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史学奇才抑郁自杀天才总是孤独的

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就像周星驰的《美人鱼》里唱到的一样,

  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无敌是多么,多么空虚;

  独自在顶峰中吗,冷风不断的吹过;我的寂寞,谁能明白我?

  一根弦崩太久大概也会断掉。

  林嘉文,出生于年5月,今年18岁,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曾出版两本史学专著,于2月23日晚上在家里跳楼自杀,有消息称林嘉文患抑郁症,一直靠吃药控制。

  他被誉为“史学研究天才少年”。著名历史学家、宋史大家李裕民教授,盛赞其为“解放后如此年龄著书写宋史的第一人”,“解放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作者”。

  这个天才少年的突然离去,让不少人都扼腕痛惜。但在这个被称为“史学天才”的高中生自己看来,这样的离去并非是“草率的轻生”,却是经过“对生死的深思熟虑”。

  是什么让天才少年走到了这一步?专家是这样说的:内心的孤独使他选择了不归路。

林嘉文:最后的话

终于还是要离开。一走了之的念头曾在脑海里萌发过太多次,两年多来每一次对压抑、恐惧的感受都推动着我在脑海里沉淀下今日对生死的深思熟虑,让我自己不再会觉得自己的离开只是草率的轻生,让我可以以为我最终的离去不仅是感性地对抑郁、孤独的排解,也是种变相地对我理性思考之成果的表达。

  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我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太没意思了。更何况我精神上生活在别处,现实里就找不到能耐的下脚的地方。活着太苍白了,活着的言行让人感到厌烦,包括我自己的言行,我不屑活着。离世前唯一的担忧是我的遗体大概会很难看且任人摆布,周围的环境决定了人很难有个体面的活法,连小小的中学里也处处是浓厚的政治气息(举一小小例子,西中教学楼内教师办公室靠走廊的的门窗无不是人为地被用纸贴上或用柜子挡住,或者干脆办公室靠走廊一侧就没建窗户,而学生教室却可随时被人从窗户向里一览无余,这就是种显而易见的对等级氛围和身份权利差异的暗示,套用周振鹤先生的概念,可谓之校园政治地理学。可叹很多老师从没意识到过他们这种不自重,用寡鲜廉耻评价毫不过分,因为他们一面对自己享有的这种特权安之若素,另一方面却大量抱怨着中学老师社会地位、收入、学校里面领导的官僚化作风,却不反思自己),这样的社会风气里,容不下安乐死这样很个人主义的事的,因为总有人想榨取别人,自然不能放别人自由地生死。

  你们知道吗,在这最后的时刻,在我给除刘雅雯外的每个人——包括我的亲人与学友——写下这些话的时候,内心竟然有种施舍般的悲悯。我想我应该坦白地告诉你们这一点,好让你们以对我的狂傲和自以为是的嘲笑,来减少点你们心里的恐惧。

  遗嘱见下:

  ……

  3、希望我的父亲能知足,珍惜我的母亲,同时改掉自己家长制的脾气以及极差的饮食追求,认清自己实际的生活能力和状况。太爱出去跟别人骑自行车,其实是不够挂念妻子和家庭。不要再保持那种单身宅男才会有的饮食习惯了,不健康,且这种饮食习惯是对性格和责任心的投射,说明人活得浑浑噩噩。

  4、希望我的母亲能振起精神来多抓抓工作,多去挣钱。这样若我父亲先离开,至少还可以维持生活。一个志在过小日子的人,精神也会很脆弱,要学会找些东西依靠。金钱是可以依靠的,另外还有志业也可以支撑人。

  5、感谢西北大学招生办刘春雷主任邀请我报考西北大学,很抱歉辜负他一片诚意。谢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将我评为夏令营的优秀营员。谢谢邓小南老师的关照。

  6、向我的“朋友”们致歉,抱歉我给过你们一些错觉,我曾自私地想让我尝试去适应与世界相处,努力过放下我自以为是的精神洁癖。但我天性敏感,总是善于从在貌似愉快的氛围中的发生的小小分歧里窥探出自己与别人的殊途,让你们为我这么一个于你们活下去无意义的人耽误了些许时光。

