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易精医没有精神病的临床,但是,我们关怀这类病患,所以,特别引用一段视频。让精神病患者可以“一扫阴霾,拨云见日”。
精神病患的委屈
在医疗实践和人类的认知中,我们绝大多数人,包括医生和科研人员,是只“承认”肉体的疾病的。
换句话说,但凡是他们不理解,无法用仪器检查,无法在化验结果中找到异常的疾病,他们是不承认的。不仅不承认,还给予“精神病”这样的名称。这种毫无认知的情况下,随意的贴标签,而且还是“权威”的标签,这样的行为,极大的损害着精神病患的权益,也损害着医学的权威。
现实中,很多患者其实是有“自觉症状”的。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身体不适。绝对不是小孩子撒娇故意装病的那种。而是身体自主报警,产生的不适。
这类患者,在描述他们的异常和病态的时候,常常得不到周围人(亲人、领导、朋友)的认可,他们都会误以为我们是“癔病”。而当我们千辛万苦找到一个专家的时候,充满希望的描述自己的“特异”后,往往得到的答案都是标准的,统一的“精神病”。
最可气的现象是,当这类患者的数目越来越多,反正也是治不好的,很多不是这类疾病的正常人,竟然开始使用精神病类的词汇,给自己贴标签,赶流行。扭曲最严重的就是“抑郁症”。用一句流行语就是,出门跟人打招呼,不说自己没点抑郁,都不好意思见人。
身体的自觉症状,是患者可以感受的“事实”症状。这个病症,不会因为医师的认知和仪器的无能而增多、减少,这类疾病,就是这么存在着。
当一个医学模式,连正常人都需要化验确诊疾病的时候,这类虚无缥缈的疾病,是断然不会有成效的。所以,当一个人,这也不舒服,那样也萎靡不振,得不到家人的同情和医师的有效帮助的时候,自然毫无希望。病治不好,心情和生活也会一团糟。
中医的臓腑精神观
稍微熟悉《黄帝内经》的人会知道下面的对应关系:
木火土金水
肝心脾肺肾
怒喜思忧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黄帝内经》不仅构建了臓腑和经脉的生理体系。还构建了肉体和精神的人体情志。
在生理体系中,就已经存在“臓腑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区别。而在情志疾病中,现代医学是万万不会承认肉质的脏器会有“情感特征”。
用奥易精医的一贯观点:不是所有疾病,都是臓腑的器质性疾病。还有很多疾病是臓腑器质完全正常,但是,就是有病痛的。这类无法从仪器中检测的疾病,是现代医学的绝对盲区。
而在机械思维、牛顿理论和零部件构造人体组织的医学模式下,你怎么能够想象:我家汽车的发动机(动力系统,好比心臓),是整个汽车“开心、喜气”的根源?我家汽车的水箱(水液系统,好比肾臓),是整个汽车“恐惧”的根源?
但是,不要忘了,医学理论是服务于人类的。
人类有了各种各样的疾病,但是,不符合你的理论。请你们不要随意的下结论。正确的做法,是回家研究,修改、完善自己的理论。
现实中,最讨厌的事不就是:医生不懂,也治不好。然后随意给一个病名,给患者无尽的恐慌。
七情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我们中文中日常使用的,但是又深深被人遗忘的内容。七情的疾病,是臓腑的疾病。属于严重的疾病。
但是,切忌跟偶尔一次的情志异常混淆。
同时,切忌跟精神抑郁症等现代病混淆。
很多精神抑郁症,根本不是臓腑的疾病。它们仅仅是阳气的运转不利而已。所以,在辩证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患者的基础状况进行辨别。
上述所说的臓腑情志疾病,一般的人,想拥有,还求而不得的。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疾病,一获得,就是如此严重的。
主流精神疾病,依旧非臓腑
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中,许多零散的条辩、条文,是记载有特殊的精神疾病的。因为中医的想法是,按照中医的思维进行辩证治病,然后,精神情志的问题,自然会好,所以才不会单独分科,搞一个精神病科。(就算有独立科室又如何?不仅治不好,反而会坏事。因为,很多问题的根源在其他科室)
a发狂
按照《伤寒论》太阳篇的内容,有一种发狂的病人,不是精神异常,是因为小腹内部有淤血。他们的小便是正常的,不是便血。小腹腔内的毛细血脉或者经脉上,有严重的血块淤积。然后,有了发狂的问题。这类疾病,只需要活血化瘀即可。部分痛经的女性,也会感受到“发狂”的问题。她们显然就是下焦、子宫的淤血异常的严重。于是,每次经期,都会“狂躁、发狂”。治疗上,活血化瘀,清理淤血,自然就好了。不痛经了,不发狂了。
但是,现实生活中,正常人,不论是爸妈辈还是同辈的女性或者男友,他们的大脑中,对于“经期”的疾病,是默认的,是消极的。甚至,大部分医师,因为治不好经期的疾病,对于这类问题,也是忽视的。这就导致了大部分经期发狂的女性非常绝望。
问一个问题,男性,会不会也有淤血而发狂?
