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暮年那些患上精神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

谨以此文纪念朝鲜战争爆发70周年。

在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走上朝鲜战场时,16岁的蒋振娟可能没有想到,仅仅1年半后,自己就成了精神病人:胡言乱语,乱解小便。继而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并且拒绝与任何人交谈。

年蒋振娟和胡久昌,医院合影

70年前,数百万中国军人先后跨过鸭绿江,投身于抗美援朝的战场。十余万中国军人埋骨他乡,20余万伤员回国治疗,2万余人被俘。

70年后,即使是那些声名赫赫的英雄,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罗盛教,都已经淡出了不少人的视线,何况还有另外一群老兵,已经更早地被人们所遗忘。

在今天的浙江医院老年精神病区,75岁的蒋振娟,思维仍然停留在56年前,医生护士都叫她“小蒋”,问到年龄,她永远的回答都是“17岁”。而她的病友,87岁的胡久昌,已经卧床不起。他们在医学上被称为“战争应激反应”患者,当年共有名志愿军人来到这里,其中人长期留在这里休养终老,而现在,只有蒋、胡二人尚在,在混沌中走到一生的末段。

他们的战友,80岁的原志愿军第60军师战士赵英魁,却长期留在了台湾。作为1.4万名被胁迫到此的志愿军战俘,他的人生下半场,更加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直到近年来,这些特殊的原志愿军战士的命运,才得以被公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ttx/982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