  7、我要承认我对历史研究的日久生情。之前在媒体上抑或私下里,总冷冰冰地说历史研究只是渐渐随年岁长进而被我习惯的工作而已。但活到最后,对之还是曾有过牵挂。人活在世上,实在不该太把自己当回事,但只要人要赖活着,总得靠某种虚荣来营造出自我存在的价值感,无用的历史研究曾让我底气十足。虽然我的两本著作烂到算作草稿都不配,但我对我的学问有信心。我对古人的历史没什么兴趣,但每当我为活着感到疲惫、无趣时,对比之下,我总会自然地想去缩进历史研究的世界。但是即便是做研究,也并非能让我拥有尽善的生活感觉,因为有太多虚假的“研究”,还因为本质上少有其他人会对研究爱得纯粹。一个人喜欢追索,哪怕是对任意领域的,都会受到现实的阻挠和精神的压迫。问太多、想太多是种折磨,因为这样的情况下人会很难活得简单肤浅起来。好像说远了,其实仅就对做历史研究的想法而言,我只是想明白了心有天游,拘泥在一门学问之中,那样活着也是很庸碌的。

  说放下也就放下了。

  林嘉文

  年2月23日于西安

对此,网友们有很多话要说↓↓↓

  

高太太驾到:虽然逝者为大,也表示想要尊重,作为一个佛教徒和一位母亲我还是忍不住想对你说:呸!读了那么多年的书都给你读进菊花里了吧,读书是为了写漂亮的遗书和头头是道自以为是的大道理吗?你四肢健全无病无痛饱读诗书有什么活不下去的道理。那么多活在痛苦边缘的人都在坚强的活着!做人不容易你却不珍惜!

  

龍象漢音: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送给所有

  研究历史患上抑郁症的可怜的人。这是一条邪路。

  

任性摸石头:抑郁症有物质病变,自杀不是患者自己可以控制的。理解他的选择。遗书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太消极了。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但人生的价值在于,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找到乐趣。

  

沐沐沐霖霖霖han穷疯了的人:这个世界上,越愚蠢的人自私的人越活的理所应当,而想的太多的总是认为世界过于肮脏无自己立足之地。现实是,愚蠢的人太多,聪明人太少。聪明人无从改变别人的蠢,只有改变自己的存在。曾经我也和他有类似想法,看他的遗书真是百感交集,爱莲说爱莲说,你怎么唯独看不懂爱莲说。可惜可惜。

  

套头衫小骄傲:因为我的庸碌,我自身也曾烦恼,但又是因为我的庸碌我想的东西又不多,而且也是一个大俗之人所以更贪恋世间的浮华。想的越多越不能活的快乐……

  

贰叁叁様:我一直记得高中一位同班同学成绩永远是班上前三。我有时会跟着他到走廊背书,然后有一天他跟我说他觉得读书这件事感觉有点读够了。后来他就真的退学了……感觉真的很厉害的人,有时候看透了一切,那种突然的失落感会让他们接受不来吧。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1、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2、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专家提醒:孩子持续两周情绪低落,就应该注意了

目前12岁-18岁的青少年换抑郁症的比较多,也就是青春期和高中阶段。分析这些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是“爱的缺失”,并非很多人以为的学习压力大。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中,几乎都是家庭亲子关系不好、父母婚姻不和或童年不在父母身边这三种情况,孩子在童年到青少年成长阶段,一直是缺少爱的状态,这是最突出的诱因,学习压力倒是其次,此外还有性格内向、人际关系、遇到失恋或者单相思等诱因。患抑郁症的中学生中,男孩子显著多于女孩子,这与女孩的性格有关,相对男孩,女孩更善于表达情绪,容易与父母沟通,遇到不开心的事会情绪释放。

  专家表示,这几年来有抑郁等心理问题来就诊的青少年日趋增多,有数据表明,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占青少年人群约15%,亟需社会   专家表示,面对抑郁症青少年的增多,社会、家长、老师和学校更应该警惕。目前我们的青少年教育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追求学习名次,对于孩子始终是沉重的压力,而忽略了关于“做人”的教育,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付出和感恩等日常道德规范的培养,缺乏社会真相、挫折教育。因此,青少年普遍缺乏健康的心理能力,不能承受痛苦。事实上,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心理健康起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教育更不能缺失心理健康教育。

疑问:爱思考的人是否更容易抑郁

1、高智商的人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本身与患者的思维水平、是否爱思考、聪明程度、是否天才等没有直接关系,抑郁症的发生因素多样,与遗传、家庭、性格、压力等均有关系,是一个综合因素。但如果一个孩子很聪明、有天才倾向,无论是自己本身,还是家人、老师、学校、社会的期望值就很高,反过来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有时候就会间接引发抑郁症的出现。