答案是,也可能有。我们会在一篇治疗“蛋疼”的推文中详解。
b胡言乱语,精神亢奋
在《伤寒论》的阳明病偏重,仲景先师在描述“大承气汤”病脉证的时候,就有下面的描述:
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从上述记录中,您会发现,一个人有严重的便秘,就有“谵语和视觉异常”的状况。
胡言乱语,随意骂人,还说自己看到了“鬼”。对于这类病人,想必现实中,我们会按照“迷信”进行归类,然后忽略生理和疾病。
所以,对于这类“见鬼”的患者,我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便秘,回家喝药。喝完了,再也见不到鬼了。
那么,为何会有胡言乱语和见鬼的视觉异常呢?
因为,便秘,在中医的理论中,属于实证。尤其是大承气汤这种,热实的疾病。因为有热,有实,就会随着经脉系统,往上,影响神智。同时,大便的燥结,在体内体外不都是臭烘烘的?这种臭气,会上熏心肺,从而神昏。于是,在古代的医书中,对“横膈膜”的作用,会有一条“分清浊”的记载。
于是,您会发现,肠胃系统的病症是会影响神智的。
c神经官能症
关于这类疾病,奥易精医曾经专门发文讨论过,您可以点击蓝色标题参看《本不“神衰”,被误导、误治成“神经衰弱”》。
d郑声:重复讲话
在阳明病的承气汤条辩中,便秘患者是谵语,也就是胡言乱语的意思。而现实中,有一类患者,是“重复讲话,有气无力”的状态。他们不自觉的,把一句话,重复很多遍。
很多人,一定会误以为,这是“个性问题”,这不就是“啰嗦”?
其实,不是的。《伤寒论》的注解是,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这种患者,应该从身体各个方面进行自查,然后,按照“补虚”的方式进行治疗即可。
热入血室:经期谵语
《伤寒论》原文4条:
第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第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第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金匮要略》也有4条记载。
对于女性来说,除了上述分析的“便秘的燥屎”可以导致谵语、见鬼的问题,在经期出现了“热入血室”,没有便秘,没有燥屎,也是同样存在的。
那么,您就会发现,《伤寒论》的体系中,阳明系统的问题和少阳系统的问题,都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况”。视频中,郝万山先生治疗病患时使用的主力处方,就是少阳系统的经方。
f孤独症: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
在《素问·阳明脉解》中,黄帝问了一个问题,为何有的人,讨厌人,讨厌火,听到了木质乐器的声音就会受惊?
