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神科患者的“男丁格尔”
—医院精神科董秀恩
董秀恩是医院精神科的一名男护士,参加工作近十五个年头了。十几年的护理生涯中,他始终工作在精神科的护理一线,把爱的种子播散到每一位特殊的患者心里,让满腔的激情伴随着青春与梦想一起飞翔!
“没有强大的内心,无法做好精神科护士”
十几年前,董秀恩来到医院时就被分配到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入科伊始,带教老师就讲:面对精神病患者,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对于在学校从未学过精神科相关知识、也从没接触过精神病患者的董秀恩来说,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知所措。因为面对一群特殊的患者,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钟将会发生什么。一次,一位新住院的老人对医护人员发脾气,将门反锁,从窗户向外扔瓶子。在家属的协助下,董秀恩进入了患者的病房,迅速从身后抱住了老人,成功控制住他。尔后,董秀恩在病房中耐心地开导他、安慰他,最终,老人安静了下来。但没想到在董秀恩将要转身离开时,老人却反手给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年轻气盛的董秀恩一时就懵了,既觉得丢人,又觉得无助,委曲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但他知道,这是特殊的病人,他不能用常人的思维去对待这位老人。精神科护士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服务、耐心冷静的性格,还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忍受病人的古怪情绪与社会观念中的各种歧视。没有哪个精神科护士没受到过患者的辱骂,挨打在精神科护士看来都是家常便饭。董秀恩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这样不愉快的经历了。但在他看来,这些也都是可以理解的。冷静下来的董秀恩只是依旧细心护理每一位患者,更加耐心地与打过他的患者交流,直到患者康复出院。有些康复后的患者也会特意找到董秀恩赔礼道歉,解释就医时自己的痛苦,并对护士当时未给予还击的行为感到很感动。董秀恩看到了精神科患者可爱的一面,切身感受到他们是最需要理解和帮助的人,更加坚定了做好一名精神科护士、去帮助更多精神病患者的决心。平时,董秀恩也会用自己的实际感受鼓励新入职的护士同行,并把一些经验传授给他们,比如,有些患者在打人之前有一些先兆,出现咬牙瞪眼、握紧拳头等古怪行为,但是有些患者却看起来很平和,悄悄地跟在护士身后走,然后突然举起拳头打一下,很难防备,这些都需要护士平时加备注意。他的现身说法,使一些同行没有因为患者的打骂产生过改行的想法。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精一行。”
有人说,护理人员要想在临床科室干好至少要3年,要想在精神科干好至少要5年时间。的确这样,董秀恩工作的病房属于重症病区,是高风险病区,也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科室要求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因此,在工作中,护理精神科患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娴熟地掌握防爆和沟通技巧,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的躯体疾病。这靠的是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比如有位躁狂患者,在家时经常冲动,打人,外跑,护士就要注意了解、掌握病人的家庭背景、病人的想法、住院前的行为表现等等,患者外出检查时的时间、方式及陪人,并且沟通时要避免激惹患者。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要通过这样多次、细致地沟通,才能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家庭背景、住院前表现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接触和护理方式。对于精神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要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更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做好心理护理,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十几年的工作中,董秀恩参加了多次危重患者抢救工作。通过防爆技能培训班、“优质护理服务”等的学习,董秀恩不断强化基础护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要想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工作相结合,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付诸实践。董秀恩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业务,学习精神科专科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多与患者沟通,体会要领,尝试从不同角度对患者给予心理关爱,降低患者精神科暴力、自杀的风险。不懂时就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向同事询问,自己摸索实践,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患者症状,防范要点,明确工作的内容、方向,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董秀恩常说自己的工作目标只有一个——“把工作做得更好”。在工作中,除了本职任务外,他也常常协助护士长管理病房,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者父母心”,董秀恩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为己任,希望所有患者都能尽快康复,于是每次进入病房时,他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地鼓励患者,耐心地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祝愿他们早日康复。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正确认真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全心投入,才能收获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我知道选择了护士就是选择了奉献。”
护理人员就是要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用自己的爱心、诚心、细心换回病人的舒心、放心、安心。董秀恩心里的“以患者为中心”就是要真真切切的从患者需求和安全出发,为患者排忧解难。在病房里,热水没了,不等患者和家属提出,他已经去为患者打水了;常常为长期住院患者适当改善饮食;发现患者忧郁、情绪低沉,董秀恩想办法把他们安置在人多、气氛活跃的环境中,选择色彩鲜艳的品种进行工疗,并让他们参加热情奔放、欢乐愉快的娱疗活动;对慢性衰退的患者,给予安排简单刻板的工疗项目,督促训练患者活动,使患者的智能、行为等精神状态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等等,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治及生活环境。
曾经有一位老年痴呆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就连最简单的吃饭、喝水、入厕等都不知道。老人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因要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而无法陪床,每日都要靠护士喂水喂饭,定点提醒入厕大小便。有一次,患者已经3天了没有大便,董秀恩便自己带着老人入厕,指导老人蹲下后,老人仍不知道排大便。董秀恩就自己示范给患者,患者通过模仿后最后终于解出了大便。这种事情虽然是小事,但在病房中经常会发生,能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董秀恩感觉很自豪,他认为自己做了有意义的事情。
董秀恩所在病区每月都会收治酒精依赖患者住院。有些患者戒断症状较重。曾有一位酒依赖患者住院后症状特重,震颤谵妄、大汗、多脏器损害,医生给予下病重、监护吸氧,家属只有一人日夜陪护。董秀恩作为责任护士责无旁贷,协助家属帮助照顾患者,从鼻饲营养、皮肤护理、会阴护理到翻身叩背,常常是累得满头大汗。看到家属显出劳累时,董秀恩会安排家属休息,自己全程代为看护。“今天有没有哪儿不舒服?”“昨天睡觉怎么样?”“吃饭吃的饱吗?”“冷不冷?”这通常都是他每天询问患者最多的话。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凭着扎实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对患者细致入微的护理,董秀恩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每当忙得一脸疲惫,上夜班彻夜不眠时,来自精神病患者发自内心的一句问候“你们真辛苦!”“歇一歇吧”,都包含着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接受,也会让董秀恩感动万分,不断激励着他在精神科的护理岗位上继续前行。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技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