  学习能力强、思想性越强的越容易抑郁。英国心理学家波斯特博士表示,创造性的才华和病态的心理,确实有着某种联系。天才中多有精神类病症,而精神类病症又时常能激发灵感和创造性。因此,许多高智商的人容易患抑郁症。

 2、春天是抑郁症最危险的季节

  春季是发芽的季节,此时气候多变,人体经历了冬日的严寒,容易情绪躁动,春天是抑郁症最危险的季节,春季气压低,容易引起人脑激素分泌紊乱,多变的天气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较频繁。而且春季人们的压力也比较大,春节后人们都怀着美好的愿望,但是几个月没有什么转机,性格内向或者暴躁、不自信的人更容易精神紧张,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预防春季抑郁症,除了去心理咨询科进行疏导治疗、认知治疗、音乐治疗、发泄疗法外,特别建议应该多吃蔬菜多晨跑多走出家门,融入春天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3、很多抑郁患者会选择跳楼

  在抑郁症患者的心目中,抑郁就像癌症一样,没日没夜折磨人,过程非常煎熬和漫长,因此,他们希望得到最快最轻松的解脱,因此很多人会选择跳楼,瞬间一切就结束了。

看名人如何对抗抑郁症

巴尔扎克曾说:“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它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一样”,古今中外,不少名人都曾受到过抑郁症的折磨,包括林肯、罗斯福、梵高、海明威、三毛、张国荣等。那些顽强挺过抑郁那一关的名人都是怎么做的呢?

林肯:剪下报纸上对自己的赞美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26岁和32岁时,抑郁症发作最厉害,一度险些自杀。在给友人的信中,林肯曾经表示自己是“活着的人中最痛苦的一个”。在任总统期间也未幸免于难。据报道称,他常常失眠,对生活绝望,导致白天工作无精打采,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饱受抑郁症折磨的林肯,在当时还没有心理医生的情况下,自己琢磨出了对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这就是“剪报”,他把报纸上美国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赞扬的溢美之词剪下来,放在随身的口袋里,在心情抑郁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以此振奋精神,缓解病情,并最终战胜了抑郁症。

丘吉尔:不让自己“闲”下来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样的民族英雄,也曾被抑郁症纠缠。丘吉尔如同许多忧郁症患者一样,为避免无所事事时让自己“乌云压顶”,拒绝让自己休息或放松,每当公职一空下来,他就想尽办法排遣,包括绘画、写作与砌砖,他也因此成为为数不多的文豪级政治家。

杨坤:穿色彩明亮的衣服坚持锻炼

  以一首《无所谓》走红的歌手杨坤也曾患有抑郁症。知道自己生病后,杨坤去看过心理医生,也接受过药物治疗,同时辅助一些其他疗法。

  阴暗的天气,杨坤会特意穿上色彩最明亮的衣服,去户外骑马或骑摩托车。想清静的时候,去一些特别宽阔的地方,如山里,只要看到绿色,心就能安定下来。没工作的日子,每天中午起床,先喝两大杯白开水;饭后,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消化,走到健身房里,骑车、跑步、游泳、做器械,出了一身汗,烦恼就被抛光了;下午五六点钟结束,叫一帮朋友,或到家里,或在外面吃饭。一天特别充实,完全没时间再抑郁了。

许巍:亲情陪伴跑步让他恢复

  从西安走出的歌手许巍也曾患上抑郁症。“在患病最严重时,总是在考虑着结束自己的生命,负面情绪特别多,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度日如年。”许巍说。

  患病后,许巍基本不跟朋友联系,封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父亲对此很担心,悄悄拿走了他的电话本,挨个儿给他的朋友们打电话,邀请人家来家里玩。哪里有治疗抑郁症的讲座,许巍的父亲都会风雨无阻地倒好几趟车赶到那里去听,认真地记笔记。一次,他听说夜跑能够缓解失眠的症状,就拉着许巍天天晚上跑步。深夜,寂静无人,大街上只有白发苍苍的父亲陪着他跑步。后来,许巍的失眠治好了,父亲却开始失眠了,晚上一定要跑步之后才能睡着。









































治疗白癜风那里最好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ystl/97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