岐伯的回答很简单:因为阳明是胃脉,是土,主管肌肉,那么,一旦血气壅塞,就会导致上述症状。
黄帝又问,为何有的人,会脱衣服到处跑,登高唱歌?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岐伯的回答,依旧是,这是阳明系统的问题。
但是,岐伯并没有提及如何治疗。
治疗这类问题其实很简单,阳明系统有虚实寒热,那么对应的经脉,按照五腧穴治疗即可。
如果阳明系统有经热或者腑实,按照《伤寒论》的阳明篇进行辩证,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g痰惊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这是引用自《伤寒论》的条文。一个正常人,仅仅是因为“火邪”,就会导致身体的各种问题。那么,这类疾病,您自己也会想到,通过仪器或者化验,是一定不会有结果的。
对于”惊狂、起坐不安“的人,仲景先师给的药也很明确。后世诸多医家在分析的时候都会说,蜀漆这个药,就是专门针对体表的痰水的。
这里的痰水,可不是普通人理解的咳嗽吐痰的痰。而是在身体体表,因为火热灼烧,导致的“津水”浓浊,形成痰。这个不是血分的问题,而是气分的问题。体表有了病态,就会反过来影响心神。
精神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第一是重点考察消化系统(肠胃、脾胃的功能)。
第二是以疏通气机为根本大法。气行则血流通畅,脏腑功能运行正常,病证能得以解除。
第三是注重脏腑经络的络属、毗邻、传变关系的治疗。
第四是潜阳、安神法的密切配合运用。亢越清窍内的邪浊得以降逆,清静之气得以上升,阴阳交合则安卧如常。
用药思路:
辛开苦降,疏肝理气,平肝潜阳,理气活血,
理气导滞,利水消肿,行气化湿,芳香开窍,
涤痰化浊,清热泻火,补养气血,燮调阴阳。
在上文中,我们引用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的内容,您也会发现,似乎大部分的“精神、神智、认知”方面的问题,都在“肠胃”。那么,对于肠胃功能的治疗,一定要排第一位的。
脾胃功能失调则会出现痰迷心窍、心血不足、气血失调等证。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人体所需的营养(气、血、津液)是依靠胃受纳腐熟水谷以及脾的运化功能,来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对气、血、津液的疏布,从而滋养全身。故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胃失降和,则气血生化无源,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湿、痰、饮等病理产物,且“脾胃虚寒证”生也。
警惕气血虚弱
当很多医师还在含混不清的使用“气血两虚”的时候,请大家一定要认清,身体可能不是虚,多数精神异常,是实,是热,是燥。
当身体的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的时候,气虚两虚也是虚无缥缈的屁话。当治愈了消化系统,那么,自然就可以消化水谷,制造气血。于是,不用补气血,就可以恢复了。
当身体的血脉经气都堵塞了,随意的使用滋补的药物,反而是助长泄气的。这个时候,最恰当的治疗方式,就是疏通,就是活血化瘀。
中医有一句口诀:“淤血不去,新血不生”。
对于“气血衰弱”方面,《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一中的“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为医患双方明示了最好的治法。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
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
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见于阳者,以阴法救之。
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对于百合病,古代医家的注解均为:
百脉一宗者,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悉致其病,则无之非病矣。
翻译过来就是,人体的血脉循环系统,其实就是一个。看上去分支很多,但是他们都是同出一源。如果是“血脉”系统出现了疾病,就是百合病。百合病的具体表现是:
想吃不能吃,情绪低落,想睡不能睡,想动不能动,饮食上偶尔有胃口,但是多数还是无胃口。身体的寒热状况非常奇怪,感觉寒凉,但是不寒。感觉发热,又没有发烧。口苦,小便颜色深黄。吃什么药都治不好,甚至服药还会加剧病症,导致上吐下泻。百合病的病人,身体身形没有变化,脉微数,但是,感觉可以看到神灵。
这种“疑难杂症”或者“精神异常”的疾病,仲景先师明确的告诉我们,可以治。但是前提是,先去研究透彻《伤寒论》,学会辩证。要不然,百合病的几个处方来回试吃,可是治不好病的。
希望在此
此文先引用了郝万山先生对于精神疾病讲解和治疗的视频。其次,介绍了中医理论中的臓腑情志精神的对应关系。最好,给大家介绍了非臓腑的精神疾病的经方治疗。
用郝万山先生跟病患的对话来说,“中医,从来不安慰(哄骗)病人,我们真的可以治疗你的精神疾病,让您恢复美好的生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奥易精医版块。
去TMD精神病
经方精神科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长按向我转账
去TMD精神病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医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