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血糖更可怕的低血糖有哪些表现

低血糖有哪些表现?

低血糖的表现分为两种类型:

(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眩晕,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

(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

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临床上还有些一些“另类”的低血糖表现①低血糖引起冠心病患者出现心衰,持续憋喘;②低血糖引起了肢体活动障碍,出现偏瘫;③低血糖引起类似于精神病的认知障碍表现,如用头部撞墙等;④出现牙关紧闭等癫痫样反应;⑤出现无法听懂他人话语的情况,且在低血糖期间发生的事情被全部遗忘。

与高血糖相比,低血糖的危害毫不逊色,一旦延误低血糖的诊治,后果将十分严重,甚至会让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而这其中,又以“无症状性低血糖”最为凶险。

无症状低血糖

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往往没有任何感觉和先兆,病人常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昏迷,如果抢救不及时,患者很可能因为持续的低血糖状态变成植物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内分泌科医生一定要高度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

低血糖的面孔,不止有一副!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轻度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慌、头晕、出汗、手抖、饥饿感、面色苍白、虚弱等。随着低血糖的进一步加重,患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缺糖症状”,如行为怪异、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定向力丧失、嗜睡、昏迷等等。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是低血糖的警示信号,它可以提醒患者及时自救或就医。但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可能不发生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仅表现为中枢神经缺糖症状。这类病人由于缺乏典型症状,不易被自己及他人察觉,很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最终酿成严重后果。为什么会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自主神经,降低交感神经的敏感性,使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灵敏度下降甚至丧失。在这种状态下,患者很可能在没有饥饿、心慌、手抖、出汗等前驱症状的情况下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此外,某些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一些β受体阻滞剂,掩盖了低血糖的某些特征性症状,患者也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常见于哪些患者?无症状性低血糖多发生于病程较长的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酗酒者。临床上对这些患者一定要格外警惕,加强24h血糖监测。如何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避免漏诊?导致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3方面,一是吃得太少或进餐延迟;二是动得太多,加之未及时加餐;三是用药不当。为了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医生一定要协调好患者饮食、运动和用药三者的关系,嘱咐患者的进餐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及睡前适当加餐;运动量不宜过大;调整药量要循序渐进。另外,对于频发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







































白癜风治疗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phzl/97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