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不让须眉
—撑起抗“疫”半边天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活跃着这样一群“天使”:家庭中,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可是在肆虐的病毒面前,她们却巾帼不让须眉,撑起了抗“疫”半边天!
自疫情发生以来,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女同志主动请缨,积极投入到抗“疫”战中的各条战线:疫情现场处置组、实验室检测组、热线咨询组、消杀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们奔忙劳碌的身影。
防护服、隔离服里包裹着的是原本柔弱的身躯,然而面对工作的各种艰难险阻,她们时刻保持从容淡定、一丝不苟的精神风貌,无时无刻展现着她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们选择“舍小家顾大家”,放下自己的母亲、妻子、女儿的身份,默默坚守一线,勇于冲锋,担当奉献,逆风而行,如风雨中绽放的铿锵玫瑰,彰显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最美的身影,
感受巾帼“她”力量!
现场处置组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简称流调人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肩负着第一个深入主战场侦察疫情,全面掌控疫情信息的重任,是深入一线的排头兵和侦察兵,她们和医务工作者一样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但是她们临危不惧,冲锋上阵,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
赵志荣:奋勇向前,无畏无惧
赵志荣,中心主任医师,参加工作29年以来,面对大小疫情,赵志荣主任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只为最终的化险为夷。1月21日,随着市疾控中心应急办电话响起,开始了我市首例新冠病人的追踪过程,解开了“流行病学调查”神秘的面纱。她第一时间带领流调人员奔赴一线,进行着最艰难的“倒叙”——流行病学调查。她指引着队员与新冠肺炎病毒进行争分夺秒的赛跑,只为将感染人员控制在最小范围。可是,在流调过程中,有的病人要么不配合,要么产生记忆偏差,赵志荣主任凭借处置过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一遍遍地给病患打电话,或是面对面交流,不厌其烦地寻找“蛛丝马迹”,查找所有可能的密切接触者。
季洁:主动请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季洁,中心第二党支部副书记,女工委员。大年初一便匆匆辞别家人,连夜从老家独自驱车多公里赶回小马,第一时间向疾控中心党总支递交了请战书,成为了现场处置组的流调队员。有时,同组的小伙子心疼她是女同志劝她别去一线了,可她却坚持说,“战场不分男女,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她不仅是疫情处置一线的排头兵,同样也是后勤保障信息化管理的一名勤务兵。在抗疫初期,冒着大雨以最快的速度增设2部热线电话。哪个组需要她,哪里就能看见她的身影。连续奋战了30多个日日夜夜,回到家中孩子已经熟睡,孩子还未醒来又整装出发,她想孩子时只能端详手机里孩子写给她的信、送给她的画,微微地笑着。
姚为玲:不畏艰难,履职尽责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密切接触者的信息管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时间紧,工作量大,姚为玲老师独自挑起这个重担。她虽然不与病毒“面对面”,但也一时不得闲,每天核不完的表格,打不完的电话,说不完的话语。忙到深夜才将冰冷的盒饭再加热吃,一问才知,盒饭还是中午没顾上吃的那份......
一段时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变化时刻牵动人心,但你知道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人员与一般接触人员如何判定?在每一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背后,都有一群隐形的“逆行者”。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里就有着这样一群离毒最近的“娘子军”。
项可霞:驰援武汉,责无旁贷
项可霞,微生物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全国疾控系统先进个人、马鞍山市三八红旗手。2月22日,出征的号角再次吹响!出征前,母女俩相互依偎着留下一张纪念照。看到女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项可霞连忙开个玩笑安慰她:“老妈这次去主要是想帮你实地考察一下武大,过几年咱们考去上大学!”平淡话语的背后隐藏着她那颗强大的内心,她把对小家的爱深深埋藏在心里,只为换来大家更多人的健康美满!
陈谨:冲锋陷阵,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
陈谨,微生物检验科主管检验师,她曾向科长多次提交请战书,出征武汉后她向中心党总支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来到武汉后,看到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各行各业奉献着的人们,更加体会了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感觉有党的坚强领导,是多么幸福,也更加坚定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王利: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党员本色
王利,微生物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除夕前夜,她和伙伴们接到新冠可疑样本,连夜检测,凌晨时分做出阳性结果,为了给全市疫情防控争取时间,也为了给病人救治争取时间,她和同事连夜驱车赶赴省疾控中心进行样本复核,马鞍山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得以第一时间确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在工作需要你的时候,你不上谁上”,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再寒冷的冬天总会过去,再迟到的春天终将到来!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洪颖: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用行动奉献自己的爱心与力量
洪颖,马鞍山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的一员,从事检验工作已有15年。大家一定还记得她那张脱下防护服后脸上布满勒痕的最美笑容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积极响应单位号召,主动报名要求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面前,她是一名冲锋在一线的战士!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冲在抗击一线,毫不畏惧。此外她还积极响应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倡议,一边抗击疫情,一边撸袖献血,为生命接力。
田芳: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坚守岗位默默无闻
田芳,微生物检验科检验师,自1月22日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为核酸检测小组的成员,每天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穿上让人窒息的两层防护服,与病毒近距离接触,成了这场战役一线中的一线,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尽管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致使身体百般疲惫,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去中心血站参加了义务献血,贡献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期待春暖花开!终将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王蓉:与新冠病毒"零距离"
王蓉,微生物检验科检验师。微生物检验科室承担了全市三区三县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为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她和同事们必须保证送检的标本能及时出结果,做好防疫的第一步"早"!她深知必须要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一刻也不放松,加班加点,坚守岗位。尽管离病毒最近,但是她坚定无畏,坚定信念!势必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罗颖:在疫情中奋进的年轻工作者
罗颖,微生物检验科检验师,这是她第一次真刀实枪的面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作为一名90后,在党和国家需要她的时候,没有一丝怨言、也没有任何退缩,跟单位前辈们从疫情开始的第一天就一直奋战在一线,有人说90后是最让人担心的一代?恰恰相反,当她穿着防护服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展现的只有坚定的目光、额头的汗水、以及不懈的努力,90后是未来坚守祖国的枪杆、是保护人民的勇士、也会是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推进者;加油!年轻的党员,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杨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杨晨,微生物检验科新加入的一员,是一名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学生,实战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但是身为一名共青团员,她认为自己应该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而不是畏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她努力学习并牢记每个实验步骤,为全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做出自己的贡献。身为95后的她认为“03年的非典,是全世界在保护90后;现在应该是90后保护全世界了”。周雅琴:临危受命义无反顾
周雅琴,门诊部护师,全市第二期MFEDP学员。出发前,她向中心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武昌,这个距离新冠疫情最近的地方,90后的她每天穿梭在武昌的各个隔离点,采集核酸样本。瘦弱的身躯穿上双层防护服的她,就像一名勇士,勇敢地奋战在抗疫一线。
在这场战役中,有在一线冲锋陷阵流调人员、检验人员、消杀人员,她们抛开家庭,离开子女,面对危险,她们从不畏惧,个个冲锋在前,面对艰辛,她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叫屈喊冤。也有隐藏幕后,指挥部署、保障后勤的神秘将领。无论来自哪里,大家都一样,都在为一个共同的梦想奋斗:为这烟火人间争得健康美满!用她们的话说:“我们做疾病预防,就是要防疫情,保安全;搞公共卫生,就是要为群众健康护航!”
她们是疾控战线的“娘子军“,她们用身躯站在病毒前面为群众筑起生命安全的壁垒!她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撑起抗击疫情的半边天!
编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尚玮
供稿:中心女工委员季洁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