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有诊断的来访,精神科医生能帮到你什么

“高达89%的平台咨询师在过去一年内,有与需要/获得精神科诊疗来访者一起工作的经历。掌握精神科相关知识,不仅意味着提高咨询胜任力,同时也意味着更好保护自己。”

简单心理咨询师执业支持团队针对咨询师最为关心、亟待了解的主题,每月组织简单心理平台咨询师的内部培训,本次将对外限时公益开放。

第一讲,我们邀请到了简单心理平台心理咨询精神科双背景的同行专家:方芳老师,带来了《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高效合作方法

咨询及危机情况下》主题直播。

今天,我们为大家节选了方芳老师讲座的部分内容,整理出了文字稿,方便大家翻阅复习。

4月7日(周五)8:00—0:00,将进行第二讲精神科主题系列讲座《如何理解来访者的精神科诊断

就医背后的担心、恐惧与病耻感》,参与方式请查看文末。错过第一讲直播的小伙伴,千万别再错过了!~~

0

为什么需要合作?

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为什么需要合作?

一、法律需要

二、临床需要

哪些情况下心理咨询师需要与精神科医生合作?

一、怀疑来访达到某个精神障碍诊断

二、来访已有精神障碍诊断

来访病情变化

咨询师发现与诊断不符或不安全

来访精神科治疗效果不佳

0

在进行心理咨询之前,心理咨询师需要获取的信息

来访者在接受远程心理咨询之前,心理咨询师需要预先了解来访所在城市或附近城市,是否有可进行精神科诊断的专科机构与专科医生。

另外,作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之前,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来访者的就诊的场所。如:医院、医院等。

)为来访者提供治疗的精神科医生背景,了解其是否有心理治疗相关受训背景。

3)来访者的精神科医生对于心理治疗的态度。希望其不排斥来访者接受心理治疗,保持中立态度。

在了解过以上一些有关来访者的背景信息后,我们还需要明确地知晓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状态有所不同。精神医院医疗系统,工作节奏颇为紧密,治疗病人数量也很大,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问诊的时间有限,这造就其能够收集到患者/来访者的信息相对有限。

所以,这就需要心理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储备一些当地的精神科医生或精神科相关资源,能够在必要时及时与来访者沟通并安排转诊,到达良好的治疗效果。

03

心理咨询师获取精神科相关资源的途径

关于心理咨询师获取精神科相关资源的途径:

)在高校中沟通更流畅

由于部分高校拥有心理咨询中心与医院有定点的合作的渠道,比如高校会有一些医教结合的项目方案,这就使得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的沟通上会更流畅。

)医院的临床心理科实习项目

作为在社会机构从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是个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而言,我个人建议尽可能医院组织的临床心理科实习项目,尽量多地积累精神科方面的资源。

3)与督导/老师探讨,推荐精神科相关资源。

如果面对储备精神科资源方面的困难,也可以去询问督导,或一些授课的老师,去向他们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源途径。

04

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可提供的资源

既然提到沟通合作,那我们就要看看双方分别能够提供什么,从而更好地对来访者/患者进行治疗。

一、精神科医生可以提供的治疗资源:

、可以为来访者/患者出具一份精神科的诊断。

以抑郁症的来访者为例:

TA是不是符合抑郁症的诊断?症状是处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有没有伴随有精神病性的症状?等等。

TA如果现在是抑郁发作,那到底是抑郁症发作,还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期?

、提供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对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可能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也有部分人的治疗方案是例外情况,例如当来访者/患者被诊断只是轻度的抑郁或者焦虑症状,对其社会功能并未有太大影响,那么精神科医生也可能建议TA在这个时候先不用药,优先尝试采取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进行治疗。

住院治疗

当来访者/患者的症状更严重一些的情况,比如说TA在一个自杀风险特别高的时候,精神科医生可能会建议其接受住院治疗。以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为例,在医院里可以同时接受一个DBT的团体治疗,去帮助TA学习一些情绪稳定的技能,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同时给他做个体咨询,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医院或者医生都能够提供类似以上提到的多样的心理治疗方案。正如我们前面说的,出具一份精神科的诊断、药物治疗、住院治疗,这些都是所有精神科医生可以为来访者/患者提供的基本治疗资源。

二、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的治疗资源:

那么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什么呢?

首先我们咨询师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前面说到了精神科医生,在普通的门诊的,尤其是一些复诊的时候,他不太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来见一个病人。

而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会谈的时长、会谈的频次,以及会谈的深度,都优于精神科医生,因为这样一个长期的工作环境,所以病人也会对心理咨询师更加的信任,会提供一些TA没有告诉精神科医生的信息。同时也建议,心理咨询师从来访者那获取资料时,尽量看病史复印件或者看诊断证明,不要误把量表结果当成诊断。

因此,心理咨询师获得的有关来访者的信息可能是更加丰富的。比方说曾经有患者来找我做精神科的顾问,实际上TA已经去看过一个知名专家的特需门诊,当时的医生就诊断TA是社交焦虑,因为他有社交回避,也给他开了药。但是这个患者觉得自己的信息完全没有讲完,因为他只讲了5分钟,医生就给他做了诊断并开了药,所以他非常不信任这样的一个处理,不信任这样的一个诊断用药。

经过我们深入的沟通下来发现,TA其实是抑郁症。但是他的抑郁可能不是那么典型,也不是那种重症抑郁发作的抑郁,更多的是一些例如愉快感的缺失,更接近恶劣心境,这种慢性抑郁的水平。所以从药物治疗来讲,医生给他开的药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其实虽然诊断不一样,但都是开具的抗抑郁药物。

所以医生为其开的药物是合理的。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心理咨询中与来访沟通的铺垫,TA可能就会对诊断对用药非常的排斥。

第一讲直播讲座中,方芳老师讲解了在危机情境下,心理咨询师如何与精神科医生合作才能保障来访的安全,那么,如何与来医院就诊的担心及恐惧?如何处理来访的病耻感?那么请锁定后续直播讲座吧!~~

↓↓↓

↓↓

简单心理咨询师执业支持团队会针对咨询师最为关心、亟待了解的主题,每个月进行简单心理平台咨询师的内部培训。

本次精神科主题讲座将对外限时公益开放。

第一讲: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高效合作方法

咨询及危机情况下(已结束)

第二讲:如何理解来访者的精神科诊断

就医背后的担心、恐惧与病耻感

第三讲:常见精神类疾病的用药

效果、副作用及药物与心理治疗配合最佳时机

本次系列讲座邀请到了简单心理平台三位心理咨询精神科双背景的专家同行:

第二讲4月7日(周五)

8:00-0:00

主讲人:焦玉梅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ttx/981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