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治疗的方法
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有一般性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心理音乐治疗。
1.1 一般性的心理治疗 在选用心理治疗前,治疗医师应详细了解和分析病史,包括患者的个性、生活事件、社会关系和行为表现等。开始1~3次心理治疗应以解决问题和制订治疗性协议,明确医生与患者在治疗中的责任。
1.2 认知行为治疗
根据Beck的观点,抑郁症病人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而这种偏见与抑郁发作密切相关,并阻碍着病人的康复。目前观点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是在童年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通常无明确表达,不为意识所察觉,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既是抑郁症的一种特征症状,也是人格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认知治疗的作用就是改变病人的认知偏见,主要方法就是医生和病人一道来找出和矫正导致抑郁症状产生的“功能失调性信念”。
1.3 支持性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又称支持疗法,是指在执行医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合理的采用劝导、鼓励、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证等方法。
1.4 人际心理治疗
人际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旨在改善抑郁病人的一些社交问题。抑郁症病人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因此,给予病人实施正确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达到缓解抑郁症状,解决病人人际关系的问题。
1.5 心理音乐治疗
心理音乐治疗是现代医学模式转移过程中,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美学
2 特殊年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策略
国外有研究发现童年经历是造成抑郁的重要因素,如童年时非父母亲自抚养;家庭成员有暴力行为;孩子经历虐待;童年生活不愉快等情况下,青少年的抑郁得分高。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个体的抑郁情绪与童年经历、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心理社会因素、精神疾病、物质滥用等诸多因素有关。
青少年抑郁症自发缓解可能性较高,倾向于自限性疾病,但存在复发的危险。近年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经抗抑郁剂治疗缓解后1年内复发率可高达40%~50%,且反复发作可影响青少年认知功能发展,并且增加自杀的危险性。
针对上述青少年抑郁症的特点,目前提出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庭治疗等方式,可作为青少年抑郁症特别是急性发作和轻中度抑郁症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