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预防是大势所趋
作者:首都医科医院王传跃教授
专家介绍:王传跃
学历:博士研究生
科别:精神科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擅长:擅长各类精神病性障碍、抑郁症、难治性神经症以及睡眠障碍的药物治疗
年4月13日至15日,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年会召开,我院王传跃教授荣获“年杰出精神科医师”称号。这是目前我国精神医学领域设立的行业最高奖之一。获奖者是全国精神科医师的楷模,代表行业的光荣形象。
年来,医学的发展改善了很多疾病的治疗,比如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传染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它对精神疾病的贡献却不很显著,精神病的结局没有太大的变化。究其原因,我们的治疗必须要等到病情充分暴露后才开始,此时功能的缺陷是很明显的,功能的恢复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对于精神疾病,关键不在治愈,而在于高危个体的预防,不让病情发作,这才是将来的治疗趋势。换言之,如果能将干预提前的话,也许真的能大大改变精神病的现状。我们用冠心病的防治作一个对比。早期,可以通过家族史、运动心电图、血液里的以些生化检测等确认高危个体:发现之后,它的干预措施也很确定,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外加一些控制血脂的药物,这些能够大大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但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早期确认方面一直就是一个难题,即使病人已经出现精细的认知功能缺陷了,思维有不寻常的内容了,行为上出现退缩、孤僻了,个性有改变了,原来挺活泼的人突然无缘无故变得孤僻、敏感猜疑了,也仍然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只有当精神病明确诊断之后,才进行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可见,我们要像防治心血管病那样,找到精神病的预防办法,预防高危人群。前不久,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院主席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精神分裂症的再思考》指出:精神分裂症作为神经发育性障碍的重新思考,跟过去年来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我们正在发生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也许会使未来呈现预防和治愈的新曙光。
此篇文章重新发出,旨在更正4月24号介绍王传跃教授的简历有误,在这里由衷感谢读者的真诚关爱
了解更多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白癜风专治医院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