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的那些病8双相障碍

字数: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s)主要包括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伴或不伴有抑郁发作)和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和轻躁狂发作,没有躁狂发作)。

双相Ⅰ型障碍的诊断标准代表了对典型躁狂-抑郁障碍或19世纪所描述的情感性精神病的现代理解。与传统描述的区别在于,它既不是一种精神病,也不要求必须经历一次抑郁发作。然而,绝大多数符合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也经历了抑郁发作。

双相Ⅱ型障碍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重性抑郁发作和一次轻躁狂发作。它不再被认为比双相Ⅰ型障碍“更轻”,反复的抑郁发作和持续的心境不稳定会导致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

1、躁狂发作。

至少1周,几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有明显的心境高涨、夸大或易激惹(心境改变),并有过度的活动增多或精力旺盛(活动水平改变)。

存在至少3项下述症状:①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②睡眠需要减少;③话多、说话停不下来;④意念飘忽、思维奔逸;⑤注意力随境转移;⑥目的指向活动增多(工作、社交、性活动等)或精神运动性激越;⑦过度参与图一时之快的高风险活动(无节制的购物、轻率的性行为、愚蠢的商业投资等)。

心境紊乱严重影响社会或职业功能,或必须住院治疗,或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2、轻躁狂发作。

症状描述与躁狂发作一致。

病程要求:4天。

严重程度描述:没有显著影响社交或职业功能,且不需要住院治疗,且没有精神病性症状。

3、抑郁发作。

至少2周,几乎每天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存在下述至少5项症状,且至少有1项是核心症状。

核心症状:①情绪低落;②兴趣或愉快感下降;

其他症状:③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多;⑤坐立不安或迟滞;⑥疲乏或精力不足;⑦无价值感或内疚自责;⑧注意力下降或犹豫不决;⑨轻生观念。

流行病学、发展与病程

在美国,双相Ⅰ型障碍的年患病率约为0.6%,双相Ⅱ型障碍的年患病率约为0.8%。包括其他类别的双相障碍在内,双相障碍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8%。

双相Ⅰ型障碍的男女比例相当。双相Ⅱ型障碍性别比例的报道则存在差异。很少或几乎没有证据证明双相障碍存在性别差异,然而一些临床样本提示,双相Ⅱ型障碍在女性中比男性更普遍,这可能反映了在寻求治疗或其他因素方面的性别差异。

双相障碍中,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1%,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14.0%,估计遗传因素对双相障碍发生的贡献率约为80%。

双相Ⅰ型障碍首次起病的平均年龄为18岁,双相Ⅱ型障碍则是在25岁左右。中年晚期或晚年起病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需要排除其他躯体因素的影响(例如,额颞叶神经认知障碍、物质戒断等)。

双相Ⅰ型障碍的就诊原因通常是躁狂发作。在有躁狂发作的个体中,超过90%会有反复的心境发作。约有60%的躁狂发作,在其后不久会出现一次抑郁发作。

双相Ⅱ型障碍通常是在抑郁发作期间就诊,开始时并不会抱怨其轻躁狂症状。功能损害来自于抑郁发作,或来自持续的心境波动、不可靠的人际或职业功能。

双相Ⅱ型障碍的特征是冲动性,可能导致自杀企图和物质使用障碍。在一些个体,可能有创造力的升高,轻躁狂期间的高创造力体验可能会影响治疗的依从性。

双相Ⅱ型障碍的终生发作(包括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次数往往比重性抑郁障碍或双相Ⅰ型障碍更多。虽然轻躁狂发作是作为确定双相Ⅱ型障碍的特征,但似乎抑郁发作更为持久和导致失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发作的间隔期倾向于逐渐缩短。约有5%-15%的双相Ⅱ型障碍最终发展为躁狂发作,诊断也将变成双相Ⅰ型障碍,无论随后的病程如何。

在发作间期,很多双相障碍个体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功能水平,但约有15%-30%的个体工作能力仍然严重受损。总体上,功能的恢复显著滞后于症状的改善。即使在情绪正常期间,双相障碍个体的认知能力也存在缺陷(认知测验的成绩较差),可能造成职业和人际关系上持续终生的困难。

双相障碍的药物治疗

双相障碍的基础治疗是应用心境稳定剂。严格来讲,“心境稳定剂”这个术语是不确切的。一方面,这些药物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了心境障碍这个领域。另一方面,除了被看作是典型心境稳定剂的锂盐和抗惊厥药物,许多其他药物也有稳定心境的作用(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仅有少数患者在经过单药治疗后,对治疗耐受并且病情持续得以缓解。因此,联合使用心境稳定药物是双相障碍的标准治疗。

相较于单药高剂量的治疗,目前更倾向于应用多种药物,而把每种药物的剂量降低至可耐受的程度。这种类似“鸡尾酒疗法”的治疗策略比高剂量的单药治疗疗效更好。

根据目前的循证依据,治疗躁狂发作最好的联合方案是锂盐或丙戊酸盐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剂和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发挥增效作用。

对于双相抑郁发作,奥氮平+氟西汀联合治疗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其他一线药物选择包括喹硫平、奥氮平、鲁拉西酮和丙戊酸盐。锂盐和拉莫三嗪也可能有效,为二线药物选择。阿立哌唑、利培酮、齐拉西酮、三环类药物则可能无效。

在预防双相障碍复发方面,一线推荐药物为锂盐;二线药物为丙戊酸盐、奥氮平、喹硫平;三线药物为在心境发作急性期治疗有效的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双相障碍的心理治疗

心理教育:针对双相障碍患者的心理指导疗法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其内容包括正确认识疾病和药物治疗、识别早期复发的迹象、提供有帮助的信息资源等。

家庭治疗:用以提高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人际与社会节律治疗(InterpersonalandSocialRhythmTherapy):该联合治疗运用了以下原则:记录心境症状和生活事件、把心境和生活事件相联系,保持日常生活节律,将人际关系因素与不恰当的节律相关联。

主要参考文献:

《精神病学教科书》,罗伯特?赫尔斯,人民卫生出版社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北京大学出版社

《Maudsley精神科处方指南》,大卫?泰勒,人民卫生出版社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miaomiao_zoe

sina.







































中科白癜风让新年不白过
白癜风能看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ystl/97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