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
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出现精神病之后有什么行为变化呢?
1、行为诡异。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凡人很难与其交流。这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2、性格突变。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忽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分歧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3、情感紊乱。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四周事情不感爱好,脾气开始变得急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4、睡眠障碍。逐渐的,或者忽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精神崩溃
我们该如何对待
精神病人呢?
精神病的早期表现可能不典型,症状易变,出现短暂。所以,当怀疑家庭中某个成员精神异常时,家属应在掌握精神病常识的基础上,对被怀疑者留心、仔细观察。若发现确实存在某些奇异的征象时:
第一,家属应及时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咨询,弄清精神异常的性质和程度,并征求医生对处理的建议。
第二,抢时间尽早让病人就医,不能讳疾忌医。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存在肯定的精神异常,家属应立即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不要拖延或回避。切不可求神拜佛、请巫医神汉打卦,否则不仅会使病人遭受身体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治疗,拖延了病情,增加了疾病治愈的难度。据观察,许多病人治疗效果不好,就是因为信迷信错过了早期治疗良机造成的。
至于治疗方式,当以住院治疗为首选,家庭治疗为次选。因为住院便于对患者进行系统治疗,有利于获得理想的疗效,降低药物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家庭治疗不能保证病人遵医嘱服药,也可能出现药物副作用增加病人的拒药行为,导致治疗中断,延误病情。当然,住院治疗和家庭治疗两者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做好家庭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家庭护理不仅包括对患者生活上的关照,督促其按医嘱服药,更重要的是给患者以心理上的鼓励与支持。家庭成员是精神病人最密切的接触者,是最重要的心理保护资源,家庭的态度与治疗是否及时、系统及治疗的成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成员应在充分谅解精神病人各种病态言行的基础上,关心爱护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予以感情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慰籍,让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这对于促进疾病的恢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值得提醒的是,对病人生活上关照并不需要给其吃“补药”,或让病人被动绝对休息。精神病并不是身体虚弱引起的,故吃“补药”或单纯休息于疾病的康复无益。其实,只要病人饮食正常就行了,不需要加强营养。在家庭尽量安排病人做些日常活动如做家务、看些书报、参与娱乐活动、参加探亲访友、适当社交等,比单纯被动休息对疾病康复更有利。心理上支持也不是无条件地迁就病人,避免“精神刺激”。既有热情的鼓励与支持,也要有温和的批评与拒绝,引导病人正确地对待外界的压力,增强患者自身内部抗“刺激”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减轻患者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促进精神症状消退,巩固治疗效果
广而告之!
接触这类病人时,最忌讳用言语刺激他们,而应耐心、和蔼,以柔克刚,好言抚慰。如果病人已经被激怒,则不要与其过多交谈,可请平时受其尊重的亲友、同事进行劝说,有时可以暂且平息事态。
若病人正在发生暴力行为,或手持伤人物品,切不可单身接近,应该及时报告社区和警察,在警察到场的情况下,由一位家属对其劝说,分散其注意力,其他人可从其背后、侧面,趁其不备拿下病人手中之物;然后再采取下一步措施;尽快将病人送往精神病院急诊住院治疗。有条件时,也可先给病人注射镇静药物,医院治疗。
观看《四季青街道突发精神卫生应急处置演练》视频视频较大,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