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效不理想,该如何治疗
精神疾病与其他的疾病有所不同,它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也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较大的一部分患者可能来说服药后疗效不会即刻见效。这时候家属就会着急、焦虑,其实这个时候作为家属不应该存在这样的状态。家属的情绪大多数会影响患者,家属过分的焦虑,会给患者带来不好的情绪。而家属这时候应该多与患者沟通与交流,给患者信心、鼓励。也要了解及做到下面几点:
1药物的副作用是药三分毒,也均会有药物的副作用,精神科药物也是一样。抗精神疾病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头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体重增加等,这些反应通常会在服药初期即出现,但会随着继续服药而逐渐消退甚至消失,这是因为人体会因持续服药而逐渐耐受适应。因此,部分患者服药之后会出现不适,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随着药物的增加。但会随着继续服药而逐渐消退甚至消失,这是因为人体会因持续服药而逐渐耐受适应。如果一直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就需要找医生沟通考虑调整用药了。2药物的疗效除却部分速效药物外,不少抗精神疾病药物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逐渐起效,常见的比如抗抑郁、抗焦虑类药物。而且,即使起效后,通常也需要继续服药至足量疗程(一般数月至数年不等)才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普通疾病如感冒发烧,通常数天便可治疗缓解甚至治愈,而精神疾病的治疗却不是如此,这使得部分患者与家属,在服药一段时间未看到明显效果后,便开始焦虑:是不是这药没效果?因此,可在治疗初期及时与医生沟通,详细咨询药物起效的时间节点,药物的副作用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从医生意见。如果长时间的服药导致身体承受不住药物副作用及服药到达医生指导的时间节点,患者的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这个时候,患者与家属就可以找医生沟通调整用药了。那么,在此期间,有哪些事需要注意?如何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
1不要擅自调整用药擅自减药或停药,均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不稳,加重,或者复发,而患者的疾病复发次数越多,治疗起来就会越困难。因此,遵从医嘱切莫自行调整,是治疗的关键。2向医生说清楚想调整用药的原因与医生沟通时,一定要说清楚此次调整药物的原因,包括身体承受不了药物的副作用、药物无效、精神症状未得到控制,也一定要告知此时患者在家中的具体情况、睡眠情况等,方便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更好的指导调整药物。3维持治疗期间的调整用药精神疾病同高血压一些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时间的服药或者终身服药。而随着药物的耐药产生,药物及药物的计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患者药物治疗的时间长短,这期间,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变化,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用药。如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医生便考虑可以尝试逐渐停药,又或者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联合其他药物一起治疗。因此,医生往往会与患者家属约定复诊的时间,要求定期汇报疾病变化情况,方便医生及时了解并作出判断。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患者与家属不可避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出现焦虑担心等情绪,这些都是正常的。需要做的便是,一旦觉得患者目前的治疗存在问题,不要只是紧张担忧,而是应该理清楚患者目前的情况,属于上述中的哪一种,然后带上患者的病历和正在吃的药,去找精神专业的医生看看,向医生讲清楚患者目前的情况,寻求专业的帮助。这些需要家属的配合,所以我们常说,精神病人的家属是非常伟大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之路离不开家属的支持与陪伴。作为患者的支柱,家属需要更加冷静、理智,在患者病情有变的时候,及时发现并正确应对。供稿:喻利伟编辑:何源
相关阅读:
小书本大作用—阅读也是一种治疗
抑郁症的自我调节与护理
抗焦虑有哪些好办法?这篇文章告诉您想知道的
精神障碍病人为什么会伤害家人,该如何面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