意思吃撑不打嗝:都别惹我,我有精神病oran_cc:呵呵,电竞赛堪忧了,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也有网友表示支持:
唐僧他二徒弟的大叔:同意,这是病,得治。evanzkc:早该归入精神疾病了!游戏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来自一个戒了三年网瘾的少年的心声精致小屋:嗯。没毛病,什么东西有瘾也不行!究竟何为成瘾,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不难发现,在中国,每当提到电子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时,争议不断,舆论总会旗帜鲜明地划分成两派进行站队:
一边是以权威形象为代表出现的政府官员、传统媒体和老师家长,主张电子游戏对于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浪费时间,荒废学业;
另一边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络社群,主张电子游戏本身无害,只是因为个别玩家个人意志的薄弱才造成了各种问题。
到底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这样的说法正确与否?
我们又能不能客观地看待WHO发布的新规?
心态好一点的人会自黑自嘲说“别惹我,我有病”这类的话语;但一些想法稍微极端的人却不待见这样的新规了,“那么多事物都会严重上瘾,追星也会成瘾,世界杯赌球也会成瘾,为什么要把游戏上瘾单拎出来列入精神病?怕是怕一些不理智的家长会大题小做把孩子直接送进杨永信那儿,令人恐惧!”
3
9条标准,满足其中5项,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虽然这份手册指出,网络游戏成瘾“缺乏定义标准”“缺乏流行病学研究”,值得进一步研究,不属于已确定的精神疾病。但陶然觉得,这就像网瘾入精神疾病的“草案”,“会在下一次修正后被纳入正式的目录中。”
4
“吃鸡”这件事本来也没什么,它就是一种打发时间的娱乐,我对“吃鸡”没有好恶之分,但好玩这一点我是认同的。
问题就在于如何保持适度,不要混淆虚拟跟现实的界限,让它侵蚀甚至取代了正常生活,要有那个走进抽出的把控力。
与其说是被一款游戏“毁掉”,不如说是被自己的弱点“毁掉”,没有“吃鸡”也总会有别的东西来替代。
最后
就像男人说抽完这根烟就戒烟,女人说吃完这顿宵夜就减肥,不开黑?不吃鸡?那是不可能,不存在的。
人间不值得。就像电影《头号玩家》一封“致玩家的情书”中所表达:游戏虽然美妙,但还是要适可而止,回到现实。
所以,哪位精神病患者带我上上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