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述评首发精神病的治疗与管理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精神病从发病到介入治疗,经历的时间越短,患者康复的几率就越大。而超过80%的精神病患者会在5年内复发,因此预防复发始终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而且,依据不同的界定标准和病人特点,平均40~50%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在2年内复发。造成患者病情反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很多,但治疗不依从(部分或完全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是首要原因。据分析,患者的不依从可使其复发风险增加5倍之多。

因此,优化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剂量及监测,对于该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与多次发作的精神病患者相比,首发精神病(FEP)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本文讨论的重点是FEP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剂量、及其疗程管理。

FEP的定义

FEP是指:因出现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相关的精神病首次发作,而接受过评估及治疗的患者。FEP是以过渡期为特点的疾病发展轨迹中的一部分。患者从“健康”到出现前驱症状,病情进展特征表现为:

(1)出现非精神病性行为紊乱,如抑郁或强迫症;

(2)出现轻微精神病性症状,但无需治疗;

(3)出现需要介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性症状;

(4)被正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样障碍,随后转化为精神分裂症并需要通过治疗来稳定症状。

在这个连续过程中,有2个关键时期:前驱症状期和精神病的未治疗期(DUP:durationofuntreatedpsychosis)。前驱症状期是一段追溯性定义的时间,即患者在还不符合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临床诊断标准前,出现初期的非精神病性紊乱(如,认知和行为症状)。其中约1/3的患者,其症状会在1年内转化为精神病。而针对这一阶段患者的早期治疗,已被证明可改善其预后。DUP是指:自患者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到介入药物治疗之前的时期。DUP长短是预测精神分裂症临床预后的(包括其阴性症状、生活质量、和功能性等),较为一致的预测指标。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

FEP患者的治疗目标包括:

?尽量缩短DUP时间

?迅速稳定精神病性症状

?实现全部症状缓解

?预防复发。

多个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为FEP患者的初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提供各种推荐(表1)。多数指南倾向推荐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优于一代(FGA)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指南还特别强调,医生应将该类药物的神经及代谢不良反应降到最低——而FEP患者对这类反应较敏感,因此,应尽量避免在FEP患者中使用高效能及具有神经毒性的FGAs(如,氟哌啶醇及氟奋乃静)、氯氮平、奥氮平、或齐拉西酮等。而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和及苏格兰SIGN指南中,则未对此类患者应优先使用哪一类抗精神病药做出推荐。

表1

指南的推荐理由,主要是基于相关药物的有效性数据、耐受性差异、FDA批准的适应症、以及含有少量上市后数据的FDA新近批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较新的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帕利哌酮,伊潘立酮,阿塞那平,鲁拉西酮等)而言,目前还缺乏其在FEP治疗时,有关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强大证据。然而,鉴于相关研究结果,这些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或可通过其在多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来推断。

研究设计和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尽管针对FEP的研究设计多有相似之处;但这些研究的可变性,仍使得人们很难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概括(表2)。因为DUP是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而相关研究中的DUP可变性限制了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存在物质滥用的患者往往较难治疗,这类患者通常被排除在上述的试验之外,而这或许解释了为何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研究中,受试者的治疗应答率较高。

表2

此外,纳入临床试验中的部分FEP患者或不是完全未曾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antipsy-choticna?ve);据估计,纳入该类研究的患者中仅25%~75%未曾接受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此,在比较相关研究的治疗初期不良反应数据时,需要对这一重要因素加以考虑。此外,鉴于相关研究中受试者具有较高的流失率,所以,这些研究中处理丢失数据时所用方法的优劣,也很重要。

疗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具有很高的应答率,基于不同研究,应答率从46%到96%不等。因为通常情况下,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对于抗精神病药无应答,所以患者的治疗应答主要体现在阳性症状的减少上。一项研究显示,仅29%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都达到缓解。可能随着阳性症状的减弱,由社交退缩和语言减少导致的继发阴性症状及回避症状也得到改善。但患者的主要阴性症状仍会持续。总的来说,对FEP患者而言,没有证据表明某一类抗精神病药较另一类更有效。许多研究(如临床抗精神病药物干预有效性试验研究等),都采用全因停药率这一主要预后指标,来评估相关的治疗效果。这是一个涉及患者偏好、药物耐受性、和疗效的混合性预后指标,其可以为相关药物在临床背景下(而不是严格管理的临床试验背景)的治疗表现,提供一个更具普适性的判断指标。此外,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于FEP患者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耐受性: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对于FEP患者的疗效差异不显著,所以此类患者的药物选择,应是基于其

(1)不良反应特征;

(2)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的个性化特征。

现有证据表明,FEP患者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更敏感,特别是其神经系统的副作用。然而抗精神病药物在FEP与多次发作精神病患者间的副作用特征基本相似,但初次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FEP患者,往往有更多的不良反应。

就FGA的副作用而论,McEvoy等证实,与多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较,FEP患者使用氟哌啶醇后出现抗精神病作用的阈值剂量,不足前者的50%(2.1mg/dvs4.3mg/d)。另有其他的试验表明,SGAs带来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的风险较低、或辅助治疗(如抗胆碱能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需求减少。但利培酮是个例外。因为已有研究显示,较高剂量的利培酮治疗(≥4~6mg/d),与FEP患者较高的EPS发生率、及更多的辅助药物使用相关。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相关研究发现,FEP患者较高的停药率多与其较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

对心血管代谢的影响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需要特别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vdihb.com/jttx/979365.html