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的相对毒性与自

双相情感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与自杀行为的风险显著增加有关,其中可能包括使用治疗该疾病的药物而导致的自身中毒。因此,治疗药物的选择应包括对毒性的考虑,尤其是对有风险的患者。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中特定药物的相对毒性,使用大型数据库提供证据,以帮助临床医生作出处方决策,特别是对有自杀风险的患者。

方法

采用两项指标来评估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物的相对毒性:病死率(致命和非致命自我中毒比率)和致命毒性(致命自我中毒和处方之间的比率)。评估的心境稳定剂包括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而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和利培酮。

致命自我中毒(自杀)数据由英国国家统计局(ONS)提供,非致命自我中毒数据由英国多中心自残研究中心提供,处方信息由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PRD)提供。主要分析集中在单一药物导致的死亡,还分析了多种药物过量可能的主要毒性物质的情况。研究时间为-年。

结果

1、心境稳定剂

八年研究期间(-),英格兰有59例自杀性死亡是由于单一药物中毒,还有37例服用多种药物,且心境稳定剂列为首要调查对象。这些96例死亡中,55%为男性,45%为女性;数据来自研究期间发生的例中毒自杀死亡病例。在59例死亡中,15-24岁人群占7%,25-54岁人群占61%,55岁以上人群占32%。

在同一时期,通过在英国进行的多中心自我伤害研究,确定了例使用情绪稳定剂的非致死性自残。从CPRD获取的数据表明,在-年期间,平均每年有46,份心境稳定剂的处方在接受调查。

结果显示,心境稳定剂之间的毒性似乎差别不大,除了考虑了多种药物中毒的病死率外,卡马西平相对于锂,导致死亡的可能性超过两倍(OR2.%CI1.16-4.85)。

2、抗精神病药物

在研究期间,有人因服用单一药物中毒而自杀身亡,另有61人有证据显示服用多种药物,但抗精神病药列为首要调查对象。例死亡中,66%为男性,34%为女性。这些数据来自起涉及自我中毒的自杀事件。年龄分布方面,15-24岁的人群死亡占6%,25-54岁人群死亡占80%,55岁以上人群死亡占14%。

在英国的自我伤害多中心研究中,有起非致命的自我中毒事件涉及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在相同的期间内,每年有32,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在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在服用过量时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大约是氯丙嗪的18倍(单药病死率:OR18.53,95%CI8.69-39.52)。其他方面,只有利培酮与对照药物氯丙嗪不同,前者毒性较小(OR0.06,95%CI0.01-0.47)。

表2病死率指数

表3致命毒性指数

结论

心境稳定剂的毒性在所有个体中差异不大。氯氮平的毒性远远超过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这些发现对处方政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有特殊自杀风险的患者。

参考文献

FerreyAE,etal.Relativetoxicityofmoodstabilisersandantipsychotics:casefatalityandfataltoxicityassociatedwithself-poisoning.BMCPsychiatry.Dec27;18(1):.doi:10./s---3.

推荐阅读

失眠症状可预测混合特征双相患者的情绪失调、冲动和自杀倾向

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将抑郁“传递”给女儿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授权。

投稿及医学服务请联系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

.







































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ystl/981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