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严重的精神障碍。除有效控制症状之外,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样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的治疗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全病程治疗、早期干预、代谢不良反应、医源性泌乳素增高等已成为本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此,「新?思界聚焦热点专家顾问会」特邀来自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的多名精神科专家,围绕抗精神病药所致泌乳素紊乱及其管理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临床工作带来帮助。本文撷取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一、高泌乳素血症与精神分裂症治疗高泌乳素血症(HPRL)是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抗精神病药治疗期间,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约为61.3%,无性别差异[1]。高泌乳素血症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乳腺症状、女性月经紊乱、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成为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的重要原因[2]。
指南提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阶段即应考虑药物的短期及长期效应,而起始选药即决定了长期代谢风险的高低。首发患者起始选药时,建议充分考虑代谢不良反应,尽量选择代谢风险较低的药物[3]。换言之,将「关卡前移」,在急性期选药时即做好风险规避,可成为减少药物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高泌乳素血症参与引发的其他一系列问题也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例如,糖脂代谢易引发糖尿病等内分泌功能紊乱,并最终导致一系列恶性级联反应的发生[4]。
二、起始选药首选低风险药物年,LeuchtS等在《柳叶刀》发表meta分析[5],详细比较了15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相对疗效及耐受性。药物对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面,帕利哌酮、利培酮较其他药物明显影响泌乳素水平,其次是氟哌啶醇,阿立哌唑、喹硫平几乎无泌乳素升高风险。
近年来,国内陆续上市了一些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布南色林、鲁拉西酮,在降低泌乳素紊乱风险方面均存在相关循证证据。例如一项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泌乳素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显示,相比于帕利哌酮、利培酮等药物,阿立哌唑、布南色林、奥氮平及喹硫平引起泌乳素紊乱的风险更低[6]。
(点击图片可放大,下同)
图1不同抗精神病药治疗对血PRL的影响对比[6]
刚刚在中国获批上市的鲁拉西酮在这一维度上同样拥有优势。一项关于不同抗精神病药治疗6周后PRL变化量的研究数据显示,鲁拉西酮及喹硫平缓释剂型对血催乳素水平无显著影响[7]。
图2不同抗精神病药对血PRL的影响对比[7]
三、高泌乳素血症的长期管理1.泌乳素水平的监测
(1)监测频率:至少应于用药3个月时予以检测
目前,诸多指南建议患者规律监测泌乳素水平,但针对监测时间点的推荐不一。通常,泌乳素水平的监测取决于患者主诉症状及血药浓度的监测习惯,至少应于用药3个月时检测[8]。
由于人体泌乳素水平在一日内也存在波动,故监测应尽量选择同一时间点取样;此外,泌乳素水平还可能受运动、性生活等生活事件影响,故应提醒患者监测前的注意事项。
(2)监测症状:若干指南更重视症状表现
除了需考虑监测时间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表现也应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